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官員透露,川普政府並未尋求把對英特爾的「補助換股權」模式,比照辦理於(2330)和美光等其他也獲得美國補助建廠的晶片製造商。據傳台積電曾經初步討論,若美國政府要求入股,就返還補貼。
針對相關傳聞,台積電昨(22)日沒有回應。不過,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今年初曾表示,台積電的美國投資是客戶需求驅動,只要求公平,不怕競爭,「就算沒有補助也不怕」。
綜合彭博資訊、路透及華爾街日報報導,在長盧特尼克證實正與英特爾洽談,將晶片補助轉換為英特爾10%持股後,引發產業主管擔心美國政府也可能對台積電、美光及三星等也獲得美國晶片補貼的晶片業者,採用相同模式。
知情人士指出,台積電主管曾初步討論,若川普政府要求成為台積電股東,就返還補貼。台積電亞利桑那晶圓廠計畫可獲得多達66億美元的補貼;但知情人士說,台積電從未大幅仰賴美國財務支持。
不過,美國官員透露,川普政府並未尋求入股台積電這類正加碼投資美國的企業,「商務部並未尋求持有台積電和美光股權」,正加碼對美投資承諾的企業,不會被施壓以股權換取晶片法資金,也就是說,未加碼投資承諾的企業,可能必須給予政府股權,換得補貼。
台積電3月於白宮宣布擴大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的計畫,美光也在6月加碼投資計畫。台積電、美光及三星都能獲得晶片法補助,但多數補貼都還沒發放。
商務部負責監督527億美元的晶片法補助,盧特尼克持續要求獲得晶片法補貼的企業,提高對美國總投資額,希望為美國納稅人協商更好的條件。
晶片法初始構想為吸引台積電等製造商到美國建廠製造產品,但該補貼計畫執行進度緩慢、政權更迭造成的不確定性及關稅緊張,都對其效益造成阻礙。
盧特尼克要說服英特爾把補貼轉換成股權,也可能招來英特爾股東以先前協議內容提起訴訟挑戰。晶片法要求,獲得補助者要把高於特定水準的獲利,分享給政府。
台積電先前已宣布擬加碼美國投資,總投資額1,650億美元,其中亞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圓廠已於去年第4季量產,第二座廠也完成建設,預計將量產進度加速數個季度,以支持客戶需求。當地第三座晶圓廠已開始動工,台積電正考慮加快生產進度,後續還有四、五、六座晶圓廠,以及二座先進封裝廠、一間研發中心的建設計畫。
標題:拒美入股 台積傳寧可退還補貼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