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28 日,英偉達與諾基亞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諾基亞將在其RAN(Radio Access Network,無線接入網)產品組合中,引入基於英偉達技術的商用級AI-RAN(人工智能無線接入網)產品,使通信服務提供商能夠在英偉達平台上部署原生支持AI 的5G-A 和6G 網絡。
英偉達還將以每股6.01 美元的認購價,向諾基亞投資10 億美元,同時成其第二大股東。
合作消息一出,諾基亞股價應聲大漲23%,創近十年來新高。

(圖表來源:LSEG Workspace|Adam Jourdan)
伴隨GTC 2025 華盛頓場更多消息的釋出,英偉達股價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10 月29 日,英偉達市值首次站上5 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首家突破這一市值門檻的企業。
發力AI 原生6G 通信,諾基亞又香了?
作為一家百年老企,諾基亞雖然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逐漸被數碼科技消費者「淡忘」,但其根基的通信技術領域,按照英偉達的話,依然處於「業界領先」地位。
不管是3G、4G,還是5G、6G 通信領域,擁有雄厚技術積澱和專利產品的諾基亞,都是其他行業企業(包括巨頭),無法忽視的一大存在,尤其是在美國市場。
誕生於百年前(1925 年)的貝爾實驗室,鼎盛時期幾乎一直是美國首屈一指的技術研究中心,取得了數字通信、蜂窩電話等領域的多項劃時代成果,累計獲得3 萬多項專利,並培養出了15 位諾貝爾獎。2016 年,貝爾實驗室隨阿爾卡特-朗訊被諾基亞收購,成為諾基亞旗下實驗室(Nokia Bell Labs)至今,並一直致力於新一代網絡技術研究。
今年初,諾基亞宣布其「5G 標準必要專利(SEP)」組合已突破7000 項。擁有如此大量的5G 標準必要專利,意味著任何一家生產符合5G 通信標準的設備企業,都可能需要獲得諾基亞的專利許可。 「任何連接到蜂窩網絡的設備,都在使用諾基亞的專利技術」,百年老企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據悉,目前已有超過250 家公司獲得了諾基亞專利技術的許可,公開信息的就有蘋果、三星以及小米、OPPO、vivo 等。不只移動設備領域,其它消費電子產品領域,以及物聯網設備、網聯汽車等領域,皆有大量相關企業在使用諾基亞專利許可的通信技術。
諾基亞還特別強調,對6G 的「積極」預標準化工作,使其在即將開始的6G 標準化進程中,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圖片來源:英偉達)
可能有人會好奇,美國本土企業高通也擁有大量5G 專利技術,為什麼英偉達選擇了與諾基亞達成戰略合作呢?
一方面,英偉達已經與高通展開了合作,領域聚焦在了AI 算力的提升上;一方面,在通信技術領域,諾基亞這樣的百年老企,無疑擁有更多的底層專利技術,而這對英偉達來說,無疑是聯手構建AI 原生通信技術的重要保證;一方面,相比於高通的「全軍出擊」,當下的諾基亞,更適合與英偉達展開5G-A 和6G 通信技術領域的深度合作。
北歐還有一家老牌通信技術企業——愛立信。愛立信和英偉達的合作,目前更多集中在北歐(瑞典)本土市場。
不甘只做計算,英偉達的AI 原生通信長啥樣?
根據市場研究諮詢機構Omdia 預測,到2030 年,全球RAN 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2000 億美元。作為其中一個技術風口,AI-RAN 市場正在加快發展。
作為創始成員,英偉達和軟銀、ARM、微軟、亞馬遜、三星、諾基亞、愛立信、T-Mobile 等於2024 年2 月共同組建AI-RAN 聯盟,旨在推動AI 與新一代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

AI-RAN 聯盟創始會員(圖片來源:AI-RAN 聯盟)
英偉達和軟銀牽頭組建的AI-RAN 聯盟,核心攻堅技術方向包括基站分佈式AI 處理、網絡頻譜效率優化、能耗管理以及邊緣計算服務創新,確立了AI for RAN(AI 賦能無線接入網)、AI and RAN(AI 驅動無線接入網)、AI on RAN(AI 加持無線接入網)——這三大技術路線。
作為聯盟生態成果,英偉達與軟銀聯手於2024 年11 月帶來了試運行的AI-RAN 平台,採用英偉達Aerial 加速技術,實現全球首個同步處理AI 推理與5G 傳輸的電信網絡架構,將自動駕駛指令延遲降至10 毫秒以內;未來可支持自動駕駛汽車遠程控制、機器人控制等應用場景。
此番,諾基亞在其RAN 產品組合中,引入基於英偉達技術的商用級AI-RAN 產品,可以看作聯盟生態企業間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

(圖片來源:英偉達)
合作細節上,AI for RAN 領域,英偉達AI 賦能諾基亞RAN 產品組合,利用AI 算法優化提升頻譜利用率的同時,降低傳統RAN帶來的能源消耗(注:目前約佔全球1.5% 到2% 的能源消耗)。
AI on RAN 領域,英偉達和諾基亞將聯手把雲計算能力擴展到基站邊緣,提供分佈式邊緣AI 推理能力的同時,創造一個「超低延遲」的計算環境,為自動駕駛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應用場景提供可「實時決策和響應」的通信技術環境。
這類應用場景,也可讓通信運營商們的閒置RAN 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並開闢新的業務增長領域。對運營商來說,可以在基站現場處理的數據,就不用再傳回數據中心,同樣將減輕網絡傳輸負擔。
與之同步,諾基亞將採用英偉達已經推出的ARC(Aerial RAN Computer)、以及剛剛推出的ARC-Pro(Aerial RAN Computer Pro)計算平台,來建構其與之兼容的AirScale 基站的核心AI 能力。

(圖片來源:諾基亞)
聯手通信運營商,英偉達和諾基亞宣布,將在2026 年與T-Mobile 合作開展相關產品組合的技術測試,對其實際場景應用下的性能和效率提升進行驗證。戴爾也在其Dell PowerEdge 服務器場景下,推動諾基亞集成英偉達AI-RAN 解決方案產品組合的應用創新。
推廣普及後的AI-RAN 產品組合,將確保用戶在使用生成式AI、AI 智能體以及物理世界交互型AI 應用時,獲得更加流暢的網絡體驗。 AI-RAN 產品組合,也將更好支持和助力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AR/VR 眼鏡等AI 原生設備的技術實現和場景應用落地,並為6G 時代的集成感知與通信(ISAC)等新應用做好準備。
佈局新一代通信技術,英偉達博更大的未來
4G 時代,並沒有太多廠商預料到,AI 技術在5G 時代迎來的這一輪「爆發式」增長。連帶地,在5G 技術標準制定、產品應用和場景推廣上,並沒有帶入過多的AI 能力。
5G 時代,汲取之前經驗教訓,從5G-A 開始,各大廠商開始角力AI 原生通信技術標準、產品應用及場景推廣,努力為預計2030 年開啟的AI 原生6G 通信大時代「鋪路」。
按照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話講,「6G 或許將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覺醒』,它不再只是關於更快的網速或更低的延遲,而是要讓網絡本身變得能感知、能思考、能響應,成為一個真正的『智能夥伴』」。
在這樣的新發展態勢下,如何解決複雜AI 計算與實時通信技術間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並將其深度融合發展,考驗各方智慧。
作為AI 計算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英偉達牽頭搭建AI-RAN 產業聯盟、聯姻諾基亞等生態共建合作夥伴,無疑是想給這一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給出一個英偉達版的「解決方案」來。而在這一過程中,英偉達也無疑走在了全球AI 原生通信技術標準引領和產品落地的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