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海爺叔”街拍驚豔了:不染白發,穿褲愛戴帽,優雅又不做作 原來優雅真的不需要用力過猛帽子不是裝飾,是第二層皮膚穿搭的精髓是“長在身上”最動人的是“歲月感”裏的從容

刷到一組上海爺叔的街拍,盯着屏幕看了好久。

他們頂着自然的銀發,戴禮帽、穿休闲褲,站在黃浦江畔或街角咖啡店外,沒有誇張的裝飾,沒有刻意的扮嫩,連白發都像是長在身上的風景。突然就想問——同樣是上了年紀,爲什么他們能把“老”穿得這么有味道?

原來優雅真的不需要用力過猛

現在年輕人總愛說“抗老”,染頭發、买貴衣服,反而把自己折騰得緊繃。但上海爺叔不一樣,他們的白發是自然的,像梧桐葉經了秋,帶着歲月的沉澱。

看他們的發型,短發講究“分寸感”:後腦勺推到耳尖,頭頂留2cm短碎發,用發蠟抓出自然紋理;鬢角用牙剪打薄,讓白發和黑發自然過渡,沒有尷尬的分界线。晨練時還揣着黃楊木梳,隨手理理被風吹亂的發梢。還有微卷的白發,用24mm卷發棒燙出若有若無的波浪,噴點鹽水定型,陽光下像撒了珍珠粉。偏分的更絕,三七分线劃成S型,用鬃毛梳吹出蓬松感,兩周換一次分线,發縫都不寬。

展開全文

這些細節不是“作”,是對自己的在意。就像鄰居張爺爺說的:“頭發是臉的框架,收拾利索了,人自然有精神。”

帽子不是裝飾,是第二層皮膚

上海爺叔的帽子,不是爲了跟風,是真的“長”在身上。

禮帽配休闲褲,選平頂的,帽檐寬度剛好比太陽穴寬2cm,帽冠高度和鼻梁長度差不多。搭配藍白條紋亞麻褲時,褲线燙出0.3cm的褶子,和帽檐的直线條呼應。外灘散步的老紳士更會玩,羊毛禮帽配苧麻襯衫,皮帶選同色系編織款,樂福鞋擦得鋥亮,鞋面反光和帽檐光澤度都一致。

漁夫帽配休闲褲,帽深要蓋住發際线1cm,帽圍比頭圍大3指。徐匯濱江釣魚的爺叔,帽子裏縫了暗袋藏老花鏡,褲腰有隱形調節扣,喫飽了松兩格也不勒肚子。雨天更絕,帽子內層塗蜂蠟防水,褲腳卷3cm露彩色裏襯,和雨靴顏色悄悄搭。

棒球帽配運動褲,選後扣可調節的,帽檐彎15度最顯年輕。世紀公園晨跑的大爺,帽檐壓到眉骨上1cm,運動褲側縫帶反光條,夜跑時帽子logo和反光條一起閃,像會動的裝飾品。褲腳抽繩系成活結,余長5cm內,跑起來一跳一跳的,比年輕人的運動裝還精神。

穿搭的精髓是“長在身上”

他們的衣服不是“穿”上去的,是“長”在身上的。

比例講究“三指法則”:上衣下擺離褲腰三指寬,袖長蓋住手腕骨,褲長離鞋面1cm。田子坊茶館老板更絕,穿寬松襯衫時背後縫暗扣,擡手衣擺不過臀,坐下解开不緊繃。微胖的爺叔穿深色上衣不過胯骨,淺色下裝選挺括面料,視覺重心往上移,整個人顯高顯瘦。

配飾是點睛筆,但絕不搶戲。手表半藏半露,金屬表帶露2cm,皮質的和腰帶同色。圍巾疊成8cm寬的條,用黃銅領針別在第二顆紐扣位置;長圍巾繞一圈半,尾巴塞進外套裏。城隍廟的老玩家更有意思,鑰匙串掛個壽山石小墜,走路時玉石碰撞的聲音,比戴金鏈子還體面。

他們不追潮流,只選適合自己的。60%基礎款+40%時尚款,夾克配西褲、皮鞋,正式和休闲混搭得剛好。衣松褲寬,不緊身不拖沓,遮肉顯瘦又大氣。面料選羊毛、苧麻、棉,摸起來軟和,穿起來舒服,一看就是“講究人”。

最動人的是“歲月感”裏的從容

其實他們的穿搭祕訣,哪是什么技巧?是“活明白了”的底氣。

白發裏藏着故事,可能是年輕時在黃浦江跑船的日曬,可能是帶大三個孫子的操勞;褲裝裏裹着閱歷,褲线的褶子、褲腳的卷邊,都是歲月磨出來的分寸;帽子戴久了,成了第二層皮膚,早上出門不戴,總覺得少點什么。

現在年輕人總焦慮“穿什么才時尚”,但上海爺叔早參透了——時尚不是追爆款,是找到“自己”。就像外灘的老建築,牆皮斑駁了,可石頭的紋路、窗沿的雕花,反而更有味道。

突然想起樓下修自行車的王伯,總穿件洗得發白的藍布衫,褲腳卷得整整齊齊,車筐裏放着個磨得發亮的竹編茶杯。以前覺得他“老派”,現在看,這不就是“上海爺叔”的低配版嗎?

你們身邊有這樣的“上海爺叔”嗎?菜市場裏系着絲巾买菜的,公園長椅上看報紙戴貝雷帽的,或者小區樓下下棋時總把襯衫扎進褲子的?

要是家裏長輩也試試這種“不折騰”的穿搭,是不是也能從“普通老頭”變成“精神老克勒”?


標題:被“上海爺叔”街拍驚豔了:不染白發,穿褲愛戴帽,優雅又不做作
原來優雅真的不需要用力過猛帽子不是裝飾,是第二層皮膚穿搭的精髓是“長在身上”最動人的是“歲月感”裏的從容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