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入門純電休旅、更是純電小鋼炮 VOLVO EX30試駕


VOLVO EX30試駕。 記者陳威任/攝影

今年堪稱是入門純電休旅選擇豐富的一年,包含國產的Luxgen n5、進口的Kia EV3、Hyundai Inster等,都有望提供更入門的選擇。而在豪華純電休旅領域,眾所期待的VOLOV EX30,也確認將於2月26日在台灣市場發表。VOLVO國際富豪汽車也在日前舉辦了媒體公辦試駕,試駕車型全數為Twin Motor Performance頂規車型,預售價格則為179萬元。

雖然作為品牌最入門最緊湊的純電休旅,但EX30並沒有顯得太過陽春,不論外型設計、內裝鋪陳、科技質量及動力輸出,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充滿著新世代產品的驚奇感。

在外型設計上.作為一台純電休旅,自然不能和燃油車太類似,但又要延續過往家族化設計特色,因此EX30以封閉式水箱罩與動態迎賓新版雷神之鎚頭燈打造出純電車款專屬設定,此外廠徽設計部份則巧妙維持家族化設定的同時,又以未來感扁平化的LOGO減少風阻,另外在直立式導風口的挹注下,風阻係數僅0.28Cd。

車頭採用新世代家族化電動車設計。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頭採用新世代家族化電動車設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封閉式水箱罩搭配上未來感扁平化的LOGO減少風阻。 記者陳威任/攝影
封閉式水箱罩搭配上未來感扁平化的LOGO減少風阻。 記者陳威任/攝影
動態迎賓新版雷神之鎚頭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動態迎賓新版雷神之鎚頭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EX30車身尺碼為長4,233mm、寬1,838mm、高1,555mm、軸距2,650mm。車側設計則以明顯輪拱表現肌肉張力,並採用黑頂的雙色外觀配置,足下則配備19吋5輻黑鑽石切割鋁合金鋼圈設定,並以少量的黑色防刮材質妝點,讓車側設計提供不少層次感,亮黑大型車頂尾翼兩側更有EX30銘牌設計,打造俐落緊湊又不失動感的設定。

車側設計則以明顯輪拱表現肌肉張力,並採用黑頂的雙色外觀配置。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側設計則以明顯輪拱表現肌肉張力,並採用黑頂的雙色外觀配置。 記者陳威任/攝影
19吋5輻黑鑽石切割鋁合金鋼圈。 記者陳威任/攝影
19吋5輻黑鑽石切割鋁合金鋼圈。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EX30試駕。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EX30試駕。 記者陳威任/攝影
EX30飾版。 記者陳威任/攝影
EX30飾版。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尾設計則是EX30的亮點所在,創新雙層全尾燈,乍看之下延續了過往品牌常用的直立式尾燈設計,但實際上卻是以上下雙層設計,其中上層以條列式堆疊排列並與尾窗玻璃相互結合,下方則透過黑色飾板將兩側尾燈組線條結合,並呈現雙框式樣,整體而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採用超紅光LED的尾燈,整體亮度更高、壽命更長、光線均勻細膩,視覺效果也更好。

車尾設計是外型辨識度的重點。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尾設計是外型辨識度的重點。 記者陳威任/攝影
創新雙層全尾燈,採用超紅光LED的尾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創新雙層全尾燈,採用超紅光LED的尾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尾門設計充滿飽滿圓潤感,也因此少了習慣尾門下方的關開,而是將開關門按鈕藏在車尾VOLVO字標上方的黑色飾版之中,兼具美觀也充滿設計巧思。

尾門開啟鍵也用心設計過一個便利開啟又不會太突兀的位置。 記者陳威任/攝影
尾門開啟鍵也用心設計過一個便利開啟又不會太突兀的位置。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內裝設計則大致延續近年來品牌的簡單俐落又不失北歐極簡風格的特色,大量操作功能全數都整合在中控台的12.3吋直立式螢幕,幾乎看不到實體按鍵的設計,少了儀錶板設計、並將排檔桿設計整合在方向盤後方撥桿後,讓整體內裝簡潔了不少,全車更大量採用可回收及可再生材料製作。

