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毛星火的微博用戶“說真話的毛星火”被平台永久封禁。
毛星火的真實身份是吳萬爭,一個來自湖南湘西鳳凰縣農村的苗族青年,僅有小學文化程度。他長期在外打工,業餘時間靠做自媒體為生,目前居住在離北京不遠的河北地區。 2023年初,毛星火開始在網絡平台上活躍,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的網絡用戶,粉絲數量僅有幾千人。然而,毛星火深諳網絡流量密碼,他精準地捕捉到了部分網民對“文化賣國””話題的敏感情緒,開始將自己包裝成“愛國鬥士”的形象。他的賬號“說真話的毛星火”在微博上擁有約20-22萬粉絲,雖然在大V中不算頂級,但在特定群體中具有一定影響力。
毛星火與司馬南等以“愛國”為賣點的“偽愛國主義者”不同點在於,毛星火徹底拋開了那些“偽愛國主義者”臉上些許理性、和平、文明的面具,以赤裸裸的流氓面目出現,是“偽愛國主義者”的升級版,筆者稱之為“流氓式愛國”。毛星火的言論體系呈現出極端化、暴力化、工具化的特徵,而這一特徵主要體現在他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攻擊上。
![]()
通過對莫言作品的斷章取義,毛星火羅列出26條“莫言的作品有問題,是給外國勢力遞刀子”的“證據”,試圖證明莫言是“賣國賊”。在具體言論內容上,毛星火的指控主要包括:詆毀抹黑八路軍、解放軍、志願軍,美化支持侵華日軍等。例如,他指控莫言在《紅高粱家族》中描寫日本軍官“眉清目秀”就是美化侵略者,寫八路軍在高粱地放槍是侮辱革命英烈。更為荒謬的是,毛星火根本沒有完整讀過莫言的書,他所謂的“證據”全是斷章取義,前後文一對照,意思完全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毛星火的言論呈現出明顯的暴力傾向。他多次公開聲稱要對莫言使用暴力:
“希望莫言五年內被懲罰,不要把我這個善良老實人,長這麼大都不敢殺雞的人,逼成暴力之人。”
“我一定會為英雄們報仇。莫言抹黑侮辱人民子弟兵,侮辱英雄偉人,我一定會為英雄們報仇,即使最後使用暴力,我也會義無反顧。”
“如果我依法投訴舉報五年,莫言還逍遙法外,我會考慮用暴力手段,反擊世界的扭曲。”
值得注意的是,莫言本人從未對毛星火的攻擊進行回應,體現了一個成熟作家的理性和克制。這種態度與毛星火的歇斯底里形成了鮮明對比。
![]()
毛星火還將攻擊範圍擴大到為莫言說話的公眾人物。 2024年2月27日,胡錫進發文批評毛星火是打著“愛國”旗號給莫言扣帽子,毛星火隨即宣布要起訴胡錫進,聲稱“起訴莫言,是為曾經的英雄先烈而戰;起訴胡錫進,是為如今的愛國人民而戰”。
毛星火的人設構建具有明顯的策略性:他將自己塑造為“守護英雄先烈名譽的愛國者”,將莫言等文學創作者描繪成“與人民對立的反面形象”,散佈“莫言是漢奸”“文化賣國”等極端言論。這種簡單粗暴的二元對立敘事,迎合了部分網民的心理需求,使他能夠快速積累粉絲基礎。
不得不說,毛星火的策略獲得了很大成功,通過“愛國”人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包括付費會員月費50元、網店帶貨等。毛星火甚至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找個媳婦。
從司馬南、毛星火等行為可以看出,網絡上確實存在著“偽愛國”利益鏈條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具有以下特徵:
製造對立獲取流量:“愛國生意”的核心邏輯是製造群體對立。操盤手深諳“恨比愛更易傳播”的規律,通過誇大社會矛盾(如貧富差距、中外文化衝突)煽動情緒。毛星火通過將莫言塑造為“文化漢奸”,成功製造了“愛國者”與“賣國”的對立,吸引了大量關注。
話語策略的套路化:縱觀那些翻車的“愛國大V”,其創作內容都有一條共有的規律——“陰謀論+道德綁架+言語煽動”。毛星火通過編織“境外勢力文化滲透”的陰謀論,利用“不愛國就是漢奸”的道德綁架,以及“為英雄報仇”的言語煽動,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話語體系。
![]()
變現渠道的多元化: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愛國大V”的變現渠道日益豐富,包括內容中的廣告植入與推廣、內容付費、知識付費、V+會員、視頻植入廣告、直播帶貨、短視頻掛車、流量補貼、個人私域IP變現等。毛星火通過這些渠道,將“愛國”直接轉化為經濟利益。
算法機制的推波助瀾:平台的推薦算法對極端化內容存在隱性編碼,數據顯示,帶有“愛國””標籤的視頻平均播放時長比普通視頻高出47%,完播率提升32%。這種算法偏好使得“偽愛國”內容更容易獲得推薦,形成惡性循環。
