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市成交低迷,無論是中古屋或預售屋都以降價口號吸引消費者青睞。(示意圖/ET資料照)
文/房市專家何世昌
今年房市成交低迷,無論是中古屋或預售屋都以降價口號吸引消費者青睞,「打八折」、「大降XXX萬」、「屋主賠售」、「投資客平轉」、「社區最低價」等用語越來越常見。當業者說:「有批牛肉好便宜,需要就打這個電話吧!」在撥打電話前請等等,消費者應注意以下幾個陷阱,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一、賣方「空氣降」,降了個寂寞。有些物件宣稱降價,但實際上是假降價,實際上一毛不讓,而假降價又可概分為多種情形。
(一)降開價不降底價:此類情況在中古屋較常見,售屋平台上部份號稱降價的物件只是開價調降,但屋主底價壓根沒降,只是降開價吸引消費者上門。
(二)奧梨子假蘋果:有些中古屋屋況差,甚至屋況有氯離子濃度過高、傾斜、嚴重壁癌等瑕疵,價格本就較低。但賣方為了利於銷售,刻意將其與屋況較好、或者成交價較高的物件作對比,營造相對低價的錯覺。
(三)廣告戶非降價。預售屋的四樓和車道上方的戶別價格原就較低,以及採光、通風、格局配置較差的戶別,往往會被拿來當成「廣告戶」處理,不是真的降價。
▲房市不佳,想進場撿便宜的消費者要多留意「陷阱」。(示意圖/ET資料照)
二、被當成薯條,「欠詐」。詐騙集團無孔不入,台灣人被詐騙的金額高得驚人,而不動產詐騙更日益嚴重。
我們檢視過去以來常見的不動產詐騙手法,其中一種是賣方以低價物件惑誘買家上鉤,等買家驚覺上當後為時已晚;這類手法不只存在二手屋市場,近年新成屋市場也頻此類詐騙,「一屋二賣」就是利用消費者撿便宜心理來實施詐騙。
三、房屋附帶條件不同,造成價格差異。以預售屋來說,含裝潢、精裝修、送車位的房子容易衝高成交單價,自然會被「降價建案」拿來作為比較對象。因此,消費者若看上降價的預售屋,除了檢視實價登錄成交價格外,另需比對房屋附加條件是否相同;若是空屋比空屋就沒問題,但若是空屋比含裝潢屋,比較基準就不一致了,中古屋也是同樣道理。
面對房市多空交戰激烈的環境,市場資訊十分紊亂,消費者想在混亂中撿到便宜,首先要強化取得與處理資訊的能力,才有辦法辨別「甜甜價」的真偽,買到一家合適又劃算的好房子。
▲房市專家何世昌。(圖/何世昌提供)
何世昌小檔案
學歷:淡江大學中文系、世新大學中文研究所
經歷:中研院士曾永義教授助理、高雄特派記者、《住展雜誌》研發長
標題:何世昌/房市降價潮撿便宜 小心遇到「空氣降」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