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Q2轉虧為盈 新簽約工程86%在台灣

▲今(18日)中鼎召開法說會,提到下半年陸續還有多個大型工程有望決標,為業務帶來斬獲。(圖/ET資料照)

記者項瀚/台北報導

中鼎(9933)在美國所承攬的BKRF工程,在4月爆發196.04億元呆帳風波,但日前工程其業主母公司GCEH重整計畫生效,Q2中鼎也不用再增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今(18日)中鼎召開法說會,提到下半年陸續還有多個大型工程有望決標,為業務帶來斬獲。

國內最大統包工程承攬商中鼎(9933)4月代子公司CTCI Americas,Inc.(CTCIA)公告,所承攬的BKRF工程,其業主BKRF母公司Global Clean Energy Holdings,Inc(GCEH),依美國相關規定聲請重整。

簡單來說,就是中鼎幫該公司興建煉油廠後,196.04億元工程款項收不回,當時消息一出,中鼎股價仍連吞4天跌停,觀察Q1中鼎財報,由於提列損失約31億元,致使EPS(每股純益)為-1.52元。

但日前迎來轉機,本月12日中鼎召開重訊記者會,宣布GCEH於美國時間 2025年8月11日公告重整計畫生效,財務方面,Q2則不須再增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

觀察中鼎Q2財報,轉虧為盈,Q2營收308.3億元,稅後純益為6.06億元。不過以上半年來看,營收464.48億元、年減22.7%,稅後虧損9.63億元,較去年同期稅後純益10.7億元大幅衰退,EPS為-1.2元,還是虧損。



▲今年截自7月,中鼎新簽約額達392億元,台灣佔比達86%。(圖/翻攝自中鼎法說會)

今年截自7月,中鼎新簽約額達392億元,台灣佔比達86%,產業別方面最大宗的分別是天然氣(30%)、交通(24%)、煉油石化(22%),都達到而在建工程量達3140億元。

截止7月,中鼎營收達530億元,台灣佔56%、中東佔17%、印度佔10%,產業別方面主要來自煉油石化20%、水資源及環境20%。

針對美國所承攬的BKRF工程,在4月爆發196.04億元呆帳風波。中鼎強調:「持續監督GEH營運狀況,協助其獲利,為GEH與債務人創造雙贏。」

此外,中鼎也提到業務斬獲,「7月得標台塑石化雲林麥寮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興建統包工程、8月得標中油洲際碼頭接收站天然氣氣化設備統包工程,下半年陸續還有多個大型工程有望決標,為我們業務帶來斬獲。」


標題:中鼎Q2轉虧為盈 新簽約工程86%在台灣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