Category: 加密貨幣
-
區塊鏈資深人士越洋對話:從全球視角探討區塊鏈行業發展
10 月 26 日,第七屆區塊鏈全球峰會邀請到鏈聞總編輯劉鋒、新躍社科大學教授李國權、以太坊法國總裁 Jerome de Tychey、Harmony 中國社羣負責人 Yu Yi 帶來主題為「全球區塊鏈的發展」的圓桌討論分享。劉鋒是本場論壇的主持人,李國權教授和 Jerome 因為人在國外,通過線上接入的方式加入討論。以下是本次圓桌討論的文字內容整理: 劉鋒:本次圓桌探討的主題是《全球區塊鏈的發展》,從全球視角進行討論。今天邀請到了三位圓桌嘉賓,兩位線上上,一位線上下。我叫劉鋒,是鏈聞的總編輯,我來自於媒體界。首先請各位嘉賓先做自我介紹,介紹下自己的背景,以及所從事的專案。 Yu Yi:我在中文社羣,就以中文跟大家討論。我目前在 Harmony 擔任中文社羣的管理負責人,主要負責 Harmony 在中文社羣的組建、維護和生態方面的發展。如果在場各位有想要在 Harmony 上構建應用的想法和打算,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就需要進行申請,就可以加入我們的鏈上生態了。 李國權:非常感謝萬向的邀請,我在新加坡,由於疫情的原因,沒有辦法到上海。我主要在新躍社科大學的教授,研究範圍是區塊鏈和金融科技,我也是新加坡區塊鏈協會的創辦者。最近也創立了一所全球金融學院,我最近在忙這方面的業務。同時我也是新加坡經濟學會的會長,研究了半年,跟不同的國際機構交流。 Jerome de Tychey:首先要跟大家道個歉,我的中文不太好,要努力提高我的中文能力,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國學中文。 我的名字是 Jerome de Tychey,我在巴黎,我是一個 Cmos (音)區塊鏈應用的創始人,我主要負責賬本和共識。我也是以太坊的法國總裁,希望大家明年參與以太坊在法國 2011 年些活動,謝謝大家! 劉鋒: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區塊鏈的發展,從全球的視角進行探討。第一個問題,希望各位和我們分享一下各位的觀察。各位覺得您所在的領域,讓您印象深刻的進展和變化是什麼?各位是否看到了某些研究和技術方面的突破呢?或者從監管的角度,從監管一個整體狀況的變化等等各方面,請各位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真知灼見。 Jerome de Tychey:我認為存在歐洲三大型別的突破。 第一,VC 的投資。今年對於歐洲的初創企業來說環境非常好,比如法國區塊鏈領域的初創企業募資比較成功,比如足球和遊戲 NFT 公司,得到了很大的募資。還有 Mazo (音),這個公司是我的前東家,它成功地獲得了幾輪投資。除了 VC 外,還有企業方面的突破,也就是一些主流公司進入到區塊鏈行業,而且他們的態度很堅決,比如路易威登。LV 的就有幾個專案,希望有一個可信的區塊鏈解決方案,一切都是基於 NFT,為他們的客戶打造一個全新的體驗。 劉鋒:請李教授從新加坡角度,探討一下。 李國權:我同意剛剛的看法,在新加坡也是出現了類似的發展。我們從未向過去兩年這麼忙,尤其是過去 12 個月。很多區塊鏈企業來到了新加坡,同時還有一些金融企業來到了新加坡,我們看到很多資管機構、家族辦公室,將自己的基金在新加坡設立了一些相關的機構。所以對新加坡來說,它是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法。從自上而下的角度,政府是大量投資於這個行業,政府投資了大量的區塊鏈專案。從去中心化的身份到晶片的設計,再到其他的專案。政府都是不斷參與和介入,如果你從監管的視角來看的話,其實新加坡在監管方面可以說是極具創新性的。 