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一個上墳祭祖的日子,有人說是“鬼節”,實際上,卻是緬懷去世親人的民俗節日。
關於寒衣節上墳燒紙的時間,民間有“早清明,晚十一”或者“清明燒前,寒衣燒後”的說法。
這兩句所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清明節上墳燒紙的時間,也在清明節到來之前進行。而十月初一寒衣節上墳燒紙的時間,也在寒衣節到來之後進行。
清明節為什麼要提前上墳燒紙?
1、配合農耕時間
清明節前後,正值多地春耕啟動的事件,此時農田勞作尚未進入繁忙期,而提前完成燒紙上墳,能避免後續播種、灌溉等農事與燒紙衝突。
2、順應節氣
清明節氣的時候,陽氣漸盛、萬物復蘇,提前去上墳燒紙的話,一方面可以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另外一方面也能避免後續多雨天氣導致道路泥濘、燒紙不便。
3、貼合節日內涵
清明節的核心是“緬懷先人”,如果提前去上墳燒紙的話,寓意為去世親人清掃居所,與“春啟新生”的節氣相契合。
十月初一寒衣節為什麼要延後上墳燒紙?
1、送寒衣
十月初一寒衣節的主要寓意是為先人送禦寒衣物,需要等到氣溫完全變冷,寒衣製作完成後再去上墳燒紙,可以避免過早燒紙,卻沒有到添衣的時候,失去了寒衣節的寓意。
2、順應陰陽節律
到了寒衣節時,陰氣漸盛,晚幾天去上墳燒紙的話,陰陽氣場更穩定,民間認為更易讓去世親人“接收”寒衣與紙錢,提升儀式感。
3、配合農時空閑
到了十月初一寒衣節前後,多地的秋收工作已收尾,而冬藏還未啟動,時間相對充裕。“晚”一些上墳燒紙的話,能留出充足時間準備祭祀物品,讓儀式更周全。
今年寒衣節上墳燒紙的時間和禁忌
1、可在十月初一過後1-2天進行,盡量避開正午12點後至日落前的時段,尤其避免天黑後在墓地或墳地停留。
2、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在異地務工,無法回老家的話,可在十月初一當天19:00-21:00,選擇十字路口,燒送寒衣。
3、上墳燒紙時,盡量避免攜帶柿子(寓意“事事不順”)、李子(諧音“離”)、梨(諧音“離”)等寓意分離、不祥的水果。
4、攜帶的供品數量,也要以單數為主,避免雙數。供品數量需為奇數,如3樣、5樣、7樣,最常用的是3樣(寓意“天、地、人”三才齊備)或5樣(寓意“五穀豐登、五福臨門”)。
看到這,相信大家對於“早清明,晚十一”或者“清明燒前,寒衣燒後”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今天就是十月初一寒衣節了,問問大家,你們當地都是什麼時間去上墳燒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