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卻不知道!菜名中的「避風塘」到底是什麼?達人解答原來跟「這地」有關

常吃卻不知道!菜名中的「避風塘」到底是什麼?達人解答原來跟「這地」有關

翻開中式菜單,常常會看到一道菜叫作「避風塘炒蟹」;不僅如此,許多菜餚的口味和作法除了蔥爆、醬燒、清燉之外,也會聽到人家說:「還是想要試試避風塘口味?」到底「避風塘」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個菜名的由來?就來看看達人怎麼說吧~食尚手搖祭,12品牌買一送一!

「避風塘」入菜名

西元2001年左右,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餐廳裡,流行帶有「避風塘」一詞的菜名。點菜時,遇到肉類菜餚或魚類菜餚時,常會聽到服務生問:「要炒的,還是避風塘特製?」一開始完全不懂什麼意思,好奇心驅使下點了一道來嘗鮮,才知道是迄今為止未見過的烹飪法。

原是香港水上人家居住區

「避風塘」原是香港水上生活者居住的區域,是避開大風的水域。海灣彎進陸地的區域,可避開颱風的襲擊,是以漁人的避難所。由於地理上方便,漁船經常停泊於此,船隻的數目也漸漸增加。隨著人口增加,不久就形成了一大片水上人家。在此生活的居民,不知不覺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也出現陸地上看不到的菜餚。最為人知曉的就是「避風塘沙蟹」(炒大沙公),是一種風格獨特的蟹類料理。日式的說法即為「漁夫料理」,作法並不難。

常吃卻不知道!菜名中的「避風塘」到底是什麼?達人解答原來跟「這地」有關

▲「避風塘」原是香港水上生活者居住的區域,是避開大風的水域;海灣彎進陸地的區域,可避開颱風的襲擊,是以漁人的避難所。(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看更多:百年古蹟裡吃作家私房菜!川式椒麻雞只麻不辣,吃得到正宗川菜2靈魂食材

「避風塘」演變成一種烹飪法

首先,將切成大塊的蟹,像油炸那樣用大量的油炒熟。然後再放入切成片的大蒜、辣椒加豆豉炒,大蒜炒過後,與蟹肉混合後菜就做好了。這是別的地區沒有的獨特方法,因而以地名來冠名菜名。西元2000年時的北京,不僅有避風塘的菜餚,避風塘的烹飪法也在魚類、肉類的菜餚中使用,一時成為一種風潮。但這種流行沒有持續多久。不知不覺間用這種烹飪法做的菜,在菜單上消失了,而「避風塘」一詞反倒成了餐廳的名字。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避風塘曾是一種烹飪法。食物的流行,有時比起時尚潮流的變化還快速。

常吃卻不知道!菜名中的「避風塘」到底是什麼?達人解答原來跟「這地」有關

▲「避風塘沙蟹」是一種風格獨特的蟹類料理,將切成大塊的蟹像油炸那樣用大量的油炒熟,再放入切成片的大蒜、辣椒加豆豉炒,大蒜炒過與蟹肉混合後菜就做好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推陳出新的新烹飪方法

飲茶(譯註:這裡的飲茶是指以中國廣東一帶為中心的一種飲食文化,邊品嘗點心,邊喝茶的飲食方式。點心以餃子、饅頭等食物為主)雖已從一時的潮流,成為中式早餐的固定選擇之一,但其中的餐點也如時裝潮流般,不斷推陳出新。蝦仁水餃這樣的主流點心,一直有極高的人氣,而各店家獨自推出的品項,雖可能流行一陣子,但1、2年後很快就會消失。數年前,我曾在飲茶的餐廳中,吃過餡餅上放中式食材烤熟的食品,第2年再去時已經看不到了。西元2013年,上海流行泰國料理,市裡出現多家泰國料理店。現在中華料理烹飪方式雖還沒受泰國影響,但也許隨著人氣提升,以後被用到中國菜中也不足為奇。

常吃卻不知道!菜名中的「避風塘」到底是什麼?達人解答原來跟「這地」有關

來這裡逛好書




常吃卻不知道!菜名中的「避風塘」到底是什麼?達人解答原來跟「這地」有關
IMG
大是文化

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7號8樓

0223757911

粉絲專頁請點我
IG請點我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