除此之外政府也擒了很多的監管檔案,主要是和阿泰地區相關的檔案。要求自上而下的監管方面的協作,同時新加坡政府和中國在推動地區性的 RECEP 的協議,這對區塊鏈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到了資料的儲存。而資料的儲存和隱私的保護,只能通過政府之間的對話來實現,這些是我們在過去一年中看到的進展。尤其是亞太地區和中國,已經出現落地成型,已經結出果實的成果。大膽地說一下,如果大家參與到區塊鏈的話,但是你在新加坡沒有任何的代表,對你來說是一件遺憾事情。因為整個國際社會,在這個小小的島國逐漸實現了匯合。哪怕存在新冠疫情,但不同的企業有各種各樣的面對面會議,也就是說大家客戶可以在新加坡見到和區塊鏈相關的企業。雖然是貪玩之地,但是新加坡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另外新加坡的社羣也是指數級的發展。我們可以在新加坡見到很多企業家企業的代表,不需要新加坡就可以實現這些溝通。我看到很多企業逐漸將總部轉到新加坡,它來自世界各地,來自歐洲、泰國、美國其他地方,決定將總部轉移到新加坡,並且決定在新加坡生耕。另外很多辦公室已經轉移到了新加坡。 […]
-
逼逼叨逼說點技術分析
很多形態,走勢,通過左證明右確認,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形態,技術特徵,歷史卻是不會重演嗎?但一定驚人的相似,就是這個道理 說再多,操作上歸根結底就是倉位,進場點,出場點,和止損點 吃過虧,大家就記住,一顆平常心,不要去貪,當你有個這個想法的時候,你一定已經埋下了浮虧的種子了 也不要去通過錯誤的方法,賺到了錢,就認為自己的方法是對的。這叫蒙對了 交易一定有方法,有體系的
-
芝商所計劃推出微型以太坊期貨,瞭解其核心功能和優勢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衍生品交易市場之一,芝商所又在繼續擴充套件旗下加密貨幣衍生產品了。 在今年四月宣佈推出微型比特幣期貨之後,11 月 2 日晚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稱已計劃推出一種類似的微型以太坊期貨合約——Micro Ether Futures (MET),其規模為 0.1 ETH,旨在為機構交易者和個人交易中提供全新的以太坊敞口,而且具有更好的風險管理優勢。不過,這款產品仍然需要等待監管部門的批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將在 2021 年 12 月 6 日上線併成為芝商所推出的第四款加密衍生產品(其他三個分別是比特幣期貨、以太坊期貨和微型比特幣期貨)。 什麼是 Micro Ether Futures? 根據芝商所官方資訊顯示,微型以太坊期貨合約 Micro Ether Futures 大小是 1 ETH 的十分之一,由於規模不大,因此可以用一種高效、經濟的方式來管理以太坊敞口,繼而能夠進一步優化投資者的交易策略。不僅如此,Micro Ether Futures 的規模較小也意味著交易金也相對較低,但卻依然可以享受大型以太坊期貨相同的功能和服務,因此不管交易者的是「大戶」還是「小戶」,都可以用相同水平來管理以太坊風險,投資多樣性優勢也能有所提升。 合約規模:0.10 ether 交易時間和地點:CME Globex 美國東部時間週日至週五下午 6:00 – 5:00 PM (中部時間 5:00 p.m. – 4:00 p.m.),每天從東部時間下午 5:00 開始休息 60 分鐘(中部時間下午 4:00);ClearPort:美國東部時間週日下午 6:00 週日至週五下午 6:45 (中部時間下午 […]
-
非理性的繁榮:Meme 幣瘋狂背後,營銷才是出路嗎?
