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屆“輕鬆”的TGA,它夠精彩嗎?


今天中午,伴隨著《雙人成行》製作人約瑟夫·法爾斯(Josef Fares)熟悉的“F**k the Oscars!”發言,2021年遊戲大獎(The Game Awards,TGA)各大獎項都有了歸屬。其中,最大贏家無疑是《雙人成行》,不僅有驚無險地拿下年度遊戲,還收穫了最佳家庭遊戲、最佳多人遊戲獎項;獲得9項提名的《死亡循環》得到了最佳遊戲指導、最佳藝術指導兩個獎項;《密特羅德:生存恐懼》雖與年度遊戲失之交臂,但在“最佳動作冒險遊戲”這一項上,它無疑是實至名歸。

今年的TGA也結束了,你喜歡的遊戲獲獎了嗎?

整體來說,這屆TGA給我的感覺是平和、輕鬆。在論壇和社交平台上,大多數玩家群體的反應是,要么因為喜歡的遊戲播了新片而高興一陣,要么等到直播結束也沒看到預想中的播片,繼而吐槽。對於哪個獎項頒給了哪款遊戲、這款遊戲符不符合預期等等話題,雖然也有爭議,但大家的情緒普遍比較穩定,鮮有去年《最後生還者:第二部》獲獎時那樣流量爆炸、帽子亂飛的盛況——當然,《最後生還者:第二部》那種流量是用自身的巨大爭議作為代價換來的,在主辦方和玩家心目中算不算“有效流量”,還不好說。

那麼,這屆平和、輕鬆的TGA,足夠精彩嗎?

也許很多玩家都無法斬釘截鐵地說出“很精彩”這幾個字來,殘酷的是,對於TGA這樣的大型商業活動來說,玩家的猶豫在某種程度上就坐實了今年“並不是很精彩”的評價。但很明顯,TGA內容多寡、是否精彩,主要取決於它背後的遊戲公司們。近兩年,受疫情和其他相關因素影響,玩家心目中的重量級大作延遲、跳票居多。少了大作,TGA自然顯得缺乏亮點,容易給玩家留下“差不多得了”的印象。

是小年,但也不能輕視

發自內心地說,我很不願意看到未來玩家在討論2021年TGA時廣泛使用“小年”來開頭,但本屆TGA在種種方面又確實讓人有種“前年你們說是小年,去年你們說是小年,今年就讓你們看看什麼是真正的小年”的感覺。儘管玩家都知道這種狀況是受到了一些人力無法抗拒之因素的影響,但具體到某一個或某幾個獎項來說,“小年”這個稱呼往往讓獲獎遊戲和提名但沒獲獎的遊戲玩家都不太高興:獲獎的,前面總有個頭銜限制;沒獲獎的,連小年都拿不到獎,放到別處豈不是更沒機會?

本屆TGA“年度遊戲”由《雙人成行》獲得

不過,從樂觀一些的角度看,所謂的小年也並非全無優點。至少,它給了一些在創意上頗有亮點,但整體實力不如“大廠”的中小開發團隊機會,這也許會進一步改變TGA未來的獎項評判原則。事實上,此前TGA在不少獎項上的雙重乃至多重標準長期受到玩家詬病。拿年度遊戲來說,TGA曾經不止一次表達過“傾向於頒給更願意突破自身、對遊戲行業有所貢獻的作品”,這個說法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從2016年的《守望先鋒》、2018年的新《戰神》來看,似乎也得到了印證,然而2020年《最後生還者:第二部》能在巨大的爭議中獲獎,靠的是技術硬實力和完成度——哪怕再不喜歡劇情的玩家,也必須承認它在動作流暢度、演出視角乃至拋繩索的運動軌跡方面無一不閃爍著技術的光輝。不過,它能獲獎,技術的優秀顯然超過了其他的因素,否則,就算不提《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毀滅戰士:永恆》又有哪裡不好呢?

