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程滿園 文/秋冬的果實
1986年春天,空氣里還帶着一股濕冷。有一天,我扛着一把鋤頭剛從地里回來,凳子都沒有坐熱,堂伯突然間來了。
“滿園,今天我去趕集買點東西,遇到隔壁村的羅十六的老婆張嬸。她說她給你介紹個對象,讓你去相親,你不去,是不是有這回事?”堂伯問。
我點點頭說:“是有這麼一件事,昨天下午的時候,她來家裡跟我說的。”
堂伯皺着眉頭說:“人家一番好意給你介紹對象,那你怎麼不去?而且,我聽她說那女孩比你大3歲,除了歲數大一點,沒什麼毛病,人很勤快善良。就是因為前幾年,照顧她生病的母親,才被耽誤了。”
接着他又苦口婆心勸我:“歲數大一點沒關係啊,女大三抱金磚。她只要踏實肯干,願意跟你過日子就行。”
我趕緊解釋:“堂伯,您誤會我了,我沒有嫌她年紀大。我自己家裡這條件,有什麼資格去嫌棄對方。”
堂伯疑惑地問:“那你跟我說說,你這次不願意去相親是什麼原因。”
我有些窘迫地抓了抓頭髮,苦笑道:“要是相成了,結婚得要花錢吧。彩禮,置辦酒席等等,可我現在拿不出這筆錢。”
想了想,我又補充了兩句:“而且,家裡現在一窮二白,我也不想讓人家嫁進來跟我受苦。不如再等兩年吧,到時候經濟寬裕一點再說。”
堂伯知道我家大概是什麼情況,在他面前,我也不怕他笑話我。我是跟他實話實說,不去相親不是嫌棄別人比我年紀大,是實在拿不出結婚的錢啊。
我出生於1964年,是家裡的老小,上面有兩個姐姐。
在我13歲那年,父親病逝。他走後的第二年,母親改嫁了。
很多人勸母親不要再婚,說我是她的依靠,等我過幾年長大娶媳婦,生活就會慢慢好起來。
可母親還是改嫁了,她說我已經是十幾歲的孩子,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那時候兩個姐姐都嫁人了,母親再改嫁,家裡就真的只剩我一個人了。
父親走了,當時借錢給他治病的那些賬還在,都是借親戚朋友的。
那些年,我一邊養活自己,一邊掙錢慢慢把那些賬給還了。
可我年紀小,掙錢的能力有限,還錢的速度很緩慢。一年一年過去,把賬還完,轉眼間我都二十齣頭了。
那時候大家結婚都早,多數是18 ,19歲都成家了。
我情況特殊,十里八村都知道我家是什麼情況,人家也不願意把女兒嫁給我,跟着我受苦。
即使跟我同齡的,人家小孩都可以打醬油了,我還是光棍一個。
又過了兩年,家裡條件已經要好一些了,房子重新修整了一下,手裡也有了一點錢。
不過,那錢也不多,只有百來塊。
我沒結過婚,我也知道要是成家,各種流程下來,只有這一百多塊錢肯定不行。
借錢結婚?那也得有人願意借給我才行。
好不容易還完了以前父親生病時借的那些債,如今想跟人家借,別人也不會再借給我。平時都沒有什麼來往,個個躲我不及,就怕我張口。
所以,張嬸跑來給我做媒的時候,我雖然心動,但還是有自知之明。
想着去相親的話,也會遭對方嫌棄。既然知道暫時結不起婚,就不要去見那一面了。
堂伯卻搖搖頭說:“你就是個傻小子,張嬸給你介紹對象,肯定把你家裡的條件和對方說了,對方不嫌棄,才願意和你相親。成不成的,你去和人家見了面再說啊。”
聽了堂伯的話,我靈機一動。對啊,他說得沒錯啊,張嬸肯定把我的大概情況和對方說了,人家不介意,才願意跟我見面看看嘛。
要是非常介意的話,早就一口否決了。
堂伯繼續說:“至於錢的事情,你不用擔心,沒有的話,我先借給你。我回頭跟你嬸子說一聲,她不會有意見的。”
“我跟你說,成家了跟不成家是不一樣的。沒有成家,你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隨便對付一下就過去了。可等你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你就有盼頭,有動力,勤力幹活。到時候,還怕日子過不好嗎?”
