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高中如何拓寬成才路(人民眼·教育強國建設)

來源:人民日報

綜合高中如何拓寬成才路(人民眼·教育強國建設) -

廣州市貿易職業高級中學綜合高中班學生在上物理實驗課。

戚桂雄攝

綜合高中如何拓寬成才路(人民眼·教育強國建設) -

寧波美術學校教師汪潛(右)指導綜合高中班學生練習素描。

錢佳玥攝

綜合高中如何拓寬成才路(人民眼·教育強國建設) -

四川天府新區綜合高級中學學生在上職業體驗課。

陳洪平攝

引子

同上綜合高中,文景然、張可佳作出了不同的人生抉擇:

在廣東廣州市貿易職業高級中學綜合高中班學習一年後,17歲的文景然在父母支持下,放棄普高學籍,轉戰職高賽道,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

2023年入讀四川天府新區綜合高級中學職普融通班、註冊職高學籍,有志於參加普通高考的張可佳埋頭苦學,一個學期後通過“職轉普”考核,擁有了心心念念的普高學籍。

課程互融、師資互通、學籍互轉,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他們就讀的綜合高中,是一種融合普通高中與中職教育的辦學模式,一般在前期既傳授文化知識又培養職業技能,後期根據學業情況和興趣愛好,由學生自主決定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綜合高中”,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綜合高中為何辦?如何辦?辦得咋樣?近日,記者在廣東廣州、四川成都、浙江寧波等地探訪。

綜合高中為何開辦

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助其找到合適發展方向

文景然坦言,入讀綜合高中班,起初是奔着普高學籍來的。

廣州的區屬公辦普高面向本區域招生,按區劃定分數線,不同區的公辦普高分數線存在差異。“我初中所在的區,公辦普高學位相對緊張,最低錄取分數線在全市處於較高水平。”文景然一度為此焦慮,“民辦普高學費高、離家遠,我不想上;按以往各區中考情況,我的成績處於全市中等,當時不甘心讀職高。”

2024年,初三下學期,老師告訴他:當年起,廣州開展綜合高中試點,在5所區屬中職學校開辦綜合高中班;學生通過中考統一錄取,並註冊為普高學籍。

文景然覺得這是個機會,在綜合高中志願欄里,他鄭重填下廣州市貿易職業高級中學。

現在復盤,當初的決定很明智。去年,文景然所在的區,區屬公辦普高最低錄取分數線為608分,他差8分上線;而廣州市普通高中(含綜合高中)錄取最低控制線為502分。最終,他被廣州貿易職中綜合高中班錄取。2024年,廣州首批入讀綜合高中班的學生共1100人,今年擴招至1514人。

“廣州市充分發揮中職學校基礎性作用,探索綜合高中辦學模式,推動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為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提供適宜環境,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曾東標表示。

記者採訪發現,在“職高不如普高”成見一時難以徹底扭轉的背景下,公辦中職學校辦綜合高中班,增加了普高學位,緩解了部分學生和家長的焦慮,並把發展選擇權交給了學生。

同樣是在中職增設綜合高中班,2024年,浙江寧波在8所中職學校試點,今年擴展到22所,招生規模從1793人增至6523人。談及開辦綜合高中班的初衷,寧波市教育局職業教育處三級調研員章斌立表示,“主要是為了探索職普融通新途徑、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緩解職普分流焦慮等。”

與廣州、寧波不同,四川成都創設綜合高中,採取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聯合辦學”模式。2023年,整合位於四川天府新區的太平中學高中部和四川天府新區職業學校,四川天府新區綜合高級中學成立,建成獨立校區,除普高班、職高班外,另開設職普融通班,當年9月開學。

這是成都第一所綜合高中,2023年納入全市中考招生計劃,面向成都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和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統一划線招生;普高班、職普融通班、職高班對應不同分數線。“太平中學擁有普高師資和課程體系優勢,職業學校掌握實訓設施和職業教育經驗,聯合辦學有助於實現職普資源深度融合。”天府新區綜合高中校長鬍友洲說。

這樣的融合頗具吸引力。“我就是衝著這所新學校來的。”李姿萱今年入學天府新區綜合高中,“在這裡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喜歡什麼,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2025年,天府新區綜合高中錄取學生1500餘人。

課程如何互融

普高課程強基,職教課程添彩,打造全新課程體系

職業體驗課上,李姿萱輕點命令代碼,數控機床設備緩緩啟動,實施切削作業。

“在學校就能接觸生產設備,還能動手試一試,開眼界、長見識。”入學以來,李姿萱最期待每周一下午的4節職業體驗課。紮實的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課程互融體系,讓她看到未來的成長空間。

