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米其林指南時,你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一星、二星、三星這些代表頂級美味的標章。但你是否注意到,有一顆低調卻意義非凡的「綠色星星」,正悄悄改變全球高端餐飲的風貌?這枚綠色標章,就是──米其林綠星(Michelin Green Star)。下載食尚APP,天天免費抽大獎!
它不僅是料理的榮譽,更是對「永續精神」的實踐肯定。從選用在地友善食材、減少碳足跡、到減廢與社區共好,米其林綠星餐廳用一份份料理,實踐從土地出發的美味責任。
《食尚玩家》將帶你一文了解米其林綠星的意義、評選標準與代表性餐廳推薦,讓你在「吃得好」的同時,也能「吃得負責」。
什麼是米其林綠星?象徵美味+環保
除了耳熟能詳的一星、二星、三星與必比登推薦,其實米其林指南還設有一項專門表彰永續理念的獎項──綠星。自2020年推出以來,「米其林綠星」被視為餐飲界最具前瞻性的肯定之一,象徵料理美味與環保責任的完美融合。
▲綠星是每年頒發的獎項,表彰在永續美食上勇敢、真誠且積極投入的餐廳。(圖片來源:米其林官網()
綠星餐廳不以浮誇吸睛為重,而是從選材、烹飪、供應鏈、到資源回收與教育推廣,實踐對土地、海洋與氣候的尊重。這些餐廳讓「美味」成為一種更深層的選擇:不只為了吃好,更是為了地球好。
米其林綠星的評選標準是什麼?
▲米其林綠星的核心精神是「對環境與資源的尊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米其林綠星的核心精神是「對環境與資源的尊重」,因此評選過程特別強調餐廳在永續經營上的實際作為與長期承諾。這不只是口號,而是涵蓋食材來源、供應鏈選擇、廚房管理到教育推廣的全面行動。以下是官方評選時觀察的五大重點:
永續食材的選擇與使用
綠星餐廳會優先選擇本地、當季、有機或公平貿易的食材,不僅減少碳足跡,也支持在地農業與永續農法,打造對土地友善的料理模式。
減少浪費和環境足跡
這些餐廳致力於降低廚餘與資源耗損,像是減少食物浪費、選用可分解包裝、避免一次性塑料等,從備料到出餐每個環節都精準控管。
與永續供應商合作
不只食材本身,供應鏈也要「綠色」。米其林綠星會觀察餐廳是否與重視環保、生產過程透明的供應商合作,共同打造友善地球的美食生態圈。
對環境的具體承諾
綠星餐廳通常會採取實際行動來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例如使用太陽能或再生能源、回收雨水、減少用水與排放,是環保理念的實踐者。
推廣永續飲食文化
除了自身落實環保理念,綠星餐廳也會透過菜單設計、導覽說明或主廚分享,向顧客傳遞永續飲食的價值觀,提升社會對環境議題的重視。
米其林 vs米其林綠星 vs 必比登|差別在哪?
雖然米其林指南以「紅色星星」最廣為人知,但其實「綠星」與「必比登推薦」也扮演關鍵角色。三種標章評選重點各異,對餐廳的意義與代表價值也不相同。了解它們的差異,有助於你在選擇餐廳時,能夠更有方向地品味與支持!
標章類型 | 圖示 | 評選重點 | 餐廳類型 | 是否可與其他標章並列 |
---|---|---|---|---|
米其林 | ★ /★★ /★★★ | 廚藝水準、餐飲體驗、創新風味 | 高級料理餐廳為主 | 否,獨立評選 |
必比登推薦 | 米其林寶寶 | 美味又實惠、CP值高 | 平價小吃、家常菜、地方風味 | 可與綠星並列 |
米其林綠星 | 綠葉圖示 | 永續經營、環保行動、教育推廣 | 任一價位與風格皆可 | 可與紅色星星/必比登並列 |
台灣米其林綠星餐廳推薦
隨著綠色飲食觀念逐漸普及,越來越多亞洲餐廳投入永續經營的實踐,也讓「米其林綠星」逐步成為新的關注焦點。以下是幾間在台灣與亞洲地區獲得綠星榮耀的話題餐廳,每一間都有屬於自己的綠色故事與料理風格。
米其林綠星餐廳推薦|山海樓 連4年摘星
位於台北市仁愛路的「山海樓」,是一棟復古洋樓風格建築,外觀充滿1930年代的懷舊氛圍,內部則融合古典裝潢與現代精緻服務。由永豐餘生技集團打造,主廚蔡瑞郎傳承大稻埕知名酒樓「蓬萊閣」系統的手路台菜,強調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餐具、食材、空間細節都展現對台灣風土與文化的深度尊重。
▲山海樓的精神宗旨為復刻台灣30年代手工宴席菜(圖片來源:山海樓)
餐點方面從山海豪華拼盤、紅蟳米糕、掛爐燒雞到麻油湯品與手工甜品,每道都結合古法與創新,呈現出台菜的精緻與層次。特別如「福菜老菜脯雞湯」、「五柳魚」與「蒲瓜封」等功夫菜,更凸顯山海樓對經典台味的深厚情感與詮釋力。
連續六年米其林一星、四年綠星,「山海樓」不只美味,更以永續選材、在地合作、環保營運獲得肯定,是一間真正讓台菜躍上國際、也回歸土地初心的代表性餐廳。
米其林綠星餐廳推薦|小小樹食(大安店) 把吃素變有趣
隱身於捷運忠孝復興站巷弄中的「小小樹食 大安店」,是一間以精緻蔬食為主軸、連續三年摘下米其林綠星肯定的話題餐廳。創辦人劉千瑞Jeffrey以「讓吃素變得有趣又好吃」為初衷,設計出一套從肉食者角度出發的創意蔬食菜單,讓人一口接一口,忘了自己在吃素。
▲主廚 Jeffery 以肉食者視角打造創意蔬食,讓人一口接一口,忘了自己在吃素。(圖片來源:美食旅遊生活分享。欣晴()
