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21日訊(記者 閆軍)私募正成為etf重要持有人。
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54家私募進入到190隻年內上市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份額達29.29億份。主觀私募為etf認購主力,76家主觀私募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達11.22億份,佔到總份額的38.31%。
中小私募認購etf更為積極,低於20億元規模的私募認購etf合計佔比近79%。此外,科創板etf備受私募追捧,私募合計進入到48隻名稱中帶有“科創板”字眼的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份額達8.2億份。
私募大力買入etf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有投資者認為,主觀私募購買etf是投研能力不足的體現,但是也有市場人士認為,並非如此,etf投資對投研同樣有一定的要求,並且對擇時要求高。此外,etf交易效率與成本優勢,操作便捷且綜合管理成本相較於主動型產品顯著為低,以及策略更為靈活,為全天候策略提供底層工具等優勢都是私募買入etf的重要原因。
買買買!年內私募持有etf份額近30億份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來共有154家私募進入到190隻年內上市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份額達29.29億份。
主觀私募成為etf認購主力。持有etf的主觀私募多達76家,合計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達11.22億份,佔到總份額的38.31%。
其次是量化私募,今年以來共有41家量化私募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9.50億份,佔到總份額的32.43%。主觀+量化混合類私募則相對較少,今年以來共有37家混合私募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8.57億份,佔到總份額的29.26%。
從私募規模對比來看,中小私募對etf更為青睞。今年以來共有79家小規模私募和49家中規模私募分別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11.55億份和11.54億份,分別佔到總份額的39.43%和39.40%,持有份額旗鼓相當。這意味着,低於20億元規模的私募認購etf合計佔比近79%。
反觀大規模私募,持有etf份額明顯不及中小規模私募,今年以來僅有26家大規模私募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6.20億份,佔到總份額的21.17%。
etf正成為私募基金重要配置工具,究其原因,排排網集團旗下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表示,etf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維度:
一是etf價值在於風險分散,藉助一籃子資產投資,顯著降低單一證券的個體波動風險;
二是在於etf交易效率與成本優勢,操作便捷且綜合管理成本相較於主動型產品顯著為低;
三是etf策略應用的靈活性,支持投資經理快速實施資產輪動、精準布局細分賽道或進行戰術性佔位;
四是在於etf卓越的流動性管理功能,為投資組合應對贖回、捕捉機會提供了有力支持,最終助力實現組合的動態優化。
私募偏愛科創板主題etf
今年以來全市場共計發行322隻etf基金,合計發行份額達2446.44億份,發行數量較去年增幅達79.89%,合計發行份額較去年增幅達91.83%。這一成績顯著高於此前的歷史峰值2021年。
新上市322隻etf中,有190隻etf獲得私募的青睞,佔比達59%。其中,科創板etf備受私募追捧。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私募合計進入到48隻名稱中帶有“科創板”字眼的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份額達8.2億份。
與此同時,私募持有金額較多的etf中,科創板主題的產品佔比也不低,今年以來私募持有份額不低於5000萬份的12隻etf中,名稱帶有“科創板”字眼的etf佔到4隻。
誰最愛買etf?大中小型私募均有上榜。
首先,50-100億規模私募鑄鋒資產旗下產品進入到22隻年內上市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份額2.69億份,其中名稱中“科創板”字眼的etf佔到11隻,持有份額達1.55億份,份額佔比過半。
其次是景弘基金旗下產品進入到17隻年內上市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份額1.67億份,其中8隻etf名稱中帶有“科創板”字眼,持有份額達0.74億份。景弘基金管理規模在0-5億。
持有第三的是眾壹資產,旗下產品進入到12隻年內上市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份額1.64億份,其中名稱中帶有“科創板”字眼的etf佔到2隻,合計持有份額0.33億份。
值得注意的是,思勰投資是唯一一家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不低於5000萬份的百億私募,旗下產品進入到11隻年內上市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份額0.59億份,其中5隻etf名稱中帶有“科創板”字眼,合計持有份額0.31億份。
50億以上大規模私募中,鑄鋒資產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2.69億份居首,其次是千惠資產持有0.62億份,再次是思勰投資持有0.59億份。值得一提的是,大規模私募中,16家量化私募持有etf份額,而主觀私募僅6家,另外主觀+量化的混合私募有4家。
私募持有etf同時也存在一定爭議
隨着etf來到6萬億門檻,etf的持有結構也愈加豐富,基金公司藉助etf工具實現資產管理的規模擴大,機構藉助etf實現客戶端財富增值保值,實現多贏。當前etf在機構端包含了險資、年金、券商資管、銀行理財乃至私募,機構不僅持有etf非常普及,對etf創設需求已經可以反向推動基金公司進行創新。
不過,私募大舉買入etf上,市場尚有質疑之聲。一方面,私募購買etf如何體現投研能力;另一方面不少私募參與etf首發也有基於套利的原因。
“近年來,etf蓬勃發展,競爭也愈發白熱化,基金公司在規模增速要求之下,與私募合作開發套利模式也悄然興起。”有知情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此前市場有一種套利模式,即私募參與首發或持營,基金公司承諾一定年化利率的剛兌,私募資金持有某寬基etf的同時,為了對沖etf的下跌,同時買入同類寬基的股指期貨,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私募資金的收益則主要來自基金公司的承諾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