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馬林的桂林會見

孫中山與馬林的桂林會見 -

1921年,孫中山在桂林王城北伐大本營內發表演講。

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59周年之際,回顧1921年他在廣西桂林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會談,這段歷史不僅推動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的形成,為國共合作奠定基礎,更展現了近代中國尋求民族復興的探索歷程。

為實現“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和畢生致力的三民主義,1907年冬至1922年夏,孫中山多次親臨廣西領導革命、督師北伐,在桂林建立北伐大本營,會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逐漸形成了以俄為師,“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以及創辦革命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思想基礎,為北伐和謀求國家統一開展了大量的政治動員、組織策劃和軍事行動。馬林提出的建立革命軍官學校等建議和借鑒蘇俄十月革命經驗,對孫中山新思想、新方略的醞釀形成,及創辦黃埔軍校提供了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決策參考。孫中山與馬林的會見,是孫中山在桂林北伐大本營期間的重要歷史事件。

馬林其人

馬林,荷蘭人,1883年生,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內夫利特。青年時期,馬林在荷蘭鐵路部門工作,後到荷屬東爪哇《泗水商報》任編輯部職員,發表宣揚革命理想的進步文章,參與當地民族運動。1920年7月,馬林前往俄羅斯出席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兼民族殖民地委員會秘書,從此,他畢生從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革命運動。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19年7月,蘇俄政府發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宣布廢除沙俄政府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享有的一切特權。1920年7月,共產國際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列寧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號召大力支援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1920年10月,蘇俄政府寫信給孫中山,建議恢復中俄商業關係並對孫中山表示敬意。孫中山對蘇俄革命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希望。孫中山與列寧有過思想上的交流。1921年,孫中山曾發表一篇題為《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文章,列寧據此寫了一篇《中國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評論,同時發表在俄國布爾什維克機關報《涅瓦明星》上,列寧稱讚孫中山是革命的民主主義者,給予孫中山極大的鼓勵。孫中山對蘇俄政府主動廢除不平等條約、把中國當朋友內心充滿感動。

1921年6月3日,馬林受共產國際和列寧的委派,離開俄羅斯到達上海,化名安得烈森。共產國際遠東局代表尼柯爾斯基同期到達上海,接替共產國際遠東局領導人維經斯基的工作。馬林與尼柯爾斯基同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李漢俊、李達等多次商議研究,提議儘快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馬林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後,其奔走於國共兩黨領導層,廣泛宣傳共產國際關於在中國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主張。12月10日,經上海國民黨總部張繼邀請,由上海啟程途經武漢、長沙,到達桂林。

三次會見

桂林地處廣西東北部和湘桂交通要道,四周群山環繞,地勢險峻,自秦始皇開鑿靈渠連接湘江與灕江後,桂林成為重要的交通軍事樞紐,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桂林民眾普遍對北伐懷有期待和支持,具有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

1919年,孫中山派陳炯明率粵軍第二次討伐桂系軍閥陸榮廷,迫使其宣布下野,逃離廣西,統一了兩廣。隨着廣西局勢的基本平定,孫中山出於統一國家、打倒北洋軍閥以及迫切需要國際上承認南方政府等方面的考慮,提出了北伐議案,經國會非常會議討論通過。按照北伐“自桂出發,取道長岳,會師武漢”和志在“統一中國,造成完全獨立之新中國”的戰略部署,決定在桂林建立北伐大本營。北伐大本營設在桂林,既有利於穩定廣西,又便於向湖南發起進攻,達到實現消滅直系吳佩孚勢力的軍事目的。北伐大本營期間,孫中山組織開展了大量的宣傳革命主張、發動民眾、組織策劃、集聚軍事力量和軍事行動等方面的工作。

1921年12月23日至1922年1月1日,馬林與孫中山在桂林北伐大本營秘密會見了三次,孫中山誠摯地接待了馬林。在會見中,馬林介紹了蘇俄十月革命的實踐和經驗等情況。孫中山則向馬林闡述了國民黨的策略、發展歷程、袁世凱時代海外活動、與太平洋地區華僑的聯繫以及華僑對民國的支持。雙方還深入探討了群眾運動和在工人中展開宣傳的工作問題。馬林隨後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改組國民黨,與社會各階層,尤其與農民、勞工大眾聯合;二是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基礎;三是謀求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孫中山對此積極回應,表示願意派遣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考察並對馬林的提議表示支持。馬林還應孫中山之邀,為桂林的北伐軍官作了關於俄國革命的演講。

1922年,馬林在給共產國際執行局的報告中提及:“我與張太雷同志同行,我們在湖南進行內陸旅行,拜訪孫逸仙,他的部隊當時駐紮在桂林。我在那裡作為孫逸仙的客人停留了九天,隨後前往廣州。”

中國共產黨的支持

為了促成孫中山與馬林的會見,中國共產黨給予了大力支持。1921年6月,馬林抵達上海後,立即與兩黨的高層密切交往,交換思想,了解中國的革命局勢和兩黨動態。據馬林所述,他通過國民黨人士張繼的引薦,受到國民黨的邀請而得以見到孫中山。經陳獨秀批准,中共派遣張太雷作為嚮導和翻譯,全程陪同馬林從上海至桂林,確保會見順利進行。會見前後,張太雷還陪同馬林訪問武漢、長沙、廣州、汕頭等地,與各界代表交流,了解社會狀況和工農的困苦。這些行動為馬林向中國的朋友們提供策略建議提供了關鍵幫助。張太雷單獨與孫中山談過中國青年問題,而馬林與孫中山主要談國共兩黨建立聯合陣線的問題,也談及國際形勢及中蘇的關係。

按照桂林會見達成的共識,1923年8月,孫中山組織了“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前往蘇聯進行實地考察,張太雷作為代表團成員之一全程參與了這次考察。代表團在蘇聯訪問了各種軍事設施和學院。在此期間,代表團還多次與蘇聯政府和布爾什維克領導人會談,討論如何推進中國的革命軍事鬥爭,派遣顧問按照紅軍模式訓練中國軍隊,以及安排中國同志赴蘇學習軍事知識等事項。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國共合作。12月,陳獨秀以委員長名義發出《第十三號通告》:“共產黨員在有國民黨組織的地方,就立時全體加入”。隨後,大批共產黨人陸續參加國民黨,為國民黨增添了大量新鮮血液,迅速打開了國共合作新局面,革命勢力得以蓬勃發展,呈現生機。

孫中山與馬林的桂林會見 -

《團結報》2025年11月13日第5版

作者 _ 胡堅

本期編輯 _ 聞超 李艷鶴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孫中山與馬林的桂林會見 -

·

·

·

孫中山與馬林的桂林會見 -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