內裝雖然大量使用硬質塑膠,但整體視覺感受仍相當讓人驚奇。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內裝雖然大量使用硬質塑膠,但整體視覺感受仍相當讓人驚奇。 記者陳威任/攝影

雖然受限於入門車型定位內裝大量採用硬質塑膠,但高階的Twin Motor Performance車型還是做了很多細微設計來強化體驗,例如透過星砂微粒內裝嵌飾增加一些設計感,Breeze微風藍車室點綴門板等部件,讓整體視覺感受更進階,另外更具備5種情境的車室氛圍燈,全景式天窗則讓整體車室內明亮度及視覺感少了壓迫更加舒適。

透過星砂微粒內裝嵌飾增加一些設計感,Breeze微風藍車室點綴門板等部件。 記者陳威任/攝影
透過星砂微粒內裝嵌飾增加一些設計感,Breeze微風藍車室點綴門板等部件。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具備5種情境的車室氛圍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具備5種情境的車室氛圍燈。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全景式玻璃車頂。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全景式玻璃車頂。 記者陳威任/攝影

12.3吋直立式螢幕不僅中看也中用,由於少了儀表板設計,加上大量功能都整合其中,因此好不好用會非常關鍵,筆者個人覺得相較於過去幾代的車機來說,除了分層較少外,功能也單純化,要找到操作按鈕難度不高。

結合Google作業系統,以8核心系統架構,提供5G高速聯網及OTA功能。以整個螢幕來看,分成四層顯示機能設定,分別是駕駛資訊、導航資訊、常用功能及系統資訊,其中駕駛資訊包含時速、檔位、電量、續航里程及使用ACC或PAII作動狀況顯示;導航資訊則是整個螢幕占比最高部份,下方則是常用功能的快捷鍵,而置於最下層的、則是進入各主要系統功能設定的按鍵配置。

12.3吋直立式螢幕分成四層顯示機能設定,分別是駕駛資訊、導航資訊、常用功能及系統資訊。 記者陳威任/攝影
12.3吋直立式螢幕分成四層顯示機能設定,分別是駕駛資訊、導航資訊、常用功能及系統資訊。 記者陳威任/攝影

對於筆者而言,這種一目了然的零層級概念,比滑來滑去或是太多分層來得更便利,也比較不會難以尋找。尤其EX30有非常多常見功能都要透過中控螢幕操作,舉凡手套箱開啟、警示燈、頭燈、甚至是後視鏡調整等,都需要透過中控螢幕來控制,如果設計太過複雜.對於新手駕駛而言門檻可能會過高,但EX30在車機的人因設計上,其實是可以快速適應習慣的。

警示燈、手套箱開啟等功能都要靠車機完成。 記者陳威任/攝影
警示燈、手套箱開啟等功能都要靠車機完成。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側後視鏡調整也整合到車機裡頭。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側後視鏡調整也整合到車機裡頭。 記者陳威任/攝影
大量功能被整合到車機之中。 記者陳威任/攝影
大量功能被整合到車機之中。 記者陳威任/攝影

室內設計的另一個亮點是設計中央鞍座座椅的想法,擁有相當聰明和多樣的存儲空間,該空間在汽車下方具有雙人電話放置區域,因此駕駛和子驅動器可以安置將電話空間放在左側的位置,更多無線充電功能。通過海峽,上層和下部空間可以分別放置不同的物品,通常在頂部使用,可以將零用途放在分區下方,下面還提供了兩個類型C USB插座,並通過設計使大多數目的電纜可以從底部藏起來,從而使汽車室不僅可以在設計中,而且還可以思考。

汽車下方的設計具有雙電話放置區域,而左側位置則提供了更多無線充電功能。 記者Chan Wei /攝影
汽車下方的設計具有雙電話放置區域,而左側位置則提供了更多無線充電功能。 記者Chan Wei /攝影
中央鞍座透過隔板可以將上下空間分別置放不同物品。 記者陳威任/攝影
中央鞍座透過隔板可以將上下空間分別置放不同物品。 記者陳威任/攝影

