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最沉迷抽卡和開箱的玩家心裡也多半清楚,他們玩的這些遊戲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而成為“歐皇”還是“非酋”,說是玄學,其實都是遊戲開發者們精心操控下的產物。不過,在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地方,開箱算不算賭博,目前還沒有法律意義上的認定,仍處在公眾與相關機構的激烈討論當中。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針對開箱遊戲進行立法的呼聲已經出現了很久。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多國的監管部門都希望將開箱認定為賭博,從而進行更嚴格的監管。行業協會和遊戲評級機構表示反對,認為開箱並不具備賭博行為的所有要件,將之等同於賭博並不合理。
2022年9月,芬蘭國會議員塞巴斯蒂安·廷屈寧提出了一項法案,建議將游戲內的開箱作為一種賭博玩法進行監管。前段時間,為了探究這項法案對芬蘭遊戲行業的影響,媒體採訪到了約瑟夫·梅西博士、博士生托比亞斯·馬汀倫和廷屈寧本人。作為學者,梅西的研究方向是電子遊戲消費與參與新興賭博活動之間的關係,馬汀倫則專注於研究遊戲裡的開箱以及遊戲裡的賭博行為。
身為國會議員,廷屈寧也是“正統芬蘭人黨”的成員、芬蘭政壇右翼民粹主義的代表人物。當被問到廷屈寧的觀點是否會影響法案通過率時,馬汀倫表示,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但未必是以人們想像的方式。 “說來奇怪,這項法案可能會從廷屈寧身上受益,因為他是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能夠推動法案得到更多人關注。”
但馬汀倫強調,與提出法案的人是誰相比,裡面的內容更加重要。

■ 認定的關鍵
以前,芬蘭從未試圖對遊戲裡的開箱進行監管。根據現行法律,如果要將某種活動定性為賭博,參與者必須支付一筆費用,結果要有一定的偶然性,並且參與者獲得的獎品必須具有貨幣價值。 “與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一樣,芬蘭是以金錢或金錢的價值來定義賭博。”馬汀倫說。
在芬蘭,國家警察委員會監督全國的警察工作,並設有一個專門部門,負責解釋和執行芬蘭的《彩票法》。這個部門並不將大部分開箱視為賭博,因為玩家只能在遊戲裡使用那些開箱得到的獎勵物品,換不成真錢,被認為不具備貨幣價值。由於大部分開箱的獎勵確實被設計成不能直接兌換金錢,它們通常不會被視為一種賭博形式。
這種看法與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類似,只要不是在付出金錢後又贏得了真金白銀,就不被看做是賭博行為。美國娛樂軟件評級委員會(ESRB)就認為,只要不涉及雙向的金錢交易都不算“賭博”,只能算是“虛擬物品購入”。
馬汀倫解釋說,廷屈寧提出的法案旨在修訂《彩票法》,將彩票的法律定義擴大到包含“虛擬可用利潤”,或者俱有虛擬價值而非貨幣價值的獎品。這意味著開箱可能被視為一種賭博,即便開箱得到的獎品不能兌換成真錢。
目前還不清楚這一變化的影響面有多大。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律對“可用虛擬獎品/利潤/結果”的解讀,將會決定這個法案如何影響芬蘭遊戲行業。但即便在芬蘭語中,對這個術語目前也沒有明確的定義。
廷屈寧說,關鍵在於,就算開箱的獎品沒有貨幣價值或交換價值,也可以被視為賭博。只要開箱符合賭博的另外兩項特徵,即玩家需要花錢,並且事先不知道箱子裡的內容,這種行為就應該被視為賭博……無論獎品是否具有貨幣價值。

如果法案被通過,那麼在芬蘭,開箱就會被定性為賭博——即便玩家無法出售、交易或轉讓自己開箱獲得的獎品,只能在遊戲內使用。與此同時,如果玩家可以通過第三方網站出售或交易開箱的獎品,那也會被視為賭博。
馬汀倫說:“如果玩家願意花錢從開箱中獲得隨機內容,那麼至少從玩家的角度來看,這些內容是有價值的。”換句話說,就算玩家不能從遊戲內物品中獲利,因為對遊戲的投入和喜愛,在主觀上也會認同它們具有價值。馬汀倫希望通過這項法案:“我們不用再反复爭論某件物品是否擁有真正的貨幣價值,是否可以在某些市場出售……這樣一來,當有新遊戲發布,或者出現新的開箱獎品交易形式時,就不必每次都修訂法律。”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法案的適用對象並不局限於開箱獎品,而是包括所有遊戲內的虛擬獎勵。
“雖然修正案將開箱作為引入這一變化的切入點,但並沒有明確提及這些行為一定是開箱。”約瑟夫·梅西博士說,“法案提到的是具有隨機性的付費道具,包括對消費者俱有某種可用價值的虛擬物品,所指的不僅僅是開箱,還包括任何基於概率以及為玩家提供虛擬獎勵的遊戲內交易。”