Meme 幣概念板的熱度正在下降,這輪上行趨勢的最大贏家仍是柴犬幣 SHIB (Shiba Inu),5 天內超 214% 的漲幅令其衝上了加密資產市值排行榜的第九名之位,超越了建立歷史更悠久的狗狗幣 DOGE。 另一個狗概念領域的 Meme 幣 FLOKI (Floki Inu)在一週內上漲 291% 後仍心有不甘,儘管它在市值榜上還無一席之地,但其廣告營銷正在整齊劃一地執行著策略——帶上狗狗幣這個熱詞,以下一個財富密碼的名號,線上下和線上不斷推廣。 先是在 10 月 6 日的倫敦,「錯過了狗狗幣?買 FLOKI」的廣告語出現在地鐵站;然後是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KOL 開始以「FLOKI 是繼狗狗幣後下一個賺錢機會」的內容為它站臺……這個以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寵物狗之名命名的 Meme 幣,正在營銷上努力地投入著。 打臉的人聞訊趕來。狗狗幣聯合創始人比利·馬庫斯在抨擊某 KOL 時暗示 FLOKI 存在龐氏特徵,直言「像它會讓你變得富有」之類的廣告是虛偽的。 營銷策略讓 FLOKI 的品牌看上去像是背後有人策劃,但在倫敦打廣告的人並未暴露真實身份。營銷方表示,Floki Inu 想通過此舉區分於其他 Meme 幣。 至少,Shiba Inu 正在通過構建獨立區塊鏈網路、DeFi 和 NFT 生態讓自己在 Meme 板塊中與眾不同。反觀 FLOKI,它的落地場景仍然集中在交易炒作市場上,以營銷的方式擴大投資者持有率是其路線圖中的重要規劃,儘管它也在路線圖中規劃了 DApp 和 NFT,但距離這些規劃的落地還相去甚遠。 狗狗幣聯創人暗示 FLOKI「龐氏」特徵 接棒 SHIB,狗狗概念幣 […]
-
三分鐘讀懂 CESS:Web 3.0 時代去中心化分散式雲端儲存網路
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裡,網際網路憑藉其顛覆性的影響力,已經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不過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卻讓傳統網際網路中心化運營模式的一大短板顯露無疑,資料這一當下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面臨著被寡頭壟斷的局面,使用者資料被濫用情況的頻繁發生。隨著大眾資料隱私保護意識的覺醒,一場關於保護資料安全、隱私和確權的「戰爭」已經打響。 Web 3.0 時代去中心化的分散式雲端儲存解決方案的出現讓不必依賴於任意特定主體來請求資料,並讓資料被更加公平快速,且在不傷害資料所有者隱私的前提下被有效地應用成為了可能,而本文將介紹的 CESS 就是一個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去中心化雲端儲存系統,一個去中心化雲端儲存資料網路基礎設施,意在構建一個全球化的鏈上資料共享平臺。 CESS 是什麼? CESS 全稱為 Cumulus Encrypted Storage System,是基於 Substrate 開源框架開發的去中心化資料雲端儲存網路基礎設施,可以分為區塊鏈層、分散式儲存資源層、分散式快取層和應用層。 CESS 設計了公平的激勵模型,以鼓勵更多閒置的儲存或網路頻寬資源參與 CESS 可無限擴充套件的對等網路建設。此外 CESS 還利用資料加密技術與結合點對點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底層儲存資源的「池化」,以此提供按需使用的去中心化雲端儲存服務模式,讓分散式雲端儲存系統在保證可靠的前提下存取效率更高。基於此,CESS 可以在滿足個人以及商業應用的需求以外,還能提供企業級的安全、高效能和大規模的儲存應用服務。 作為一個開源基礎公鏈網路,CESS 不僅提供分散式雲資料儲存服務,還支援使用者和開發者在鏈上進行資料共享及開發部署 DApp。