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早苗一周內連懟中韓,日本外交開啟“群嘲模式”獨島爭端引爆東亞外交地震
就在本週,日本首相高一早苗以一場外交“閃電戰”同時激怒了中國和韓國兩個重要鄰國。 先是在台海問題上大放厥詞,遭到中方猛烈抨擊後沒幾天,她又將矛頭轉向韓國,公然宣稱爭議島嶼獨島(日稱竹島)是“日本固有領土,早晚得收回”。
![]()
這番言論瞬間點燃了韓國的怒火。 韓國外交部火速召見日本駐韓大使提出嚴正抗議,韓國海警宣布立即加強獨島周邊巡邏,社交媒體上“守護獨島”的話題閱讀量衝上2.3億次。 韓國網民的憤怒如潮水般湧來,有人甚至感嘆之前中國外交官批評日本“罵輕了”。
高市早苗上任不到一個月,卻已讓日本外交彷彿回到了危險的昭和時代。 從參拜靖國神社到介入台海,再到如今的獨島爭端,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正以驚人的速度推翻著戰後日本的和平主義傳統。
獨島問題對於韓國民眾而言,是一道深深的歷史傷疤。 這個位於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的島嶼群,雖然面積僅有0.18平方公里,卻承載著沉重的民族記憶。 韓國史料記載,早在公元6世紀的新羅王朝時期,獨島就已歸屬朝鮮半島。 而日本在1905年入侵朝鮮半島後,才單方面宣布對獨島擁有主權。
二戰結束後,隨著日本戰敗,獨島被移交給駐韓美軍管轄,並在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後自動歸於韓國。 但日本政府始終拒絕完全放棄對獨島的主權要求,這使得該島成為日韓關係中最為敏感的痛點之一。
1953年,日本甚至趁朝鮮戰爭正酣之際,曾派兵一度佔領獨島。 當時年僅23歲的洪淳七帶領韓國義勇守備隊趕走了日本軍人,獨自守衛該島長達三年八個月。 這段英勇事蹟已成為韓國民族精神的象徵。
高市早苗選擇觸碰這個敏感問題,在政治上看似不成熟,卻符合她一貫的強硬保守路線。 她長期被視為日本右翼勢力的代表,不僅支持參拜靖國神社,還曾公開表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更為棘手的是,高市領導的自民黨已與較為溫和的公明黨分道揚鑣,轉而與立場更強硬的日本維新會組成聯合政府。 這一政治聯盟進一步右傾,使得高市在外交上更難展現靈活性。 新內閣中,官房長官木原稔曾在戰敗投降日參拜靖國神社,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也有頻繁參拜的記錄。
高市的冒險言行不僅激怒了中韓兩國,也引起了朝鮮和俄羅斯的反彈。 朝鮮近日舉辦論壇譴責日本殖民時期的暴行,宣稱要對日本“還以千倍的報復”。 而俄羅斯則趁機重申對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的主權,明確表示“不容置疑,不接受任何談判”。
一時間,日本陷入與中、韓、朝、俄四個鄰國同時交惡的困境。 這種四面樹敵的外交策略,令人不禁聯想到19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路線。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高市早苗原本可能期望獲得美國的支持,但美國的反應卻十分冷淡。 當被問及對高市言論的看法時,特朗普只是含糊其辭地表示“有些盟友也不是盟友”,暗示美方並不贊同日本的立場。 這一回應與高市上台後對特朗普的大獻殷勤形成鮮明對比。
從地緣戰略角度看,高市的行為可能適得其反。 中俄韓三國在歷史問題和領土爭端上有著共同立場,都面臨日本對二戰結果的不同程度質疑。 三國在島嶼爭端上形成“保島統一戰線”的構想並非空穴來風——中國的釣魚島、韓國的獨島和俄羅斯的南千島群島,都在《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有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放棄通過殖民擴張竊取的所有領土。
若日本繼續挑釁,三國完全可能加強戰略協調:中國海警在釣魚島巡航時,韓國海警同步加強獨島巡邏;俄羅斯在南千島群島的軍事演習也能分散日本的注意力。 這種聯動將使日本陷入多線應對的被動局面。
高市早苗的強硬言行也暴露了日本國內的政治困境。 由於自民黨在國會失去多數席位,她不得不與日本維新會組建聯合政府,這使得她的執政基礎相當脆弱。 有分析認為,高市政府可能“不穩定且短命”,外交上的冒進可能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
![]()
但無論動機如何,高市早苗的外交冒險已經給東亞地區帶來了不確定性。 從歷史看,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時,也幻想通過製造既成事實來綁架國家政策,最終將日本拖入戰爭深淵。 今天的高市言論,同樣帶有這種“下克上”式的賭博色彩。
日本帝國主義曾給亞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而今高市早苗領導下的日本似乎正在遺忘歷史教訓。 對於一個資源高度依賴外部的島國而言,與鄰為善才是生存之道。 若日本繼續在挑釁鄰國的道路上狂飆,不僅將遭受外交孤立,更可能被歷史潮流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