梅西和馬汀倫都樂於看到這個法案的提出能引起更多人對相關話題的關注。 “這項法案並沒有狹隘地針對開箱,而是關注虛擬物品被賭博化的整個概念,這是件好事。”馬汀倫說。
按照廷屈寧提出的法案,芬蘭只會對玩家花錢才能開箱的行為進行監管。梅西解釋說,這是“試圖有意識地將人們可以接受、基於概率的正常情況,與賭博行為區分開來”。馬汀倫也認為,這是對修正案的合理限制,因為監管的目的不應該是消除遊戲裡的所有隨機性。 “如果將電子遊戲中所有形式的隨機獎勵(比如RPG中的隨機裝備掉落)都視為開箱,那顯然也不對。”
“如果過度地將這種概念擴大化,會很容易導致情況變得非常混亂。”馬汀倫說。
■ 影響會有多大
談到法案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時,馬汀倫首先指出,芬蘭的傳統賭博行業存在壟斷。在芬蘭,只有芬蘭國家彩票公司可以提供直接涉及金錢的賭博服務,例如賭場或老虎機。如果開箱被視為真錢賭博,那就只有國家彩票公司才可以經營。
在芬蘭,小規模的“抽獎”也被視為賭博,但可以由那些獲得芬蘭國家警察委員會許可的公司組織。根據芬蘭現行法律,賭博許可證不能被頒發給試圖從賭博活動中獲利的私人公司。如果開箱被視為一種抽獎,那麼遊戲公司就必須申請許可證才能在遊戲裡加入。
梅西說:“遊戲公司之所以在遊戲中加入這些元素,是因為這能讓他們賺更多錢,這是不可接受的。”馬汀倫則指出:“在芬蘭法律下,如果開箱和類似的機制被視為抽獎,那麼遊戲公司實際上很難獲得出售這些道具的許可。”

如果這項法案通過,Supercell、Rovio等芬蘭遊戲公司將會作何反應?
“這些公司為芬蘭經濟和政府貢獻了大量稅收。”梅西表示,“這一變化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業務模型,他們運營的《部落衝突》之類的遊戲都是F2P的形式。”
馬汀倫補充說:“Supercell等公司要么改變遊戲的盈利方式,要么就離開芬蘭市場。遊戲公司完全可以停止在芬蘭提供遊戲,而不是真正改變他們向玩家售賣這些道具的方式。與此同時,我也很難想像Valve等國外公司會屈服於芬蘭政府,改變自己的運營方式。”
雖然這項法案可能會對芬蘭遊戲公司的營收產生巨大影響,但廷屈寧強調,推動法律層面的變化非常重要。 “芬蘭的賭博問題很嚴重。”他說,“2019年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們這個擁有550萬人口的國家裡,多達11.2萬人被賭癮困擾,這令人震驚。在芬蘭,任何一家普通的雜貨店旁邊,都有可能擺放著成排的老虎機。”
“與雜貨店的老虎機一樣,遊戲裡的開箱也將賭博帶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對年輕人的影響尤甚。大部分人都知道在線賭場和投幣式老虎機的危害性,但許多人還不太了解開箱,儘管遊戲玩家對它們已經非常熟悉。”

馬汀倫和梅西都歡迎這項新法案。梅西認為,“賭博本身不是問題”,但遊戲公司必須改變“提供方式”——在那些提供開箱的遊戲中,他們需要承擔關照玩家的“義務和責任”。 “這恰恰是遊戲公司所欠缺的,他們從來不願意對玩家承擔任何形式的義務。”
不過,這個法案究竟能產生多大效果,梅西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當這些法案生效時,開箱將會變得跟現在完全不同。一旦有任何跡象表明這項法案將被通過,遊戲公司就會採取其他行動。與耗時數年的立法過程相比,他們修改遊戲內容的速度快多了。”
兩位學者還提到,遊戲公司可能會想方設法鑽法律空子。例如,可以改為在玩家購買虛擬貨幣時附帶提供箱子,或者只允許玩家使用虛擬貨幣購買箱子——玩家既可以在遊玩時積累虛擬貨幣,也可以花錢購買。
廷屈寧說:“我們必須明白,這是個相對新鮮的現象,而且並不簡單。但關鍵在於,我們得迅速行動起來,不斷加強監管,最危險的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做。我們不能指望靈丹妙藥,一下子都井井有條,但我認為,包括挪威消費者委員會等機構在內,他們的看法都和我們一致,傳達了一個我們都應該傾聽的明確消息:開箱確實是個問題,顯然需要監管。”
“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我們需要提前思考一兩步,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得現實一點:為了逃避監管,某些公司可能會玩出各種花樣……因此我們需要關注遊戲行業的變化,並在發現新問題的苗頭時及時做出反應。這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比賽。”
無論這個法案能否通過,進而有效地實現其目標,梅西強調,提高公眾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非常重要。 “我們很難有效地監管遊戲,如果能夠讓相關部門和社會上的普羅大眾都開始討論這些話題,那也是不錯的。”
本文編譯自:gamesindustry.biz
原文標題:《Exploring Finland’s proposed loot box regulation》
原作者:Hannah Heilbuth
* 本文係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