菜色融合亞洲與歐陸風格,像是香麻蔬菜燉飯、紅油皮蛋豆腐餃、茄子櫛瓜千層麵與野菌熟肉醬燒烤麵包,每一道都展現食材層次與料理巧思。無論是追求口感、香氣或份量,都讓人感受到這間蔬食餐廳的誠意與實力。
店內空間明亮溫馨,帶有時髦文青感,服務人員細心又專業。全店堅持不使用塑膠與不可回收材質,從餐桌到理念都貫徹永續精神。若想體驗兼具美味與環保意識的高質感蔬食料理,「小小樹食」絕對值得提前預約、親自品嚐。
米其林綠星餐廳推薦|EMBERS 一菜一故事
位於台北市的 EMBERS,是一間獲得米其林綠星肯定的餐廳,由主廚郭庭瑋(Wes Guo)主理。他打破以季節制式更換菜單,而選擇以「一整年深入一種食材」的方式,慢熟出料理與自然之間的真實關係。從全植料理的細膩探索,到如今以「雜魚學」為題的海洋菜單,Wes 持續用料理回應環境議題,將食材的價值最大化,賦予被忽視的海味全新意義。
▲《雜魚學》善用非經濟魚種,從骨、皮到內臟全數利用,徹底實踐零浪費。(圖片來源:米其林官網()
「雜魚學」以大量混獲的非經濟魚種為主角,從魚骨製鹽、魚皮製醬、魚內臟釀露,每個部位都被徹底利用;甚至包括東方琉璃蝦製成的「冰淇淋」、青鱗魚演繹的「金山味噌湯」,每道料理都是對永續的一次實踐與創造。這不只是吃,更是一場「做菜如做學」的深度體驗。
餐廳空間節奏緩慢、氛圍沈穩,讓人能細細感受每道料理的鋪陳與敘事。從擺盤到香氣,從味道到意圖,每道菜都是一則小故事,也是一段來自山海的對話。EMBERS讓人重新理解「Fine Dining」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種飲食與自然共感的態度。
為什麼綠星越來越重要?
在全球氣候變遷、糧食安全與環境議題日益嚴峻的今天,餐飲產業不再只是「端出好菜」這麼簡單。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步,都與地球的未來息息相關。也因此,米其林綠星的出現,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是一種飲食產業的轉捩點。
餐廳透過選用本地食材、減少食物浪費、導入再生能源,逐步改變過往高度耗能的營運模式。而消費者也不再只關心「好不好吃」,更在意一頓飯背後的意義──吃得美味,也能對地球友善。
同時,ESG(環境、社會、治理)已成為全球企業與品牌不可忽視的核心價值。越來越多高端餐廳投入綠色轉型,不只是為了獲得綠星,而是真誠希望用料理參與永續議題,讓「美味」與「責任」可以並存,甚至彼此成就。
綠星不只是飲食趨勢,更是餐飲從業者與消費者之間,一種更深層的承諾與選擇。
米其林綠星常見問題FAQ
▲每間餐廳的具體做法或許不同,但評審看重的是真誠投入與持續實踐的精神。(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1.什麼是米其林綠星?
米其林綠星(Étoile Verte MICHELIN)是米其林指南於 2020 年推出的獎項,專門表彰在永續美食方面展現強烈承諾的餐廳。這些餐廳不僅提供美味佳餚,更致力於以對環境友善的方式經營,包括選用在地食材、減少碳足跡、管理廢棄物、推廣永續飲食文化等。
2.米其林綠星是品質標章嗎?
不是。綠星並非傳統的品質標章,它強調的是餐廳對「永續發展」的投入與理念,而非料理本身的水準。它提供的是一種帶有責任感的用餐體驗,引導消費者關注飲食背後的環境與社會影響。
3.綠星是如何選出來的?可以申請嗎?
綠星無法申請,必須由米其林評審員主動選出。評審員透過實地用餐經驗、與餐廳團隊對談,評估其在環保、社會責任與創新上的具體作法,並根據其整體永續承諾給予肯定。
4.哪些行動或做法會被列入綠星評估?
米其林綠星餐廳的評選涵蓋多元面向,包含選用當地、有機、季節性或公平貿易食材,減少食材浪費與資源耗用,使用再生能源與節約用水措施,並與在地社區或小型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同時推動員工與顧客參與永續理念的教育與實踐。每間餐廳的具體做法或許不同,但評審看重的是真誠投入與持續實踐的精神。
5.誰可以獲得米其林綠星?只有星級餐廳嗎?
不是。米其林綠星可頒發給指南中任何一間餐廳,不論它是否同時擁有米其林或必比登推薦。也就是說,不論是街邊小店還是高級餐廳,只要在永續方面表現卓越,都有可能獲獎。
6.目前全球有多少綠星餐廳?
根據米其林指南官方網站資料,截至2023年10月為止,在全球超過15,000家米其林指南餐廳中,僅約 350 多家獲得米其林綠星。這顯示獲獎門檻相當高,綠星不只是認同,更是一種影響整個產業的指標力量。
米其林綠星餐廳,不只是吃得好,更是活得負責
在這個講求快速消費的時代,米其林綠星為我們重新定義了「一頓好餐」的意義。它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環境的守護者,是對土地、社區與未來的深情承諾。
無論你是美食愛好者,還是關心地球的生活實踐者,綠星餐廳都是你不可錯過的選擇。選擇支持一間綠星餐廳,就是選擇與這個世界共好的一種方式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