到了今年,《雙人成行》獲得年度遊戲,或許也可以讓開發商和玩家共同思考其中——包括製作人約瑟夫·法爾斯——提出的一系列問題:玩法豐富和體量龐大是不可分割的嗎?什麼是真正的開放世界?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開放世界遊戲嗎?我想,在約瑟夫·法爾斯說出“去他×的重複可玩性”並獲得一片叫好聲時,類似的聲音應該被更多人聽到。

約瑟夫·法爾斯是個“很敢說”的製作人,他的不少觀點也值得思考

在TGA獎項中,《雙人成行》還有些有趣的細節。比如說,它一共獲得了6項提名,拿到了其中3項,除了最具重量的“年度遊戲”之外,還有“最佳多人遊戲”和“最佳家庭遊戲”。

必須兩個人同時遊玩的《雙人成行》拿到“最佳多人遊戲”,多少有種卡在人數要求下限低空掠過的感覺,雖然看質量它沒有什麼可指摘之處。相比之下,“最佳家庭遊戲”更加難能可貴——《雙人成行》是TGA歷史上第一款同時獲得“最佳家庭遊戲”和“年度遊戲”的作品,稍微拔高點兒說,這也算是第一次有遊戲突破了對“家庭遊戲”的隱性歧視——強如《超級馬力歐:奧德賽》都無法在獲得“最佳家庭遊戲”之後繼續拿下年度遊戲,是家庭遊戲的問題還是年度遊戲的問題?當然,《超級馬力歐:奧德賽》落選年度遊戲毫無疑問與2017年任天堂“內戰”有關,輸給《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也不是不合理,但人們之前是不是也對“家庭遊戲”看得有些輕了呢?

順帶一提,自從VGA改名叫TGA以來,每年的“最佳家庭遊戲”基本上由任天堂一系包辦,只有2018年的《胡鬧廚房2》和今年的《雙人成行》是例外

同樣道理,如果家庭遊戲有競爭年度遊戲的實力,獨立遊戲有沒有?對於那些獨立遊戲,或是擁有獨立氣質的遊戲來說,有,但很難。在3A大作扎堆的年份,《蔚藍》就只能“陪跑”,不少人也把類似狀況視為理所當然。今年,《雙人成行》開了個好頭,希望它能讓一些特立獨行的遊戲建立起更多自信,去抓住機會。

除了《艾爾登法環》之外,剩下幾個“和《艾爾登法環》同等量級”的新聞在哪呢?

比起頒獎,許多玩家更關心的也許是播片。畢竟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在遊戲數量氾濫的當下,即使是核心玩家也未必會按照TGA的獎項名單把沒玩過的遊戲全部補完,但播片不一樣,能提前看到對胃口的遊戲,哪怕知道是畫餅,也要先吃了再說。

從播片角度來說,本屆TGA顯然很難讓玩家滿意。直播開始前,TGA創始人、主持人Geoff Keighley通過許多渠道預告說,頒獎典禮過程中將會有“四五個和《艾爾登法環》實機視頻同等量級的新聞”出現。但看過直播之後玩家發現,除了《艾爾登法環》本身之外,並沒有什麼同等量級的東西。這也讓許多從頒獎典禮前就“我信你個鬼”的玩家們金句輩出。

除了《艾爾登法環》,玩家當然還想看到更多東西

像這樣雷聲大雨點小,乃至光打雷不下雨的宣傳大話,Geoff Keighley也不是一次兩次說了。當然,不論他怎麼想,他都必須這麼說。作為商業活動的TGA天生需要流量,哪怕宣傳不那麼對版,也得先把玩家的目光吸引過來再說。

除了疫情等因素之外,像TGA、E3一類的綜合性展會活動上播片減少,或者不夠重量級,或許也和各遊戲公司、發行商們更重視獨立發布會、直面會有些關係。大型活動玩家關注度高歸高,但參與者也多,主辦方還得想方設法多拉些重量級廠商入夥,這樣一來,哪怕是大作,只要不能像“曠野之息”或“老頭環”那樣萬眾矚目,也很容易淹沒在海量播片之中。偶有真正的“神仙打架”場合,玩家在興奮之餘也往往會產生一些類似於“整首曲子都用最強音演奏,聽完之後反而難以分辨哪裡是重點”的疲憊感。相比之下,由一家廠商或一個發行平台主導的直面會更容易規劃主次,玩家們也更好判斷一個遊戲所處的大概位置。

外山圭一郎新作《野狗子》,名字聽起來挺怪的,如果遊戲也能一樣“怪”就好了

當然,TGA上總還會有一些遊戲讓人注意到。對於我來說,《地獄之刃2》《心靈殺手2》《野狗子》和《Tchia》都頗值得期待。這也是人們仍需要TGA這種海量播片場合的原因之一——暫時離開同溫層,看看其他類型的遊戲並且產生興趣,也是一種快樂。

TGA2021獎項名單

假如你沒來得及看直播,或是想要簡明扼要地了解本屆TGA獲獎情況,也可以看看我們整理的這份獎項清單(黑體字為獲獎者)。

年度遊戲(Game of the Year):

 

