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組廈門街頭的爺爺街拍,評論區炸了——沒有美顏濾鏡,沒有花哨裝飾,60+的老人們穿着普通T恤、西褲、運動鞋,卻被網友連誇”高級感拉滿”。
這些照片裏的爺爺們,有的拎着公文包站在騎樓下,有的蹲在沙茶面攤前嗦面,衣角被海風掀起的褶皺裏,藏着比網紅打卡更動人的生活質感。
這股”人間真實”的穿搭風潮,爲啥突然火了?
從”顧嘴不顧身”到”簡約即高級”,閩南人的穿衣哲學藏着煙火氣
閩南有句老話叫”呂洞賓,顧嘴無顧身”,說的是老一輩人總覺得”喫飽肚子比穿得光鮮重要”。
這種觀念在廈門爺爺的穿搭裏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的衣櫃裏,60%是基礎款POLO衫、白襯衫、西褲,40%是偶爾點綴的漁夫帽、運動鞋,既沒有強行裝嫩的熒光色衛衣,也不見刻意顯老的”老年款”馬褂。
這種”基礎款+小亮點”的搭配,其實暗合了閩南傳統服飾的實用主義基因。
翻开閩南服飾的歷史账本,從唐宋時期北方移民帶來的漢服元素,到明清時期融入的地方特色,平民百姓的日常穿搭始終以粗布漢裝、鑲邊大襟衣、納底布鞋爲主,講究”耐穿、好洗、不挑場合”。
展開全文
即便到了民國,男性服裝也多是中山裝、土布衫這類”一件能穿三季”的款式。
這種延續千年的實用主義,讓廈門爺爺們天然排斥”爲了好看遭罪”的穿搭——他們不會穿磨腳的皮鞋壓馬路,不會爲了顯年輕染黑頭發(畢竟定期染發傷發質又麻煩),更不會跟風穿不合身的潮流單品。
無濾鏡的真實感,戳中了當代審美的”虛火”
在網紅濾鏡把”精致”卷到失真的今天,廈門爺爺的街拍像一瓢涼水——照片裏的白發是自然的,皺紋是真實的,衣服上的褶皺是坐公交壓出來的,連褲腳沾的沙茶醬漬都帶着煙火氣。
有網友留言:”看慣了二十歲裝成熟、五十歲裝嫩的擺拍,突然看到爺爺們穿着舊T恤蹲在沙茶面攤前,反而覺得這才是活着的樣子。”
這種真實感的背後,是廈門獨特的氣候與生活方式在”助攻”。
作爲海濱城市,廈門全年平均氣溫20°C左右,夏季有海風降溫,冬季也不會冷到裹成糉子,輕便透氣的棉麻、基礎款T恤、薄西褲自然成了日常首選。
走在中山路騎樓下,爺爺們拎着剛买的海蠣煎,穿着洗得發白的藍襯衫,袖口隨意挽起露出手表,這種”松弛感”不是刻意凹出來的,而是被海風、沙茶面香、早市人聲滋養出來的生活狀態。
老年穿搭的”高級”,從來不是裝出來的
有人覺得老年穿搭要么”裝嫩”要么”顯老”,但廈門爺爺們用實踐證明:高級感的核心是”貼合年齡的得體”。
他們的搭配裏藏着不少巧思——穿西裝會內搭毛衣+襯衫做”三明治疊穿”,既保暖又有層次;衛衣選圓領基礎款,裏面搭襯衫露出領口,避免了”老男人穿衛衣”的油膩感;白襯衫配西褲時,會戴頂減齡色棒球帽,用配飾平衡正式感。
這些細節不是跟時尚博主學的,而是從幾十年的生活經驗裏琢磨出來的:”穿得舒服才能走得久,穿得得體別人看着也舒服。”
更難得的是,他們坦然接受白發、皺紋這些歲月的痕跡。
有位爺爺在採訪裏說:”頭發白了就白了,染黑反而像戴了頂假發,不自在。”這種對自然衰老的接納,恰恰是當代審美最缺的”勇氣”。
當年輕人爲了”少女感”打玻尿酸,中年人爲了”少年感”染頭發,這些爺爺們卻用斑白的鬢角告訴我們:真正的高級,是不跟年齡較勁。
從街拍到生活:我們到底在追捧什么?
這組街拍的爆火,本質上是大衆對”真實生活美學”的集體共鳴。
在這個”照騙”比真相更受歡迎的時代,廈門爺爺們用最樸素的穿搭告訴我們:高級感從來不是靠奢侈品堆砌,不是靠濾鏡磨皮,而是源於對生活的尊重——尊重自己的年齡,尊重身體的感受,尊重日常的煙火氣。
就像網友說的:”看這些爺爺的照片,突然懂了什么叫’歲月不敗’。他們的穿搭裏沒有時尚密碼,只有生活的智慧:穿得舒服才能走得遠,活得真實才能被記住。”或許這才是這股”爺爺街拍熱”給我們最大的啓示:真正的時尚,從來不在T台上,而在生活裏。
標題:廈門爺爺街拍火了!無濾鏡穿搭憑啥被誇高級?
從”顧嘴不顧身”到”簡約即高級”,閩南人的穿衣哲學藏着煙火氣無濾鏡的真實感,戳中了當代審美的”虛火”老年穿搭的”高級”,從來不是裝出來的從街拍到生活:我們到底在追捧什么?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