方向盤設計也別具巧思,以撥桿作為排擋方式,上下撥動方式切換檔位,P檔則是以按鍵方式呈現。此外,在D檔行駛狀態再往下撥動即可啟用ACC或是PAII;左側則是整合方向燈、雨刷等功能。

方向盤設計也別具巧思,以撥桿作為排擋方式,上下撥動方式切換檔位,P檔則是以按鍵方式呈現。 記者陳威任/攝影
方向盤設計也別具巧思,以撥桿作為排擋方式,上下撥動方式切換檔位,P檔則是以按鍵方式呈現。 記者陳威任/攝影

中央扶手更是暗藏巧思,提供三段式變化,可以選擇兩個杯架、一個杯架及全部隱藏.透過簡單的向後推就可以調整型態。另外一個有趣設計是中央扶手也整合了電動窗及中控鎖的控制,而且堪稱是使用空間最小的設計,電動窗開關僅兩個按鍵,一般是控制前門電動窗,按下「REAR」按鍵擇一秒成為後窗控制,也是一個有趣但需要留意的小設計。

中央扶手更是暗藏巧思,提供三段式變化。 記者陳威任/攝影
中央扶手更是暗藏巧思,提供三段式變化。 記者陳威任/攝影
中央扶手也整合了電動窗及中控鎖的控制,而且堪稱是使用空間最小的設計。 記者陳威任/攝影
中央扶手也整合了電動窗及中控鎖的控制,而且堪稱是使用空間最小的設計。 記者陳威任/攝影

車機因為是Google主機作為基礎,所以即便沒有與手機連結,也可以使用Google Maps及Google Assistant,也能透過Google Play下載其他第三方應用程式,另外也可以透過手機連線使用無線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使用起來容易上手。

即便沒有與手機連結,也可以使用Google Maps及Google Assistant。 記者陳威任/攝影
即便沒有與手機連結,也可以使用Google Maps及Google Assistant。 記者陳威任/攝影
能透過Google Play下載其他第三方應用程式。 記者陳威任/攝影
能透過Google Play下載其他第三方應用程式。 記者陳威任/攝影
手機連線使用無線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 記者陳威任/攝影
手機連線使用無線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 記者陳威任/攝影

如果打入R檔後,原本的導航畫面則會切換成360度環景系統,原廠也提供新一代的自動停車輔助機能,不管是路邊停車或倒車入庫都適用。

打入R檔後,原本的導航畫面則會切換成360度環景系統。 記者陳威任/攝影
打入R檔後,原本的導航畫面則會切換成360度環景系統。 記者陳威任/攝影

在娛樂享受部分,則提供Harman Kardon專屬設計Sound Bar,儀錶板台前方有5具、後方提供1具、後車門板2具及行李箱1具總共9具揚聲器,內建等化器與三種預設模式(動態、柔和、語音自訂),打造1,040W沉浸式家庭劇院。

Harman Kardon專屬設計Sound Bar。 記者陳威任/攝影
Harman Kardon專屬設計Sound Bar。 記者陳威任/攝影

座椅則採用Nordico植然皮座椅,透過由保特瓶等可回收材料製成,整體乘坐感受不俗,比較有趣的就是連坐以調整也很講究減少實體按鍵,僅以一個按鍵就同時滿足座椅前後調整及椅背調整功能,按下中央按鍵,則又可以瞬間切換為椅面高度或電動腰靠調整。

座椅則採用Nordico植然皮座椅,並僅以一個按鍵就同時滿足座椅前後調整及椅背調整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座椅則採用Nordico植然皮座椅,並僅以一個按鍵就同時滿足座椅前後調整及椅背調整功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空間表現部分則一如之前的預期,整體乘坐表現較為有限,整體乘坐感受僅能算是堪用,但所幸採用全景式玻璃車頂,讓整體壓迫感不那麼重。