《雙人成行》

《意航員2》

《密特羅德:生存恐懼》

《死亡循環》

《生化危機:村莊》

《瑞奇與叮噹:時空跳轉》

最佳遊戲指導(Best Game Direction):

 

《死亡循環》

《雙人成行》

《意航員2》

《死亡回歸》

《瑞奇與叮噹:時空跳轉》

最佳藝術指導(Best Art Direction):

 

《死亡循環》

《意航員2》

《凱娜:精神之橋》

《奇妙逃亡》

《瑞奇與叮噹:時空跳轉》

最佳敘事(Best Narrative):

 

《漫威銀河護衛隊》

《雙人成行》

《意航員2》

《死亡循環》

《奇異人生:本色》

最佳音效設計(Best Audio Design):

 

《極限競速:地平線5》

《生化危機:村莊》

《死亡循環》

《死亡回歸》

《瑞奇與叮噹:時空跳轉》

最佳表演(Best Performance):

 

Maggie Robertson(在《生化危機8:村莊》中飾演蒂米特雷斯庫夫人)

Giancarlo Esposito(在《孤島驚魂6》中飾演安東·卡斯蒂約)

Erika Mori(在《奇異人生:本色》中飾演艾黎克斯·陳)

Jason E. Kelley(在《死亡循環》中飾演柯爾特·範)

Ozioama Akag(在《死亡循環》中飾演朱麗安娜·布萊克)

最佳持續運營(Best Ongoing Game):

 

《最終幻想14》

《Apex英雄》

《使命召喚:戰區》

《原神》

《堡壘之夜》

最佳社群支持(Best Community Support):

 

《最終幻想14》

《Apex英雄》

《無人深空》

《命運2:光能之上》

《堡壘之夜》

最佳無障礙創新(Innovation in Accessibility):

 

《極限競速:地平線5》

《孤島驚魂6》

《瑞奇與叮噹:時空跳轉》

《漫威銀河護衛隊》

《山谷:王冠之影》

最佳動作遊戲(Best Action Game):

 

《死亡回歸》

《喋血復仇》

《孤島驚魂6》

《死亡循環》

《騎士精神2》

最佳動作冒險遊戲(Best Action/Adventure Game):

 

《密特羅德:生存恐懼》

《意航員2》

《生化危機:村莊》

《漫威銀河護衛隊》

《瑞奇與叮噹:時空跳轉》

最佳角色扮演遊戲(Best Role Playing Game):

 

《破曉傳說》

《真·女神轉生5》

《怪物獵人:崛起》

《賽博朋克2077》

《緋紅結系》

最佳體育/競速遊戲(Best Sports/Racing Game):

 

《極限競速:地平線5》

《極限國度》

《FIFA 21》

《F1 2021》

《風火輪爆發》

最佳模擬/策略遊戲(Best Sim/Strategy Game):

 

《帝國時代4》

《微軟模擬飛行》

《邪惡天才2:世界統治》

《人類》

《邪惡冥刻》

最佳格鬥遊戲(Best Fighting Game):

 

《罪惡裝備:鬥爭》

《月姬格鬥:逝血之戰》

《VR戰士5》

《鬼滅之刃:火之神血風譚》

《尼克兒童頻道全明星大亂鬥》

最佳VR/AR遊戲(Best VR/AR Game):

 

《生化危機4》

《殺手3》

《我希望你死2》

《狙擊精英》

《孤獨迴聲》

最佳多人遊戲(Best Multiplayer Game):

 

《雙人成行》

《怪物獵人:崛起》

《喋血復仇》

《新世界》

《英靈神殿》

《躲避球特攻隊》

最佳移動遊戲(Best Mobile Game):

 

《原神》

《幻想曲》(Fantasian)

《英雄聯盟手游》

《寶可夢大集結》

《漫威未來革命》

最佳獨立遊戲(Best Independent Game):

 

《凱娜:精神之橋》

《12分鐘》

《邪惡冥刻》

《循環英雄》

《死亡之門》

最佳獨立遊戲首秀(Best Debut Indie Game):

 

《凱娜:精神之橋》

《沙貝》

《遺忘之城》

《奇妙逃亡》

《英靈神殿》

最受期待遊戲(Most Anticipated Game):

 

《艾爾登法環》

《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續篇》

《戰神:諸神黃昏》

《地平線:西域禁地》

《星空》

玩家之聲(Players’ Voice):

 

《光環:無限》

《極限競速:地平線5》

《密特羅德:生存恐懼》

《生化危機:村莊》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