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台廠面臨第2次供應鏈移轉

分享本文


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八日表示,二點○時代來臨,對台灣廠商最大的影響是第二次供應鏈移轉。從過去拜登時期的中國市場移轉到東南亞、墨西哥,轉而前往美國設廠,以降低關稅帶來的衝擊。他並透露相較拜登政府過去是針對特定產品、國家「小院高牆」祭出限制,但川普可能採取更全面的「大院高牆」,台商要做好準備。

中經院昨天舉行二○二四年中華財經高峰論壇,以「牽動美中台貿易及產業、科技發展的美國總統大選」為題,探討美國政策對美中台三方的影響,以及後科技、綠能等產業政策的可能變動。

中經院指出,美國已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連賢明提醒,接下來每個國家都可能被迫要跟美國討論,因為川普將透過關稅方式形塑新的貿易秩序和過去的WTO精神相差非常遠。川普現在不想遵守這個遊戲規則,外界預期川普可能從「小院高牆」變「大院高牆」,不只針對特殊戰略性產業做限制,還會對非常多產業祭出限制。但川普常不依循遊戲規則,「你要進入我的市場,就要來跟我談。」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以數據描述台美的連動,他說,美國對台貿易逆差由二○一八年的一百五十二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四百七十八億美元,增幅逾兩倍。台灣也由美國第十五大貿易逆差來源國成為第八大逆差來源,這代表台灣對美出口及順差都在增加,值得注意。

劉大年表示,川普不支持對外結盟,主張比照過去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模式,準備在上任後退出包括美國等十四國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所以美國會單邊推動貿易政策,也會調整相關補貼政策。川普追求公平貿易而非自由貿易,不過公平的標準為何?將由美國認定。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示警,川普要求台灣支付保護費,而且認為台灣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機會,極有可能會對台灣半導體課稅,進而影響台灣半導體的未來發展。川普上任後若真對台灣半導體課稅,「對先進製程衝擊小、成熟製程衝擊大」,因此台企的海外布局,必須建立雙向生態系,避免空洞化。

「可預期的是,接下來台商在美國的投資一定會增加」,連賢明說,台灣企業的國際化及運用全球人才是台廠較不熟悉的領域,需要努力。


標題:中經院:台廠面臨第2次供應鏈移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