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美國與日本簽署稀土合作協議,日本提供資金與技術,美國提供市場與資源,雙方將簡化許可程序並建立聯合快速反應機制。結合此前美國與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協議,形成美日澳主導的稀土供應鏈閉環:澳大利亞負責採礦,日本負責技術,美國主導市場與協調,推動西方稀土供應鏈獨立。
一、週日與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簽署稀土合作協議後,特朗普週二與高市早苗簽署美日稀土合作協議。
![]()
10月28日週二中午,《福克斯商業頻道》報導稱,當天上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日本首相高一早苗簽署了一項協議,以實現兩國聯盟的“黃金時代”。
當該文件在簽署後被展示時,它只有不到一頁,但該協議重申了美國將對從日本進口的商品徵收15% 的稅率的早先框架,並為日本設立一個5500 億美元的基金來投資美國。預計高市早苗政府將提供一攬子對美國的投資,包括造船業,以及增加對美國大豆、天然氣和皮卡車的購買。
緊接著,特朗普和高市早苗隨後簽署了第二份協議,該協議制定了確保關鍵礦產和稀土供應的美日框架,以確保關鍵礦產和稀土的供應。該協議有幾個點值得關注:
![]()
首先,該協議表明,5500 億美元的黃金協議的部分投資資金將用於開發先進技術所需的稀土。
其次,該協議還約定成立了一個聯合“快速反應小組”,以發現和修復漏洞並協調關鍵材料的緊急交付。
第三,根據該協議,日本和美國將簡化和加快關鍵礦產和稀土的許可程序。
第四,美國和日本計劃通過使用經濟政策工具和協調投資進行合作,華盛頓和東京將探索聯合儲備安排,並與其他合作夥伴合作加強供應鏈安全,以加速發展多元化、流動性和公平的關鍵礦產和稀土市場。
第五,該協議還承諾兩國解決外貿扭曲和不公平市場行為。
該協議是特朗普更廣泛的亞洲之行的一部分,在簽訂美日稀土協議之前的10月26日週日,特朗普分別與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簽訂了稀土合作協議。
毫無疑問,《美日關鍵礦產和稀土供應保障框架協議》,這是美日在貿易和礦產領域深化合作的標誌性事件。與此同時,美國此前一周的10月20日,特朗普還在白宮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簽署了價值85億美元的稀土礦產開發協議。而日本與澳大利亞早在2022年就建立了關鍵礦產合作框架,並在2025年進一步強化。以上這些協議構成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主導的“朋友圈”供應鏈模式。
二、日本與美國簽訂稀土合作協議,日本能夠為美國提供什麼?
![]()
日本作為全球製造業強國,在稀土合作中扮演著關鍵的“技術與資金橋樑”角色。該協議的核心在於利用日本的加工專長和投資實力,幫助美國構建從礦產開採到下游應用的完整供應鏈。
日本的具體貢獻可從資金注入、技術支持、採購承諾和供應鏈協調四個維度展開。
首先,日本可提供巨額投資資金,直接注入美國基礎設施和礦產開發。
根據協議,日本政府將從5500億美元的雙邊“黃金時代”投資基金中劃撥部分資金,用於美國稀土礦的勘探、開采和加工項目。
根據媒體報導,日本已通過類似機制向澳大利亞的Lynas稀土公司投資,支持其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加工廠建設,這一模式可擴展至美日直接合作。預計這些投資將為美國創造數千就業崗位,並降低對進口的依賴。
其次,日本提供先進的稀土加工技術和專利。
日本雖無大規模稀土礦,但其在分離、精煉、回收和合金製造方面的技術全球領先,一些技術甚至領先中國。此外,日本還控制著部分高端磁鐵生產鏈。協議中,日本承諾向美國轉移相關技術。
![]()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和日本國家研究開發機構NEDO的介紹,在稀土提純技術方面,日本部分稀土元素提純已經達到99.9999%,即6N級,與中國平行,只是量產不能與中國相提並論。
澳大利亞稀土元素提純達到了99.99%,
根據斯坦福大學的對美國稀土技術發展歷史的介紹,1950年,美國的稀土元素商業化提煉純度已經達到了99.99%的4N級,目前MP公司的商業化稀土元素純度為5N級別。目前澳大利亞LYNAS在馬來西亞的稀土工廠,加工全球15%的稀土元素,其純度在4N與5N之間。此外,日本在稀土回收方面的技術領先於我們。
第三,日本通過採購承諾刺激美國經濟。
協議重申美國對日本進口商品徵收15%稅率的框架,但日本承諾增加對美國大豆、天然氣和皮卡車的購買,這間接為美國礦產出口騰出空間。此外,日本將優先採購美國稀土產品,用於其汽車和電子產業,形成互惠循環。這種“買美國貨”策略已幫助日本在美日貿易中獲得豁免,換取礦產領域的深度綁定。
第四,日本在供應鏈協調中提供全球網絡。
日本作為“志同道合夥伴”的協調者,將與澳大利亞、歐盟等合作,推動聯合儲存和多元化市場開發。這包括解決貿易扭曲和不公平行為,如反擊大國的稀土出口限制。總體而言,日本的貢獻不僅是資金和技術,更是戰略緩衝,幫助美國從“被動進口”轉向“主動掌控”。
三、在美日稀土協議中,美國能為日本提供什麼?