CESS 將相容 EVM/WASM 兩類虛擬機器技術以簡化開發流程,實現對於已有主流公鏈上應用的相容。 此外,CESS 的多鏈互通跨鏈機制實現了一種整合性跨鏈中繼,可提供任意型別的跨鏈互動,可基於多層架構輔助跨鏈交易的驗證和資產轉移,支援不同的區塊鏈平臺之間的資產流轉、資訊互通、應用協同。 從根本上解決資料隱私保護以及確權問題 對於使用者最關心的資料隱私保護問題,CESS 設計了去中心化代理重加密機制,讓資料所有者在不洩露資料內容情況下,實現資料在去中心化條件下資料所有者之間自由互動,讓使用者資料的安全性和資料權益都能得到保障。 而在確保使用者資料隱私的同時,CESS 還解決了 Web 2.0 時代的另一大痛點,即「資料確權」問題。CESS 推出了多型別資料確權(MDRC)機制,實現了對分散式的網路上不同形態多維資料存證確權,該機制可以從資料來源頭開始確權,並通過區塊瀏覽器視覺化展示資料之間的資料血緣圖譜。 輪值共識節點保證公平,PoDR²保證資料安全 為了保證網路相對公平公正,避免超級大節點對於網路進行長期壟斷,CESS 提出了隨機選取輪值共識節點(R²S)機制,節點可通過抵押一定數量的代幣成為候選共識節點。在每輪時間視窗內,CESS 會從眾多候選共識節點中隨機選出 11 個擔任當值共識節點通過共識演算法打包交易及生產區塊。共識節點機制還能夠降低 Gas 成本以及提升交易處理吞吐量至 10000 TPS 水平。 […]
-
Synthetix 創始人:DeFi 之夏並非巔峰,它和以太坊的壯麗未來就在眼前
1/ 我要兌現之前的承諾,談一下 DeFi 的下一步走向,以及為什麼去年的「DeFi 之夏」並不是巔峰。我的行文有些放飛自我,所以這會是一個很長的連環推。 2/ 我所迴應的那篇 原始推文 在這兒。 3/ 無可辯駁的是,去年是每個 DeFi 老牌代幣都跑贏了 ETH 的盤面,事後看來,這真的不足為奇。在 DeFi 之夏的狂潮中,DeFi 藍籌專案不僅是以太坊的主導價值敘事,而且是唯一的價值敘事。 4/ 隨著新的價值敘事出現,很多人已經從 DeFi 代幣轉向投資 NFT,DeFi 已跌入幻滅的低谷。 5/ 再加上嚴重不利的監管風向,以及市場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對 DeFi 未來缺乏信心再正常不過。但未來實際上,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光明,我們只是需要放眼大局。 6/ 我們先回到 2016 年,早期的以太坊社羣非常多元化,價值敘事也是如此:治理、身份、預測市場、代幣化、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穩定幣、資本形成,當然還有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7/2016 年年中,DAO 設法將許多這些價值敘事結合在一起,創造了第一個關於以太坊智慧合約力量的具體例項,當然,還伴隨著危險。 8/ 看著 1.5 億美元湧入智慧合約,之後又奪門而出,成為全球頭條新聞(鏈聞注:指 The DAO 的安全事故),並顯著提高了以太坊的知名度。 9/ 但資本形成的價值敘事敘述在 2015 年 8 月 @AugurProject 首次代幣發行(ICO)已經開始了,當時 DAO 還沒有誕生。到 DAO 誕生時,市面上已經有十幾種代幣在銷售。 10/ […]
-
理解代幣經濟學設計的魅力: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例
