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施耐庵畫像

施耐庵(1296—1370)晚年隱居於家鄉淮南鹽場中的白駒場,在此完成鴻篇巨著《水滸傳》的創作。白駒場緊鄰今東台,當地煮鹽勞作場景與鹽民反抗經歷為這部小說提供了豐富真實素材,也讓書中方言習俗、飲食文化深深烙上東台印記。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品讀《水滸傳》第三十八回,宋江酒後欲食魚辣湯的情節尤為特別。書中寫道:宋江因見了這兩人,心中歡喜,吃了幾杯,忽然心裡想要魚辣湯吃,便問戴宗道:“這裡有好鮮魚么?”戴宗笑道:“兄長,你不見滿江都是漁船,此間正是魚米之鄉,如何沒有鮮魚?”宋江道:“得些辣魚湯醒酒最好。”戴宗便喚酒保,教造三分加辣點紅白魚湯來。在全書多處描寫好漢“來幾斤熟牛肉”的粗獷飲食場景中,宋江對魚湯的講究顯得格外特別,也能看出,宋江在飲食上與其他好漢大有不同,頗為講究。不過,這段情節里宋江所食魚辣湯中的魚是腌過的,鮮味自然打了折,這就難怪宋江覺得口感欠佳。

一道讓宋江惦念的“辣魚湯”引發讀者產生諸多遐想:如此美味,究竟現在還能不能吃到?令人遺憾的是,《水滸傳》並未記載辣魚湯的具體做法,但從有限信息中可提煉出三個關鍵特徵:一是以鮮魚為核心食材,河魚為佳;二是帶有辣味;三是具備醒酒功效。這不禁引發讀者疑問——北宋時期中國尚無辣椒,宋江怎麼能吃到“辣魚湯”?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據史料考證,辣椒於明朝中後期從美洲傳入中國,最初僅作為觀賞植物。即便施耐庵生活的元末明初,也未有辣椒蹤跡,因此這碗“辣魚湯”的辣味絕非來自辣椒。熟悉烹飪原料的都知道,我們常說的辛辣食材包含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胡椒、茱萸等。事實上,古人早已善用多種香辛料營造辣味,如蔥、蒜、生薑、胡椒等在飲食中的應用。其中,生薑與胡椒還兼具解酒功效:生薑的刺激性香氣能提神醒腦,緩解酒後睏倦;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白鬍椒粉可減輕酒精對胃腸黏膜的刺激,促進胃液分泌,緩解飲酒後的不適感。由此可推斷,宋江所食的辣魚湯,應是用鮮魚搭配生薑、胡椒、蔥等“加辣”調料熬制而成,具有醒酒、養胃的功能。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而戴宗特意叮囑的“點紅”,對此很多人感到疑惑。有人認為“點紅”可能是加花椒,這種可能性不大。熬好的魚湯撒花椒粒,不僅無法突出魚湯的鮮美,反而會讓魚湯沾染其他的味道;況且一口湯里若喝到幾粒花椒,麻舌頭的滋味也不好受。小說創作多來源於生活,結合施耐庵受生活地區影響的背景,這裡的“點紅”很可能指向東台當地的特色調料——蝦籽。蝦籽色澤嫣紅、味道鮮美,是古時東台飲食中重要的增鮮食材,加入魚湯中既能呼應“點紅”之名,又能提升“辣魚湯”的鮮美程度。

綜合來看,《水滸》中的“辣魚湯”,是以新鮮河魚為原料,加入生薑、蔥、胡椒等熬制的白湯,兼具鮮香微辣與解酒養胃之效,這與東台魚湯麵的製作邏輯高度契合。如今的東台魚湯麵,熬制時需用蔥、姜調味,上桌前撒白鬍椒粉去腥解膩,部分還會加入蝦籽增鮮提味,二者在食材選擇與風味追求上一脈相承,足見“辣魚湯”正是東台傳統魚鮮飲食的早期形態。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關於東台魚湯麵的起源,如今不少說法稱其“始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流落到東台的清宮御廚創製”,但這一說法並無任何史料支撐。事實上,東台魚湯麵無需依附宮廷傳說,它本就是東台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創造的鄉土美食,其歷史可追溯至《水滸傳》所反映的北宋時代。

施耐庵借宋江之口提及的“加辣點紅白魚湯”,恰似一枚文化指紋,印證了《水滸傳》與東台在地域文化層面的深層聯結。從宋代鹽場灶戶的粗獷魚羹,到明清茶館的精細湯麵,再到如今其成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東台魚湯麵的演變,堪稱一部“從江湖到廟堂”的飲食史詩。當我們端起一碗浮着青蒜花的乳白魚湯麵,舌尖嘗到的不僅是湯的鮮醇,更是千年東台鹽墾文化沉澱的厚重滋味。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宋江在《水滸傳》饞的“辣魚湯”,竟藏着東台魚湯麵的千年秘密? -

編輯:朱振鑫

審核:陳曉婧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