![]()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消費市場,在協議中以“需求拉動者和政策領導者”身份回饋日本。協議強調對等合作,美國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市場准入、資源開發機會、政策工具和安全保障四個方面,幫助日本降低地緣風險並優化供應鏈。
首先,美國提供廣闊的市場准入和貿易優惠。
協議框架下,美國維持對日本商品15%稅率,但為稀土相關投資豁免關稅,這為日本企業進入美國市場打開大門。
日本高度依賴稀土用於汽車和半導體產業,美國承諾優先採購日本加工的稀土產品,形成“閉環”貿易。
根據福克斯商業頻道的報導,美國出口-進口銀行(EXIM)已為美日聯合項目提供融資擔保,總額達數十億美元。這不僅刺激日本出口,還緩解其能源轉型壓力,如氫能和電動車電池需求。
其次,美國提供稀土資源開發機會。
儘管美國本土稀土礦有限,但協議允許日本參與Mountain Pass礦的擴建和勘探。近期,美國與日本的JOGMEC(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國家投資公司)簽署備忘錄,共同開發北美稀土項目。
美國還將簡化許可程序,加速日本投資項目的審批,包括聯合“快速反應小組”用於應急供應。通過此機制,日本可獲得穩定原料來源,避免大國稀土出口管制的衝擊。
![]()
第三,美國運用經濟政策工具強化合作。
白宮聲明指出,美國將通過關稅壁壘和補貼,打擊稀土大國的“非市場行為”,並探索聯合儲備安排。這為日本提供安全網,例如美國承諾優先保障盟友供應。
第四,美國在安全保障上提供軍事與情報支持。
作為日美安保條約的核心,美國將稀土視為國防戰略物資,確保日本在供應鏈中斷時的應急通道。這對日本尤為重要,因為其稀土需求80%用於軍工和民用高科技。
四、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主導的稀土供應鏈中,各自擔任什麼角色?
![]()
美澳稀土協議和日澳稀土協議與美日協議形成“三邊閉環”,構建了從上游開採到下游應用的完整供應鏈。三國角色分工明確:澳大利亞主導上游資源供應,日本負責中游加工精煉,美國掌控下游市場與領導協調。這種模式源於Quad(美日澳印)礦產倡議,旨在對抗大國的稀土壟斷。
澳大利亞擔任“上游資源供應商”角色。作為佔全球22%的第三大稀土儲備國,澳大利亞提供稀土礦開采和初步濃縮。美澳協議中,美國投資85億美元開發Lynas和Iluka等項目,包括大規模的股權融資和出口信貸。日澳協議則聚焦供應鏈框架,日本投資Arafura稀土項目數億澳元,支持新南威爾士州的礦到港鏈條。澳大利亞的優勢在於清潔開採技術和廣闊礦區。預計到2030年,其產量將佔全球15%。通過這些協議,澳大利亞從“原料出口國”轉型為“戰略樞紐”,並受益於美日資金和技術轉移。
![]()
日本擔任“中游加工與精煉領導者”角色。日本無礦,但精煉技術世界一流,控制高端分離和磁鐵製造。在日澳協議中,日本提供加工設備和市場准入,推動澳大利亞礦產向日本工廠流動。美日協議則讓日本參與美國加工廠建設,如與REalloys的合金供應協議。日本的作用是“瓶頸突破者”,通過專利轉移提升三國整體稀土精煉加工效率。
美國擔任“下游需求驅動者和聯盟領導者”角色。作為佔全球需求40%的最大消費國,美國提供市場拉力和政策框架,比如在西方最早向稀土企業提供高於市場價格2倍的保底價保護。美澳協議強調美國國防部採購澳大利亞礦產,美日協議則協調投資工具。
三國協同下,這一供應鏈目前已經覆蓋全球20%產能,預計明年將至少覆蓋30%產能。澳大利亞供礦、日本和美國煉化、美國、日本消費,形成“互補三角”,並將這一供應鏈擴展至歐洲,將最終推動發達國家稀土供應鏈的獨立與自給自足。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