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線運價再探底 每大箱1200美元、僅有今年高峰價兩成二

▲目前美西線運價僅剩今年6月6日高峰價的兩成二。(圖/取自洛杉磯港官網)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貨櫃船運市場本周運價再探底,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與香港大型攬貨公司高階主管指出,本周包括歐洲與亞洲籍的聯盟船,美西線都已報出美西線1200美元的運價,與今年6月6日的高峰價5606美元相較,僅有約兩成二的價格,有船公司估計12月美國進口商就會開始恢復正常進貨量,但是超大型攬貨公司認為可能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底。

上周五國內兩家攬貨公司表示,美西線每大箱已出現1300美元的報價,多數公司還收1400美元,但是昨日市場上已經出現1200美元的報價,其中全球排名前六大的貨櫃船公司就有兩家,估計中國十一長假開始運價會更低。

比較樂觀的業者認為,過去中美間直接的一段貿易,在中美貿易戰之後變成兩段運輸,中國出口原料到東南亞製造商品,再從東南亞輸成品到美國,形成兩段運輸,對貨櫃船運是正面的,且市場多變,旺季不旺,淡季也可能不淡,第四季末是可以期待的。

但是超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8月12日中美關稅暫停期第二次延長90天後,市場貨量未見起色,因為之前已經搶運很多貨載,在中國整體輸美貨量減了近三成的情況下,即使越南輸美貨量增加約一成,但是東南亞其他國家僅增量約1%到2%,彌補不了中國的空缺;明年農曆年前或許貨量會見到增長,但是真正好轉估計要等到明年第一季末或第二季初。

最糟糕的是川普的關稅戰一再擴大,已宣布自10月1日起,將對進口的專利藥品課徵百分百關稅,除非藥廠在美國境內興建製藥廠;另外還預告將對「非美國製造的家具」祭出高額關稅。攬貨業高階指出,高關稅會抑制購買力,或造成通膨,以美國的投資經營環境,很多企業只能選擇放棄美國市場,會是傷人又傷己的結果。

上周四(25日)德魯裏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CI)下跌8%,至每大箱(40呎櫃)1761美元,是連續第15周下跌,德魯裏表示,由於需求疲軟,預計運價將進一步下降。

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上周五(26日)則是跌至1114.52點,與6月6日的2240.35點相較,是腰斬數,若以美西與美東線運價相較,美西僅剩22%的運價,美東當時是每大箱6939美元,與目前的2400美元相較,是約35%的運價。

貨櫃諮詢公司Vespucci Maritime的負責人Lars Jensen指出,目前的現貨價格已經回到甚至低於2023年底紅海改道之前的水準,當時貨櫃船公司已經處於虧損狀態。Jensen表示,中國黃金周會開始,市場形勢已相當疲弱,並提醒大西洋西行的運費上周也下滑逾100美元,為2月初以來的最低水準。


標題:美西線運價再探底 每大箱1200美元、僅有今年高峰價兩成二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