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闖下大禍!大陸刪除“和平統一”,美國一句話讓“台獨”絕望

賴清德公然鼓吹“反對統一”,妄圖“以武謀獨”,美軍方智庫亦斥其“魯莽”。面對大陸立案偵獨、軍事演訓等多重反制,美方“棄台論”悄然抬頭,“台獨”勢力已站在絕路,兩岸統一的時代車輪,豈容螳臂擋車?

沈伯洋剛被大陸依法立案偵辦,賴清德就闖下大禍,他在近期舉行的台軍將官晉任典禮上,竟公然宣稱要“展現備戰決心”、“反對推進統一”,甚至將加強軍事投入扭曲為“投資和平”。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賴清德發表挑釁言論前一天,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還拋出所謂兩岸交流“四個前提”,要求大陸放棄一個中國原則。

面對“台獨”分子的頑固不化,大陸直接在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強調“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時刪除“和平統一”字眼。

與此同時,國台辦發言人彭慶恩也明確表示,大陸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在“台灣光復紀念日”,大陸重申《開羅宣言》等國際文件確立的中國對台主權,有力反擊“台獨”勢力和美國鼓吹的“台灣地位未定論”。

大陸官媒還連續三天刊發“鐘台文”系列評論,直接宣傳“兩岸統一”的好處。這些文章在島內引發廣泛討論,許多台灣年輕讀者了解到,《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律文件早已明確台灣回歸中國的法律地位。

這幾年,面對複雜局勢,大陸正在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推進統一進程。從輿論造勢、經濟融合到軍事威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對台工作體系。

大陸一方面敞開對話大門,明確表示只要認同“兩岸一家人”,就可以共議統一前景;另一方面也準備好應對最壞情況。

如今,解放軍的行動也愈發堅定有力。轟-6K機群沿台灣海岸線飛行的畫面通過社交媒體傳遍世界,展現出大陸軍隊強大的製空能力。

更引人注目的是,台媒熱議“殲-16鎖定美軍F-22”,台媒表示,中國的預警雷達結構和美國的完全不一樣,中國預警雷達對付隱身戰機的能力,已經超越了西方某些國家。這說明,解放軍完全具備應對域外干涉的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解放軍的跨海登陸作戰體係正在加速完善,海軍陸戰隊、陸軍兩棲合成旅和空中突擊旅構成首波突擊力量,而遠程火箭炮、常規導彈和無人機部隊則負責奪取制空權、制海權。

最新交付部队的栈桥船等特种装备,将显著提升登陆作战效率。与此同时,大型民用滚装船在福广沿海的频繁调动,展现了中国特有的军地协同保障能力。

即將服役的福建艦航母,配合已在9.3閱兵中亮相的新銳裝備,標誌著解放軍的區域拒止能力邁上新台階。這些軍事準備既是為可能發生的衝突做準備,更是通過實力展示遏制“台獨”冒險。

隨著大陸的行動越來越強硬,美國戰略已然開始收縮。

特朗普上台後,曾十分囂張,不僅美國國務院官網刪除“不支持台獨”表述,特朗普還公然要求台灣交巨額“保護費”,並要求台積電赴美建廠。

但是九三閱兵之後,美國戰略界“棄台論”的聲音越來越大。

華盛頓智庫“國防重點”亞洲計劃主任高登斯坦近期在社交媒體連續發聲,一句話就讓“台獨”徹底絕望,他直言台灣應認清“山姆大叔不會施以援手”的現實。

他在《時代》雜誌發表的專欄文章更是批評賴清德“魯莽”,警告台灣已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國防重點”被視為最親特朗普的軍方智庫,他們的立場轉變具有風向標意義。

這說明,美國內部對介入台海衝突的代價評估日益謹慎。隨著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提升,美軍在台海作戰的風險成本已遠超以往。

高登斯坦的觀點在美國戰略圈獲得越來越多認同,預計在明年將成為主流意見。這種轉變意味著,賴清德等人指望的美國軍事支持將淪為泡影。

此外,賴清德的激進言論同樣也在島內引發強烈憂慮。金融分析師孫家瑞在中時新聞網發表文章,也直指賴清德是“魯莽的麻煩製造者”。

台灣民調顯示,超過六成台灣民眾擔心台海局勢惡化會影響民生經濟。隨著大陸持續推進“反獨促統”進程,台灣在區域經濟合作中被邊緣化的風險日益增大。許多中小企業主私下表示,民進黨的對抗路線正在斷送台灣的經濟未來。

當前,東昇西降的國際格局變遷為兩岸統一提供了歷史性機遇,美國國力相對衰退已成趨勢,而中國持續崛起勢不可擋。

大陸釋放的信號清晰明確,已把談判的大門推開,將統一的利好擺上檯面。但和平統一的機遇之窗不會永遠敞開。

那些仍幻想美國軍事干預的人應該清醒了,正如美國智庫學者所言,美國人早已厭倦為別人的“家務事”捲入“無止境的戰爭”。隨著2026年臨近,美國“棄台論”將從邊緣觀點變為主流共識。

賴清德等人的“反統”言論,不過是在歷史洪流中的幾聲雜音,改變不了兩岸統一的大勢。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