加密貨幣是一項巨大的實驗,而代幣經濟學是該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Tokenomics」一詞是代幣和經濟學的混合體,其含義與經濟學相當相似。代幣經濟學研究人們如何與代幣互動。特別是加密貨幣代幣的發行、分發和銷燬。經濟學通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巨集觀經濟學。在本文中,我想從微觀角度的內部運作:比特幣和以太坊。 就像中央銀行應用貨幣政策來控制其貨幣一樣,代幣經濟學(tokenomics)將政策應用於加密貨幣。這些政策是一種貨幣的核心。如果不仔細思考這些規則,貨幣很可能會失敗。代幣經濟學的規則是通過程式碼實現的,而且很難改變,因為它們需要許多網路參與者的同意。由於這些去中心化的協議協議,加密貨幣通常比中央銀行發行的同類貨幣更具可預測性。例如:發行率和時間表是預先設定的,燒燬率(從流通中移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的。與傳統的法定貨幣相比,這些特徵使投資和擁有加密貨幣更加透明。 代幣經濟學的設計方面是:如何建立代幣,如何讓代幣進入流通,以及如何將其從流通中移除。激勵機制在這個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你如何讓網路參與者做你希望他們做的事?如果你想讓交易被新增到區塊鏈上,你將需要向礦工支付費用以將其納入。如果你想讓人們抵押他們的代幣並驗證網路,你就必須向他們支付費用。該設計旨在指導人們如何在網路中進行互動。 為什麼研究代幣經濟學是個好主意? 除非你正在設計一種新的加密貨幣,否則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你要研究代幣經濟學。如果你正在考慮將你辛苦賺來的和已繳稅的法幣換成某種數字代幣,那麼瞭解一些基本的動態會很好。有許多不同的加密貨幣可供選擇,瞭解代幣經濟學將有助於你做出決定。需要研究的關鍵點是: 現有的代幣數量是多少,還會增加多少? 供應是通貨膨脹(增加)還是通貨緊縮(減少)? 代幣是否有實用性,即它們是否可以用於除交換以外的其他用途? 現實世界的用例是什麼? 誰擁有大多數的代幣?它是分散還是集中在少數幾個賬戶中? 對我來說,這些問題都是在投資前要研究的重要問題。瞭解代幣的供應和需求將有助於你形成投資論點。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從最簡單的,也可以說是最漂亮的設計開始,然後逐漸上升到更復雜的模型。在未來的文章中,我想探索其他一些不太受歡迎的幣,深入研究演算法穩定幣,並有可能通過研究跨鏈交易所來進行更多的巨集觀研究。但首先讓我們從比特幣開始。 比特幣 比特幣設計的簡單性是它的魅力之處。讓我們來看看上面的圖表: 2100 萬的總供應量是預先程式設計的。大約每 10 分鐘挖出一個區塊,獎勵礦工 6.25 BTC (比特幣開始時,每個區塊獎勵是 50 BTC,然後是 25、12.5、6.25 等)。每 21 萬個區塊,獎勵減半——以每區塊 10 分鐘計算,相當於每 4 年減半。在不改變協議的情況下,最終的比特幣將在 2140 年左右(供應曲線)被開採出來。 比特幣的通貨膨脹率每 4 年減半一次,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到,由於預期供應減少,這已經造成了價格的飆升。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減半期間,比特幣的價值分別攀升了約 9000% 和約 3000%。 當前的流通量表明我們已經接近總供應量的近 90%。年發行量可以這樣計算:每年總分鐘數 /10*6.25。首先將一年中的總分鐘數除以 10,因為每 10 分鐘就會開採一個區塊。然後將此數字乘以 6.25,因為每個挖出的區塊都會發行 6.25 個新 BTC。目前,每年新增比特幣供應量約為 32.8 萬枚 BTC。 交易費是用於支付礦工將你的交易新增到下一個區塊的費用。基本費用與交易的大小有關,以位元組為單位,可以在上面新增小費以優先購買並加快處理速度(費用計算的詳細資訊)。 如圖所示,礦工通過挖礦獎勵獲得新的比特幣,並在市場上出售時將其投入流通。 總而言之,比特幣簡單而優雅,因為其機制是可預測的。這並不能真正幫助預測價格波動,但如果它易於理解和解釋,則有助於消除你的投資論點中的意外情況。 […]
-
ENS 空投在即,為什麼說去中心化域名及賬戶系統對 Web3 至關重要?
