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超強又平順寧靜 但為什麼大家都不想要電動超跑?


Rimac Nevera純電動超跑。 圖/摘自Rimac

在電動馬達加持下,電動超跑有如開外掛一般,性能輸出一台比一台誇張,甚至中國品牌電動車也能打造出實力驚人的電動性能跑車,售價更是比傳統燃油超跑低廉不少,但為什麼願意購買電動超跑的人不多呢?

簡單來說,以前超跑賣的不僅「快」,更是那種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的獨特感,比如引擎聲浪、手感、氣味、操控等「有個性」的東西。高端買家想要的,是別人無法輕易擁有的稀有感。但偏偏電氣化時代,已經讓「動力」這項超跑最渴求的特質普及化,變得不值錢了。

燃油車時代而言,額外花錢買更大的馬力尚有必要。汽車製造商藉由汽缸數和增壓技術,把性能置於「付費門檻」後,因此某些人願意為了那一丁點性能提升付出天價。但EV動力系統摧毀了這樣的商業模式,一些超跑買家或許會青睞續航里程更長的電池。但即便如此,這種渴望也只是曇花一現,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擴張和電池技術的進步,它最終會消失。

純電超跑Lotus Evija。 圖/Lotus提供
純電超跑Lotus Evija。 圖/Lotus提供

Corvette負責人Tony Roma在近期受訪中承認:「當談到電動車時,0-60 加速時間已毫無意義,因此電動 Corvette 必須以全新方式帶來吸引力。」

而他並非唯一持這種觀點的人。 Rimac創辦人Mate Rimac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公司旗下Nevera超跑的銷售量不佳。Koenigsegg和Pagani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表示他們的客戶根本不想要純電驅動的超級跑車。

這很合理。電動車缺少了定義燃油車個性的重要元素──味道、聲音、手感……造就每款車獨特魅力的東西,這就是驅使我們熱愛燃油車的動力所在。但隨著電池技術進步,我們或許會進入一個世界:汽車的價格不再由動力決定,而是取決於行駛距離。 EV不只是有電池和馬達的車;它代表一場對「以價格衡量可能性」的根本變革。對多數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能以更低成本買到主流車卻擁有超跑級的動力,就像 Ioniq 5 N。

對於超跑品牌而言無疑是一場警訊,當人人都能開快車時,「快」就不值錢了,隨著汽車越來越數位化、軟體化,我們很可能能將任何車輛設定、操控、聲音模擬成其他品牌的風格。最終,如果電動車確實成為主流時,當更多一般品牌都能推出超跑等級的電動車時,超跑製造商是否有足夠的優勢或是科技持續站在頂端?還是可能會無法在轉型中生存呢?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對於電動超跑保持觀望態度。

Aspark Owl。 圖/Aspark提供
Aspark Owl。 圖/Aspark提供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