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是一種海龜科的動物,它的背甲呈鮮艷的黃褐色,有美麗的斑紋,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珊瑚礁海域。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玳瑁在我國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在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公布的一起非法出售玳瑁標本的案件中,買家和賣家均獲刑,涉案金額達上百萬元。
2025年8月,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會同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將6件玳瑁標本移交給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這些標本都是辦案人員在上海、遼寧、山東等地的買家手中追回的,最大的一個標本長度87厘米、寬度62厘米,和一個成年人的上半身差不多大小。這些玳瑁標本將用於科研與公眾科普教育,讓更多人了解玳瑁的珍稀與保護的重要性。
而這些玳瑁標本之所以能重獲新生,還要源於兩年前上海崇明警方發現的一條線索:一個名叫稽某的男子涉嫌購買玳瑁標本。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 徐剛勤:稽某企業經營得也算比較成功,他買玳瑁標本的動機其實有兩個,一個是用來裝飾,覺得放在家裡面比較好看,另外一個可能覺得這些有可能招財,對自己的企業經營有幫助。
為招財轉運 企業主花2萬元購玳瑁標本
這珍稀的玳瑁標本究竟從何而來呢?警方在追回標本的同時,對其來源展開調查。原來,稽某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文玩商人王某發布的出售信息,最終以2萬元價格買下了玳瑁標本。隨着王某在江蘇連雲港落網,警方順線偵查,將王某的上線——位於湖北荊州的男子杜某抓獲。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助理錢昱昊:杜某發布了這麼一條朋友圈,說我這邊有玳瑁,把圖片發出來,有興趣的可以諮詢我。王某看到了之後,她也轉發了這條朋友圈,問杜某這個多少錢。王某會進行一個加價,這個時候稽某看到了王某賣這個東西突然心生興趣了,就去找她諮詢價格去買了。
檢察官介紹,杜某最初報價一萬三千八百元的玳瑁標本,經王某轉手加價至2萬元賣給了稽某,而經專業鑒定,這件標本實際價值高達20萬元。從事文玩行業多年的杜某,銷售的玳瑁標本會是僅此一件嗎?面對疑慮,辦案人員繼續追查線索。
層層代理“飛單”出售玳瑁標本
辦案人員調查發現,在遼寧、山東、浙江等多地,共有8名買家購買了玳瑁標本,他們和上海的稽某相似,都是生意人,為了所謂的“招財、轉運、鎮宅”等虛妄的訴求而購買了這些玳瑁標本。買家說,他們都是通過一些文玩商人的微信朋友圈,得知了標本出售信息。
辦案人員了解到,這些出售玳瑁標本的推廣內容也都來源於杜某,他先是給各地的文玩商人報價,然後這些文玩商人會自行加價幾千到上萬元不等,最終出售給各地的買家。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助理錢昱昊:他們類似於網上的代理,比如說您是買家,我先給你看圖片,你挑中了其中圖片上的某一隻,您先向我轉錢,我再向我的上家轉錢,我的上家收到錢款之後,直接發貨到您這邊,他們就是打一個信息差,包括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第幾層代理,但是我轉發了,肯定會有一些不清楚行情的買家去買它。
對違法行為心知肚明 聊天記錄可見一斑
經調查,杜某通過朋友圈、微信群發布信息並經各地文玩商人轉發進而非法出售的8件玳瑁標本,經司法鑒定均為國家一級水生野生動物玳瑁,總價值達130萬元。檢察官介紹,通過杜某與各地代理商的聊天記錄可以看出,他們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心知肚明。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 徐剛勤:我這邊安全,你那邊安全,這些東西上不了飛機,類似的一些微信聊天記錄,他們自己也坦承,我知道我們這種買賣行為是不合法的,知道這個東西是保護動物,我們這種行為很可能受到刑事處罰。綜合這些證據,我們也認為嫌疑人明知這些玳瑁標本是珍貴的瀕危保護動物而進行銷售,他主觀上其實是有犯罪故意的。
辦案人員查明,涉案玳瑁標本均由杜某的上線唐某從海南直接發貨。檢察官介紹,這是典型的“飛單”模式:杜某以及王某等各層級代理僅是信息中介,他們不囤積貨物,而是通過轉發信息、加價轉賣來賺取差價,最終由貨源方,也就是唐某將標本直接發至買家手中。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 徐剛勤:如果說他們下家有人提出購買的需求,他們商定好購買哪個標本,標本的價格商定之後,他們把這些下家的收貨地址等信息直接轉發給上家,通過源頭直接發貨給下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買賣。
出售8件玳瑁標本 達到“情節嚴重”標準
2025年1月,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杜某、王某、稽某三名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其中,
杜某因非法出售價值130萬元的8件玳瑁標本,達到“情節嚴重”標準,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四萬元;
王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罰金八千元;
買家稽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罰金八千元。
三名被告人的違法所得均被依法沒收。一審宣判後,三人未提出上訴,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此外,杜某的上家唐某以及其他涉案買家也已被各地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 徐剛勤:碰到這種玳瑁製品,或者老百姓覺得有可能是珍稀動物製品的,有可能違法的或者是違禁品的,絕對不要買。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