天府新區綜合高中根據學生階段性需求差異,把高中3年分為3個學程,其中課程互融集中在前兩個學程。

走進學校4萬餘平方米的多功能實訓基地,數字媒體、智能製造等129間實訓室,構築真實的職業體驗環境。在這裡,每周一下午,學生參加職業體驗課,發掘興趣愛好,度過高一上學期,即“播種學程”。高一下學期和高二上學期為“定向學程”,學校提供50多門職業素養課,學生可任選一門深入學習,做好職業規劃,確定發展方向。

“課程互融從文化課程起步,加入職教課程,前者強基,後者添彩。”胡友洲說,最後一個“圓夢學程”,學校將根據學生的選擇,為其制定精準培育方案,幫助學生儘可能實現自己的最優進階目標。

如果說天府新區綜合高中注重提供多樣課程,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那麼廣州貿易職中則聚焦前沿新興領域,強調專業深耕。

在學生高一階段,廣州貿易職中每周三下午開設8種職業認知選修課,包括大數據驅動的短視頻製作、低空無人機編程等,都是深受學生歡迎的新興領域。學生可在學期初選擇一門課程深度體驗,了解自己與所選專業的適配性。

“玩轉短視頻,為父親的小餐館引流。”抱着這樣的心愿,文景然選修了大數據驅動的短視頻製作課程,學到短視頻拍攝製作技巧,還了解到大數據在短視頻選題策劃、內容優化等方面的應用情況,“我打算試試,把受眾喜好和內容創意結合起來,提升短視頻吸引力,提高父親餐館的曝光度。”

在文景然看來,職業認知選修課充滿挑戰和樂趣,也成為同學們驗證興趣與能力是否匹配的“實戰場”。

廣州貿易職中還建立職普學分轉換機制,職業認知選修課的學分可替代普高要求的部分綜合實踐活動學分。“學生的時間、精力有限。既保證普高文化課的學習深度,又追求職業認知課的學習精度,實現‘融合增效’,就得在其他方面為學生減負。”在廣州貿易職中校長溫棧洪看來,學分轉換互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目前,在很多綜合高中,課程互融沒有貫穿高中3年。

一些受訪教師表示,因事關職普融通,課程互融很有必要。但綜合高中現有的升學體系,仍是普高、職高雙軌並行,可謂涇渭分明。對打算繼續走普高路線的學生來說,他們傾向於把時間花在文化課的備考上,因此綜合高中在升學臨近時,往往不再為普高學生開設職業教育課程。

師資怎樣互通

轉變教學方式,逐步打通壁壘,完善職普師資互通機制

“大數據不是數字的堆砌,它幫我們精準捕捉觀眾需求,為創意產業的內容創作提供科學依據……”

大數據驅動的短視頻製作課上,來自大數據技術應用專業的授課老師何嬋興講得深入淺出,零基礎“小白”也能聽得懂、學得會。這背後,職普師資互通機制功不可沒。

師資互通,配強師資是前提。

廣州貿易職中擁有大數據技術應用等品牌特色專業,打造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綜合高中班開辦後,學校依託現有資源,打破職普壁壘,選派優秀的職高班教師到綜合高中班講授職業認知課。何嬋興是其中之一。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她,多次指導學生在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獎。

文化課的師資力量如何選優配齊?廣州貿易職中採取的是校際選調和師資補充兩種方式。“在學校所在地廣州市越秀區的教育部門支持下,我們從區屬普高選調了17名骨幹教師,又新招聘了31名在編教師,組成綜合高中班文化課教學團隊。”溫棧洪介紹,新聘教師來自全國各地,學校推動新聘教師與區屬名校骨幹教師結對,每周開展聯合教研,確保新聘教師快速進入狀態,提升教學水平。

師資互通,轉變教學方式是關鍵。

文景然高一時的物理老師戚桂雄,是從廣州市第十六中學選派的優秀教師。從區屬名校到綜合高中班,他發覺學生們對課程教學的需求存在差異。

“同一個知識點,對綜合高中班的孩子來說,要引導他們從掌握基礎原理入手,再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攻克知識點,直至融會貫通。”戚桂雄還擔任廣州貿易職中教導處主任,經常組織教師針對綜合高中班學生特點開展教研。

在中職增設綜合高中班模式下,由於面臨不同的課程和考核體系,中職教師在教授綜合高中班學生時,也要適應轉變,提高教學能力。

原先在寧波美術學校工藝美術中職班教授美術專業的汪潛,幾年前通過校內轉崗,成為綜合高中班的美術老師。“美術類職教高考專業課考核素描、色彩兩門核心科目,側重職業技能的基礎應用。而參加普通高考美術類專業統考,除了素描、色彩,還需要增加一門速寫。科目增多、難度增加,對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汪潛說。