“偽愛國”現像在當代中國呈現出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根據學者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一根筋式“愛國”:這類人認為愛國就要愛國家的全部,缺乏辯證思考能力,將“愛國路徑選擇”的差異簡單轉化為“愛國/不愛國”的二元對立,容不得對國家的任何質疑和批評。
口號式“愛國”:總是把“愛國”掛在嘴邊,但缺乏實際行動。例如在涉及台灣問題時,不去了解歷史和現狀,卻空喊“武力解放”;在面對日本問題時,不分青紅皂白高喊“抵制日貨”,自己卻在用著日貨。
流氓式“愛國”:典型表現是“你不這樣做就是不愛國”的道德綁架。如朋友圈經常出現的“不轉就不是中國人”等恐嚇式文字,將對國外的仇恨轉向對國人的強迫和侵犯。
跟風式“愛國”: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被身邊人和網上言論迷惑,認為大部分人都在說、都在做的就是正確的愛國言行。
![]()
“偽愛國”現象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心理根源。網絡民粹主義的受眾群體通常具有強烈的不滿情緒和社會疏離感,容易被極端簡化的敘事所吸引,毛星火正是精準地捕捉到了這種社會心理,通過製造對立、煽動情緒來獲取流量。
首先是身份認同危機。在社會轉型期,部分群體面臨著經濟地位下降、社會流動受阻等問題,產生了強烈的相對剝奪感。毛星火通過構建“愛國者”與“漢奸”的二元對立,為這些人提供了明確的身份認同,讓他們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找到了歸屬感。
其次是認知能力局限。毛星火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缺乏對文學作品的基本理解能力,這導致他只能通過斷章取義的方式來“解讀”莫言的作品。這種認知局限在其追隨者中同樣存在,他們往往缺乏批判性思維,容易被表面的“愛國”話語所迷惑。
再次是從眾心理作祟。網絡環境下的匿名互動降低了社會規範約束,助長了情緒化和極化傾向。當毛星火的極端言論獲得大量點贊和轉發時,會形成一種“多數人認同”的假象,誘導更多人跟風支持。
這幾點,與筆者之前寫過的黑和白、好和壞的二元對立,是“巨嬰”思維的最典型特徵》完全吻合。
隨著平台監管的加強和公眾認知的提升,這種“低級紅”“偽愛國”路線已經走到盡頭。毛星火賬號被永久封禁,標誌著“流量愛國生意”正在走向窮途末路。這一事件向整個網絡空間傳遞了明確信號,網絡空間絕非法外之地,任何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線的言論都將受到製裁,以後休想把“愛國”當鐮刀了。中國人民大學在毛星火賬號被封後不久宣布聘任莫言為兼職教授,校長林尚立親自頒發聘書,黨委書記張東剛明確表示支持莫言播撒文學創造的火種。這種“官方背書”有力回擊了毛星火之流的污衊,維護了文學創作的尊嚴和知識分子的聲譽。
毛星火事件最深遠的影響在於推動公眾對“偽愛國”現象的理性反思,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利用社會熱點事件,通過誇張甚至虛假的標題博取公眾眼球,通過激烈和極端的觀點引導話題討論,造成輿論場混亂,以此蹭熱度進而獲取流量盈利,不僅不是真正的愛國,反而是對愛國精神的玷污,是地地道道的“害國賊”!
最後問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國?
![]()
真正的愛國需要理性表達。愛國不是簡單的情緒宣洩,更不是極端言論的藉口。真正的愛國者應當在法律框架內表達觀點,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真正的愛國需要文化自信。毛星火攻擊莫言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其作品“迎合西方口味”,這種觀點反映了文化自卑心理。真正的愛國者應當對中華文化充滿自信,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不同文化。
真正的愛國需要知行合一。毛星火之流的問題在於言行不一,嘴上喊著愛國,實際卻在謀取私利。真正的愛國應當體現在日常行動中,如愛崗敬業、遵紀守法、熱心公益等。
真正的愛國需要尊重法治。在法治社會,任何訴求都應當通過合法途徑表達和解決。毛星火試圖通過網絡暴力和輿論施壓來達到個人目的,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對法治的破壞。真正的愛國者應當自覺遵守法律,維護法治權威。
什麼時候類似毛星火這樣的大大小小“害國賊”真正徹底消失了,什麼時候中國也就真的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