自從家裡發生變故後,兩個姐姐很少回來了,母親更是杳無音信。
在眾多叔叔中,只有為了班級的緣故來幫助我。
所以,堂伯雖然說還要回去跟堂嬸說一聲,但我知道他這話一出,我結婚的錢已經有着落。
堂伯做事非常靠譜,他第二天就讓堂嬸去隔壁村找張嬸。
堂嬸跟張嬸道歉說我小孩子不懂事,讓她再去女方那邊問問,看能不能再安排我和對方見個面。
張嬸也不是擺譜的人,她說:“滿園這孩子也不容易,行吧,我再去問問,回頭再給你消息。”
很快,我和那個女孩子見了面。
她名字叫王秀芬,雖說比我大3歲,皮膚也有些黑,因為骨架大,身形看着還有點魁梧。但她面相和善,笑起來還有兩個淺淺的小酒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女方不擺架子,我也實誠,有什麼說什麼。所以,這場相親很順利。
我相親完,剛回到家,堂伯知道消息後,馬上拿了600塊錢給我。
堂伯還說:“其他事情,你也不用擔心。放心,有我跟你嬸子呢,保准安排得妥妥噹噹。”
在他們的幫助下,這一年的10月份,我順利結了婚。
成了家之後,像堂伯說的,跟沒成家之前有很大的區別。
我成家後,有計划了,每天想着如何多賺一點錢。幹了一天的活回來,也不覺得累,動力滿滿。
有人關心,有人陪着說話,回到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吃,再也不是孤零零一個人,這生活真好。
結婚第二年,妻子有了身孕。
妻子坐月子的時候,嬸子送來60個雞蛋。她怕我不會照顧產婦跟孩子,在一旁細心指導我。
後來母乳不夠孩子吃,孩子餓得哇哇叫,哄得哄不好。
堂嬸說:“別擔心,燉豬腳黃豆,吃這個有用。”
果然,妻子吃了幾頓豬腳黃豆,女兒終於不用再餓肚子了。
堂伯跟堂嬸說:“他們兩個年輕人第一次當父母,有很多事情都不懂。你有空的話,多去看看,看看有什麼要幫忙的。”
堂嬸一天來家裡幾次,有了她的幫忙,我輕鬆很多。
女兒三歲的時候,妻子生了二胎,是個男孩。
這次我們有經驗了,但還是手忙腳亂。
堂嬸也是時不時過來幫忙,堂伯說:“你別跟你嬸子客氣,讓她去搭把手。不然你既要忙外面的事情,又要照顧老婆孩子,哪裡忙得過來。”
自從為人父母后,我深刻體會到寧願苦自己也不願苦孩子。
有了兩個孩子,是壓力也是動力。我開始思考,如何能夠賺多一點錢改善家裡的生活。
後來,我承包了魚塘養魚。
我很用心養魚,即使颳風下雨,我每天都要去割草,絕對不讓魚餓着肚子。
除了養魚,我還養了幾頭豬。
每天像個陀螺一樣忙個不停,累是真的累,但付出就有收穫。一到年底,把賬一算,一家能過一個肥年,孩子的新衣服也都有了。
搞養殖業是我賺的第一桶金,接着我下血本買了一輛小貨車,批發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拉到各個村子叫賣。
那時候買得起小貨車且有這個想法的人不多,我算是吃到了這個紅利。
等別人後知後覺,跟風做的時候,我已經大賺了一筆。
多人競爭,還是有點賺頭,但生意已經不如從前紅火,利潤少了。所以,我及時抽身。
看到建築行業發展如火如荼,我又做起了五金生意。
幾年後,我自己開了一家建築公司。
我們搬到了市裡生活,孩子們有了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對於我這樣出身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階層的跳躍。
大家都說我運氣好,做什麼都成功,從一個窮小子成為了老闆。
其實,我能夠走到這一步,付出很多心血,是他們看不到的。
羨慕的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也有。真正替我開心的,只有堂伯堂嬸。
我發達後,我給堂伯堂嬸在老家建了一棟漂亮的房子,一共三層高,十幾個房間。
他們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一層,足夠住了。
我給堂伯的大兒子安排到我公司上班,小兒子做生意,本錢不夠,我借給他。
堂伯堂嬸年紀大了,我不想讓二老那麼操勞,出錢給他們開了一家小賣部。
這樣一來,他們不僅有事情做,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也能有固定的一份收入。
很多人說堂伯當年只是借了600塊錢給我結婚,沒想到如今反倒享了我的福。
在他們看來,那只是600塊錢而已。可是,對於我來說卻是改變我命運的開始。
如果當初不是堂伯借錢給我,我可能錯過機會,要一輩子打光棍。
就因為堂伯借錢給我,我才能娶回來一個賢惠,精明能幹,同甘共苦的妻子。然後,才有後面的成功。
我窮的時候,堂伯堂嬸沒有遠離我,嫌棄我,看不起我,而是想着怎麼幫我。
我發達了,他們沒有嫉妒我,真心替我高興。這才是真正為我好的人。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