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海軍剛開始琢磨航母的事,手裡啥固定翼艦載機都沒有,空蕩蕩的。視線先落到俄羅斯蘇-33頭上,這玩意在蘇聯時代就驗證過艦上起降,靠譜。但俄方生產線早停了,重啟得砸錢,他們獅子大開口,中方一合計,不划算。
转头找乌克兰,那边有两架苏-33原型机,2009年直接打包运回国。技术资料全套到手,沈阳的团队就开始逆向,结合歼-11的框架,硬是搞出国产版。2012年首飞,2013年9月,第一批24架登上辽宁舰,算是填了从零到一的空缺。

這起步,說白了就是趕鴨子上架。遼寧艦改造緊迫,時間表卡得死死的,沒法從頭設計全新機型。蘇-33的底子是上世紀80年代的貨,雙垂尾鴨翼佈局,機動性是強,但氣動設計老舊,推重比也就0.95左右,勉強夠用。
引擎用的是AL-31F,俄製貨,維護起來麻煩,國產WS-10初期還抖抖晃晃,不太穩。航電系統呢,機械陀螺儀為主,GPS信號一弱就瞎轉悠。早期型號上艦時,座艙顯示還挺原始,飛行員得手動切換模式,效率低一大截。

再看生产节奏,沈阳厂从2013到2015年,赶紧赶工,第二批、第三批接连下线,总数很快就破50架。2016年左右,参与东海、南海巡航,基本能拉编队升空,拦截模拟目标。但这匆忙的奠基,也埋下隐患。
滑躍起飛是硬傷,遼寧艦甲板短,斜坡只有12度,飛機起飛得減重,油彈帶不滿,作戰半徑直線縮水到800公里。滿載狀態下,風險高,輪胎摩擦生煙,勉強拉起機頭。相比彈射起飛的對手,殲-15出動間隔長,甲板調度費勁。

2017年以後,數量上百,融入聯合作戰,南海演練時跟預警機配對,初步共享數據。但鏈路不全,信息延遲幾秒,編隊容易散。 2018年,出口版討論過,但重點還是國內。 2019年疫情那會兒,生產線沒停,口罩一戴,繼續組裝尾翼。
2020年,福建艦開工,殲-15開始測試兼容,但它天生不適配電磁彈射,固定尾鉤對不上軌道。 2021年珠海航展靜態擺那兒,翼下掛PL-12導彈,亮眼是亮眼,可大家心里門兒清,這機子是過渡貨。

到2022年,山東艦上大規模用它,起降上千次,維護數據反饋,鹽霧腐蝕快,機身鏽斑多,得高壓沖洗。 2023年,累計飛行小時過萬,引擎葉片疲勞,車間拆檢一堆事兒。
2024年,西太遠海巡航,伴飛加油機延長范圍,但油耗高,軟管對接晃蕩。整個過程,殲-15就是那塊墊腳石,踩著它,中國艦載航空從無到有,初步成形。沒它,遼寧艦空著甲板白搭。可匆促的起步,也讓它從一開始就帶著包袱,技術債一堆,壓得喘不過氣。

殲-15的毛病,說多了去,核心就那幾樣,技術老、適配差、體系弱。拿滑躍起飛說事兒,遼寧和山東艦都是這路子,飛機得自己衝坡,推力不夠就得卸油卸彈。滿油9噸加8噸武器,總重35噸,起飛距離超標,機頭抬不起,風險直線上升。
2014年黃海訓練,風小了點,編隊減載起飛,半徑短,攔截目標得中途加油,KC-130管子一晃,效率低。彈射起飛?想都別想,早批尾鉤固定,電磁軌道一對接,咔嚓不上。福建艦2025年海試,新機彈射如箭,它只能乾瞪眼。

數據鏈這塊,更頭疼。早期型號沒專用鏈路,靠UHF無線電跟預警機聊,延遲5秒,坐標手動輸,編隊盲飛一段,容易亂套。 2016年東海演習,霧大,儀表漂移,偏離中心線,復飛一趟,油白燒。
航電落後,玻璃化座艙不全,RWR干擾蜂鳴,手動校準羅盤。引擎AL-31F推力不穩,2015年巡航單發罷工,切換備用側滑修正。國產WS-10初期振動大,葉片間隙調半天,火焰才穩。

作戰效能呢,受限大。掛PL-12導彈只4枚,超視距攻擊弱,近距格鬥還行,但F-35隱身一躲,就被動。 2020年西太模擬,鏈路斷,切換狗鬥,導彈追尾費勁。維護負擔重,鹽霧吃機身,48小時拆檢,延誤出動。 2022年南海對抗,滿編24架目標,它只拉12架,預警指揮下手動轉錄,效率掉30%。這些短板,在和平期湊合,實戰一壓,就露餡。

迭代速度快,才是它短命主因。中國海軍這幾年,步子邁得飛起。 2013年殲-15上艦,2024年殲-15T亮相,珠海航展上AESA雷達罩一亮,相控陣探測400公里,氮化鎵模塊牛。引擎WS-10H推14噸,彈射桿加裝,軌道加速無顫。數據鏈接入,觸屏聯動空警-600,實時坐標下發。掛PL-15,6枚超視距200公里,通用三艦,滑躍彈射切換自如。

殲-35更猛,2024年11月動態秀,低可觀測塗層,翼身融合,雷達截面0.1平米。雙WS-19引擎,推重1.1,折疊翼加長,著艦減速傘穩。 2025年3月首飛,爬升柔和,9G過載不抖。到6月,雙航母圍關島,殲-15T領隊,PL-15弧線命中靶船,水柱沖天。殲-35隱身突防,低空掠海,投放炸彈爆炸映浪。

這迭代,不是瞎換,是體系升級。早殲-15孤軍,殲-15T生為編隊,殲-35制隱身。 13年三代機,全球罕見。短板累累逼著加速,迅猛迭代甩掉包袱。說白了,它不是失敗,是被自家速度淘汰。擱別人,40年才改型,咱們12年跨代,海軍航空直奔深藍。
殲-15退居二線,部分轉訓,陸基教新手,示範姿態。但主力是殲-15T和殲-35,高低搭配,火力隱身齊上。 2025年9月,福建艦貓射,殲-35離桿沖天,早警-600伴飛,情報融一。實戰台海方向,這組合對F-35和F-18,超視距鍊主導,導彈飽和蓋。殲-15T壓制,殲-35突擊,預警指揮,編隊拉雁,半徑拉長,風險降。

海军整体,2025年三航母服役,舰载群超百架。歼-15D电子战版辅助,干扰敌雷达,J-15T多任务,KJ-600预警盘旋。工业链条转得溜,沈阳厂扩展,碳纤维压合,机器人焊。出口不急,内需先饱和。蓝海争锋,歼-15使命完,接棒新机,力量倍增。
這接棒,說到底是自信。起步匆忙時,補課;短板累累時,迭代;現在,新機上,爭鋒。 13年短?對,但換來跨代躍升。全球看,別人慢吞吞,咱們快準狠。殲-15不是終點,是起點。未來,海空格局,它貢獻大。接地氣點說,這機子像老大哥,帶隊沖鋒,累了讓弟弟上。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