寧波市職業與成人教育學院院長張軍輝介紹,寧波為綜合高中班教師設計了系統的培訓體系。第一階段為崗前培訓,綜合高中班教師前往普高學校,進行為期6周、每周一天的跟崗學習;第二階段為過程性學習,學校通過全市的教學聯合體,聘請普高的名優骨幹教師作為綜合高中班的學科教學顧問,深入綜合高中班聽評課,並圍繞備課、批改作業等開展深度交流;第三階段為學考衝刺輔導,教學聯合體圍繞學考課程交流經驗,幫助綜合高中班學生通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開設綜合高中班的中職學校,文化課教師為何尚未完全實現校內互通?“壁壘完全打通需要一個過程。”溫棧洪認為,中職學校的文化課教師教授普高課程,存在經驗不足的情況。比如,廣州貿易職中職高班雖然也開設了語數外等文化課,但職高學生參與的春季高考和普高學生參加的夏季高考考查的知識點有所區別,教師若要完全勝任,需逐步適應。

由普高和職高深度融合而來,天府新區綜合高中師資具有較大優勢。“我們整合職普學科資源,設置19個學科(專業)組。原普高教師為學生講授文化課程,原職中教師開設職業體驗課和職業素養課。”胡友洲說。

職普師資互通尚需進一步打破瓶頸。一些受訪教師表示,綜合高中同時存在職教老師和普教老師,兩者職稱評聘分屬不同序列,評審標準和側重點存在較大差異。一所學校,想要滿足兩種類型教師的職稱評聘需求,需要探索破題,開拓一條屬於綜合高中教師的特定職稱評聘體系,幫助教師成長進階。

學籍怎麼互轉

設置轉換標準,細化考核程序,賦予學生選擇權

進入高三,張可佳將全部精力投入學習。對她而言,能以普高學籍參加高考是一次失而復得的機會。

2023年,張可佳中考發揮不佳,沒考上普通高中,入讀天府新區綜合高中職普融通班。與今年入學、註冊普高學籍的李姿萱不同,2023年進入職普融通班的學生,當時註冊為職高學籍。張可佳以為自己再沒機會以普高學籍參加高考,但學籍互轉政策,讓她看到了轉機。

在天府新區綜合高中,不管是職高學籍還是普高學籍,只要是綜合高中的學生,都有學籍轉換的可能。其中,從職高學籍轉為普高學籍有4次機會,分別在高一上學期末和後續3個學期。為把握住機會,張可佳入學後全力以赴。

學籍“職轉普”有門檻。胡友洲介紹,高一上學期末,成都市會組織統一的調研性考試,劃定參考分數線,達到相應標準,才有轉換資格;高一下學期及高二兩個學期,則由天府新區或學校組織統一考試,同樣劃定參考分數線。高一上學期末,張可佳的考分超過參考分數線,申請轉換學籍,經學校評估通過。

前後幾次考試,是否存在標準不一致的問題?

“考試過程嚴格規範,上報主管部門審核備案。此外,學校也會對學生的職業傾向、學習潛力等進行研判,以此綜合建議是否適合學籍轉換,最終由學生和家長共同決定。”胡友洲說。

高中3年,為何給學生兩年的選擇時間?

“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會隨着成長發生變化。考慮到個體差異,我們拉長了學籍轉換的窗口期,賦予學生更充分的選擇權。”胡友洲介紹,2023年以來,天府新區綜合高中共有91名學生完成“職轉普”。

在廣州,“職轉普”標準更加嚴格。只有入學分數超過當年廣州市普高錄取最低控制線的職高生,才有資格在高一結束時提出申請,並要通過各校自行組織的考核,才能轉到綜合高中班,轉為普高學籍。“‘職轉普’給了部分學生又一次機會。”戚桂雄說。

2024年起,成都市增設綜合高中錄取分數線,除職高班外,學生均註冊為普高學籍,但各級各類的調研性考試還會如期舉辦,為的是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最合適的成長路徑。

在這一背景下,一些學生選擇“普轉職”。在天府新區綜合高中,普高學生有3次機會轉為職高學籍,分別在高一上學期末和後續兩個學期。只要學生完成一定學時的職業體驗課程,且具備相應專業的基本素養與發展潛能,便可向學校提出申請。2023年以來,天府新區綜合高中共有86名學生完成“普轉職”。

“普轉職”,並不意味着“自降身份”,而是基於對自身潛能和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

“通過一次次實操演練,我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經過深思熟慮,今年9月,升入高二的文景然主動申請轉為職高學籍,入讀電子商務專業。他沒有虛度光陰,而是朝着目標努力。

前不久,在進出口貿易實務課上,老師布置了一項“為8000件衣服設計運輸標誌”的作業。文景然不僅用准英文單詞,還把“8000”這一數據通過等量代換的方式化繁為簡,設計了一個簡單易懂的標誌,讓大家眼前一亮。

“綜合高中如同登山途中的一個岔路口,擺在學生面前的,是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兩種不同選擇。但是不管走哪一條路,只要適合自己,他們都將見到最美的風景。”戚桂雄感慨。(本報記者 王雲娜 王永戰 劉軍國)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文景然為化名)

人民日報》(2025年11月14日第13版)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