如果回憶一下初次進行的加密貨幣轉賬時的體驗,特別是在確認收件人地址時,相信你可能會被這幾個問題困擾過:這串像亂碼一樣的地址到底對不對?是需要一個一個字母校驗準確性嗎?字母大小寫亂了要不要緊?漏了一個字母怎麼辦?如果轉賬錯誤可以回滾交易嗎? 而相比之下,我們使用的所有常規的網際網路產品中,大多數時候只要確認一個簡單的姓名、使用者名稱、暱稱、手機號或郵箱,就能放心的確認對方的身份或地址。 就好像 「使用者體驗」 這件事一直都沒提到加密貨幣世界的優先順序中,如此普遍的需求竟然 10 年後仍舊沒有解決。 不過,好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初創團隊開始探索這個領域了,他們的核心是提供「翻譯」的服務,在 「計算機語言」 和 「人類可讀語言」 之間進行互相的 「無損」轉譯 。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給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轉賬的時候不需要記錄下他原始的以太坊賬戶地址 (0xd8dA…6045) ,而是隻要記住「vitalik.eth」就行,後者就是一個典型的人類可讀的使用者名稱。 其實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首的區塊鏈網路,由於賬戶底層採用了非對稱加密技術,也就是常說的公私鑰加密,所以這套系統天然就是對於計算機友好的,也就導致了人類的可讀性相當不友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團隊利用了區塊鏈的智慧合約功能,或者直接利用公鏈本身,構建一套「對映」和「翻譯」系統,將使用者常用的區塊鏈原生的底層地址對映到人類可讀的「使用者名稱」,作為使用者對外部世界公開的一個「身份」。 目前在構建這類使用者可讀賬戶系統的底層協議中,有 Ethereum Name Service (ENS) 、 FIO 、 DAS 等幾個專案,他們各有自己的特點:ENS 最流行、FIO 提供了更豐富的功能、DAS 的互操作性更出色。 另一個場景:域名系統,即業務入口 而除了賬戶系統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龐大的應用場景,就是 「域名系統」 。 因為區塊鏈網路不僅僅可以承載使用者的資產,在智慧合約的加持下還可以提供各類業務或服務,特別是網際網路或金融類的業務,也有不少人將基於去中心化技術棧構建的網際網路服務稱為 Web3 。 所以這些業務的服務入口,也就是 Web 2.0 中常用的「網站」形式,就可能會發生一些基礎設施層面的根本性變化。 簡單來說,傳統的 Web 2.0 應用 ,主要是由 「域名」 (比如 google.com) 和 […]
-
以太坊首次出現連續一週通縮發行
目前以太坊網路每天銷燬的 ETH 價值超過 6500 萬美元。
-
a16z 合夥人與 AngelList 創始人暢談 Web3:為何它終將打敗 Web2?
近期,由天使投資人兼熱門播客主 Tim Ferriss 主持的《The Tim Ferriss Show》,邀請到了 a16z 合夥人 Chris Dixon 以及有著「股權投資界鼻祖」之稱的 Naval Ravikant。這期播客涉及了很多熱點話題,例如 Web3 的奇蹟、Friends with Benefits (FWB)、 NFT 未開發的潛力等,完整播客內容的時間超過了 2 個半小時,為了便於閱讀,我們分成了四個部分。 以下是第一部分(內容有刪減): Web3 的奇蹟 Tim Ferriss:Chris,我想引用一下你在 2013 年的一篇部落格文章中寫到的內容:「最聰明的人,現在每個週末會做的事,恰恰是所有其他人,在未來十年的每個工作日,將要做的事。」 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你是如何確定像比特幣這樣的基於數學的貨幣,是屬於聰明人在週末所做之事的類別,以及你當前有興趣在關注的事? Chris Dixon:這可以追溯到矽谷關於史蒂夫·喬布斯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去 Homebrew Computer Club 的傳說,他們是聰明人,如果你去和他們交談,你會發現他們真的明白什麼是個人電腦,他們有非常深刻的思考。順便說一下,其中很多都涉及實際與人交談,而不是相信第二手的來源。我真的非常堅信,你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很多人交談,這是我獲得所有資訊的地方,就是和企業家交談,和比我聰明的人交談。 ……順便說一句,現在很多的地方都是在網際網路上,這是在 Discord、在 Reddit,我在 2013 年做的很多事,都來自於 Reddit。 Naval Ravikant:這就是目前對邊界(frontier)的定義,曾經有一段時間,這個詞代表著狂野的西部,曾經是征服者和揚帆時代的人們。今天,邊界(frontier)感覺像是網際網路上的前沿,而在網際網路上,前沿是在 Web3 和加密中,因為它是監管最少、最去中心化、最無需許可、24*365 的自融資市場,自來世界各地的黑客都可以參與進來。 你可以是匿名或偽匿名的,或者只是將 CryptoPunk 作為你的個人資料。沒有人必須知道你是誰,重要的是程式碼的輸出。如果它有效,你就可以賺到大量的錢。中本聰可能最終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並且可以是以完全匿名的身份。這不是唯一的,在這個去中心化的匿名邊界上,有巨大的財富在創造著和消失著。現在,我認為我們看到了「Web3」正開始吸引所有的人才。 矽谷所有最聰明的人似乎都想從朝九晚五的工作,切換到 24*7 的 Web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