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電動車成長放緩 綠能動力仍將重創石油巨頭


圖/Chevrolet

美國國會兩院通過川普政府的「大型美麗法案(Big Beautiful Bill)」,無疑是化石燃料產業的一大勝利。然而,這並不代表全球綠能交通發展將反轉。零排放交通的未來並未停滯,反而仍在加速。儘管電動車在美國華盛頓特區遭遇最新挫折,全球仍堅定地朝著持續採用電動車的方向發展。

來自於外媒insideev的報導指出,該法案提前數年終止了太陽能、風能和電動車等清潔能源計畫的聯邦稅收抵免。它還給予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鑽探和開發成本的稅收減免。美國公司現在也可以在未來十年內,隨意向大氣排放甲烷(一種危險的暖化溫室氣體),取消了拜登時代對甲烷排放的懲罰。

圖/Ford
圖/Ford

這聽起來很糟,事實也的確如此。氣候科學家和環保人士警告,該法案可能會嚴重損害空氣品質、危害公眾健康,並透過鼓勵更多化石燃料使用來加速全球暖化。但根據研究公司BloombergNEF發布的《2025年電動車展望》,仍有一些樂觀的理由:電動車預計每年將繼續取代數百萬桶原油。

如今美國電動車發展放緩,導致到2030年時,全球電動車銷量將比原先預期減少1,400萬輛,但根據BNEF的數據,全球清潔能源的更大規模轉型將持續推進。

事實上,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未來正顯得疲弱,儘管本週川普政府的「大型美麗法案」在美國通過,讓他們獲得了令人振奮的勝利,但這場勝利只會給石油公司帶來短期利益。從長遠來看,石油消費量仍將大幅下降,電動車銷量預計將隨著新型、更具競爭力的車款而增長。

圖/Chevrolet
圖/Chevrolet

根據BNEF的經濟轉型情境,由於電動車的早期採用,道路燃料的首次日均百萬桶替代量發生在2018年。購買電動車的車主不再光顧加油站,這意味著石油公司開始失去這些常規客戶。此外,研究顯示,絕大多數轉用電動車的購車者不會再回到燃油車。

又過了六年,下一個日均百萬桶的道路燃料替代量才實現——到2024年,全球每天的道路燃料替代量達到200萬桶。作為參考,這幾乎等於整個南韓一天的用量。

到本世紀 2030 年代末末,電動車預計每天將替代超過500萬桶的道路燃料。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的數據,2023年美國每天消耗約2,000萬桶石油。如果清潔能源政策得以延續,這個數字可能會下降得更快。但隨著歐洲和中國積極推動電動車普及,美國現在將被遠遠甩在後面。

圖/Dodge
圖/Dodge

石油需求預計下降,意味著全球主要石油生產商現在也開始關注電動車。正如《商業內幕》在2023年所說,石油巨頭正雄心勃勃地轉型為「電動車巨頭」。這些化石燃料的擁護者已在大力投資電動車充電設施和鋰礦開採,鋰是電池的關鍵原材料。

Chevron在6月表示,已在德州和阿肯色州收購了12.5萬公頃土地用於鋰礦開採。BP正迅速採購Tesla和Alpitronic的充電硬體。而石油公司Shell旗下的充電部門Shell Recharge,也已在全球投資充電站。它於2023年在深圳開設了最大的充電站,僅一個地點就有258個快速充電樁。

全球電動車和其他清潔能源形式的發展勢頭,意味著石油替代量將持續增長,只是美國不再居於領先地位。因此,儘管華盛頓特區目前可能沉浸在化石燃料的盛宴中,但這個產業的長期命運幾乎已成定局。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