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長短與喝酒有很大關係?調查11558名飲酒者,終於得出答案

68歲的李大爺每天雷打不動要喝三杯白酒。兒女們反复勸說,把“酒精是一類致癌物”的資料擺在他面前,他總是一邊點頭應付,一邊又把酒杯滿上。

這天,女兒又在飯桌上提起戒酒的事。李大爺不慌不忙地抿了一口酒,慢悠悠地說:“小酌怡情,我這把年紀了,喝點酒還能預防老年癡呆。”

女兒急得直跺腳:“爸,您這哪是小酌,一天三杯都快半斤了!”

望著父親微醺的模樣,女兒不禁陷入沉思:喝酒真的有益身體嗎?

一、顛覆!飲酒或能降低死亡風險,還防癡呆?

由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最新研究,發現喝酒並不一定全是壞處。研究通過對5萬多日本人進行長達10年的隨訪調查,發現對於剛開始喝酒的人,每天喝一杯酒,可以觀察到“壞膽固醇”指標下降了,“好膽固醇”反而卻提高了。

數據顯示,相比於不喝酒的人,每天喝<1.5杯酒和1.5-3杯以及喝>3杯的人,壞膽固醇和好膽固醇數值分別為↓0.85mg/dL和↑0.85mg/dL、↓4.4mg/dL和↑2.49mg/dL、↓7.44mg/dL和↑6.12mg/dL。可見隨著喝的酒量增加,膽固醇波動越大。

研究員還進一步探究了戒酒對血脂的影響,發現戒酒後人體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好膽固醇水平卻下降了,研究員認為可能是戒酒會降低IGFBP-1分泌,影響了好膽固醇的水平。

事實上,這也確實不是飲酒研究中第一次出現“可能獲益”的結果。

同樣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上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龜尾大學的研究團隊的研究,發現了酒精攝入變化與癡呆風險的關係。

研究員將3933382名參與者根據飲酒量習慣,分為不喝酒、少喝(酒精攝入<15克)、中度(每天酒精攝入15-30克)、重度(每天酒精>30克)4個對照組,經過6.3年隨訪調查發現,和不喝酒的人相比,少量喝酒、中度和重度飲酒者全因癡呆風險分別下降了21%、17%和8%。

而且將酒裡從重度減到中度以及不喝酒的人少量喝酒後,都和全因癡呆風險降低有關。相反戒酒和酒量增加的人都表現出更高的全因癡呆風險,也就是說適度飲酒對預防癡呆確實有一定保護作用。

但作者也指出,酒精對身體其他壞處也很明顯,甚至壞處>一切好處。同時還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認為癡呆風險的降低無法排除其他飲食、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加上飲酒量都是參與者自己填寫的,可能和現實攝入量有出入,而且不飲酒的參與者年齡偏大,也增加了飲酒因素外的癡呆風險。

雖然上述兩個研究都指出“適量”飲酒的好處,但對於不同個體、不同身體情況(性別、體重、基因代謝)的人這個安全量也有不同,而且即便是“適度”,酒精依然會給身體帶來其他傷害,甚至增加心髒病、高血壓、癌症風險。

二、人到中年,喝酒越多,衰老越快!

在社交場合中,推杯換盞間,人們似乎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然而,當健康話題成為焦點,一個疑問逐漸浮現:壽命長短與喝酒究竟有多大關係?

柳葉刀子刊曾發布過一項來自北大與牛津研究團隊對飲酒與疾病風險的研究,通過調查50多萬國人飲酒與疾病風險關係,發現男性飲酒量竟然和61種疾病風險成正比。

研究團隊為了進一步探究是否存在適量飲酒更健康,經過傳統分析方法,確實存在少喝或中度喝酒的人,比起戒酒和不喝酒以及重度喝酒的人死亡風險更低。

但採用了孟德爾隨機化分析後,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每週多攝入100克的酒精,男性出現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肝病和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增加了15%、31%、7%,酒精相關的癌症死亡風險也增加了12%。

《BMC公共衛生》期刊上也曾發布過關於長壽因子Klotho與飲酒關係的研究。通過觀察11558人飲酒量與α-Klotho水平的變化情況,發現中重度飲酒者α-Klotho水平最低,對比不喝酒的人,輕度或原輕度飲酒者的α-Klotho水平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對此,研究員認為飲酒可能加速衰老,進而影響壽命長短。

其實酒精的危害還有很多,像酒精代謝物乙醛就和口腔癌、食道癌、肝癌等風險有關,酒精還會增加高血壓風險,引起心肌病、中風和心髒病等心血管系統病風險。更值得注意的是,飲酒還可能悄無聲息的對大腦產生損害。

今年4月《神經病學》中也披露了關於飲酒與大腦病變的研究,通過生前有飲酒習慣的屍體進行屍檢發現,重度飲酒會增加大腦病變,甚至縮短壽命。

數據顯示,大量飲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出現腦血管病變風險要高133%,同時壽命也平均要短13年。

即便適量喝酒,健康損害依然存在,依然和癌症或其他慢性病風險有關,所謂的安全飲酒量也不一定安全,為了健康最好還是滴酒不沾。

三、長期不喝酒,身體會有哪些變化?

了解了酒精的真實危害後,一個自然的問題隨之而來:如果選擇長期不喝酒,我們的身體會發生哪些積極的改變?

1、排毒系統重啟

酒精代謝主要依賴肝臟功能,但肝臟也不是百毒不侵的,尤其是大量飲酒後,乙醛這類有毒物質持續刺激下,也會增加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風險。

但好在肝臟有自我修復能力,戒酒後,沒有了酒精的損害,肝臟會在24小時內慢慢分解其他堆積的脂肪顆粒,肝功能也會慢慢恢復,大約1個月後,肝臟炎症也會逐漸減輕,半年後肝臟的脂肪沉積減少,脂肪肝也會得到極大改善。

2、心血管更健康

喝酒也是導致血壓水平波動的重要誘因,特別是本身就有高血壓的人,只要晚上一喝酒,白天即便吃了藥也穩不住,加上酒精對血管的刺激,久而久之也會增加血管硬化,血管堵塞風險。

而戒酒後,少了酒精的刺激,血管不會頻繁收縮、受損,血壓和血管彈性也會慢慢改善,同時減少了酒精帶來的多餘熱量與油脂,血脂、血糖水平也會得到改善,也進一步降低了冠心病、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3、胃口變好了

少了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胃部功能也會得到改善,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很多人會發現戒酒後食慾變好了,胃病發作次數也少了,身體得到了充足的營養補充,自然更強壯。

4、睡眠質量提高

酒精還會對大腦神經造成一定損傷甚至引起毒性作用,有些人在大量飲酒後會出現頭暈頭痛,同時刺激大腦興奮,非常影響睡眠質量,而戒酒後,沒有了酒精的影響,大腦不再受刺激,反而更有利於作息正常。

所以,別小看酒精對身體的損害,戒酒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只要開始戒酒好處就已經開始發生,為了自己的健康,戒酒刻不容緩。

參考資料:

[1]《“適量飲酒”有益健康? 》.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健康管理中心.2025-10-17.

[2]《壽命長短與喝酒有很大關係?調查11558 名飲酒者,終於得出答案》 .科普中國.2025-02-16.

[3]《愛喝酒的人要看完:你的大腦正在被酒精“侵蝕”,壽命大大縮短!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2025-05-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