後座乘坐空間僅能算堪用。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座乘坐空間僅能算堪用。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行李廂空間最大空間達到1,000L、前艙則具備7L置物空間,以都會休旅而言算是非常好用了。前後艙也都不約而同有一些插圖圖示,傳遞童趣感受。

後行李廂空間最大空間達到1,000L。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行李廂空間最大空間達到1,000L。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行李廂空間最大空間達到1,000L,並提供一些趣味插圖圖示。 記者陳威任/攝影
後行李廂空間最大空間達到1,000L,並提供一些趣味插圖圖示。 記者陳威任/攝影
前艙具備7L置物空間。 記者陳威任/攝影
前艙具備7L置物空間。 記者陳威任/攝影
前置物箱的蓋子藏有趣味。 記者陳威任/攝影
前置物箱的蓋子藏有趣味。 記者陳威任/攝影

作為Volvo車款,安全自然不能馬虎,EX30透過輕量且安全的車體結構,座艙周圍採大量硼鋼增加電池與車身保護,籠型車體設計,在不同類型碰撞下保護乘客。原廠並詳列了各種鋼材使用比例,包括22%低碳鋼、26%高強度鋼、27%的特高強度鋼及18%的超高強度鋼,並有7%的擠製鋁。除了常見的前後氣囊及車側氣簾外,EX30還多了駕駛座中央扶手側防護氣囊,更進一步減少碰撞時可能對駕駛和乘客製造的傷害。

主動安全科技部分,同樣是給好給滿、應有盡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新世代的PAII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新增了兩大功能主動車道切換輔助及大車車道偏離輔助。

新世代的PAII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依然相當好用及全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新世代的PAII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依然相當好用及全能。 記者陳威任/攝影

其中主動車道切換輔助在65~130km/h情況下能夠作動,只要駕駛人打方向燈準備變換車道,若有足夠時間與空間可完成車道變換時,系統就會自動變換車道。大車車道偏離輔助的有效車速範圍則是50~130km/h,若偵測到相鄰車道有一輛大車且駕駛人想超過這輛大車時,系統會將車輛稍微偏離車道中央以拉開與卡車的距離。

在動力設定上,這次試駕的EX30 Twin Motor Performance,採用前後永磁同步馬達的四輪驅動設定,擁有428匹綜效馬力及55.4公斤米綜效扭力輸出,並搭配69kWh 電池組(可用容量64 kWh),零百加速僅需3.6秒即可完成,純電行駛里程則約445~450km(以WLTP標準)。

VOLVO EX30試駕。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EX30試駕。 記者陳威任/攝影

以性能輸出感受來說,確實讓人相當滿意,電動車瞬間全扭力輸出表現,加速、爬坡或是超車都只是小菜一碟,並具備單踏板模式選擇,但是單踏板依然不能調整強弱,收油門回收動能的感受不算強烈,也因此不太會有頓挫的不適感。另外還提供高性能全輪驅動模式設定,可以照不同路況及情境自行進行調整。

大量功能被整合到車機之中。 記者陳威任/攝影
大量功能被整合到車機之中。 記者陳威任/攝影

對筆者而言,這樣的動力輸出顯然有點大材小用,再加上試駕當天遭逢大雨,所以在確認安全的前提下,偶爾在高速公路的加速超車就可以感受到動態輸出的強勁及高速下的駕馭回饋,幾乎讓人忘記這是一台休旅,反而更像是小鋼炮,第一印象就是很穩、很好開、很安靜又動力充沛。雖然整體設計及車室鋪陳是未來感的電動車樣貌,但開起來的感覺就不會太過猛暴或難以控制,依然維持著豪華休旅應該有的舒適及穩重感。

VOLVO EX30純電休旅。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EX30純電休旅。 記者陳威任/攝影

雖然說底盤部分採用是偏向Comfort底盤,整體操控回饋更偏向舒適為重,但是在電池重量降低重心情況下,整體操駕穩定度不錯,側傾情形也抑制到可以接受的範圍,整體動態表現以都會休旅而言已經算得上頗具樂趣。

VOLVO EX30。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EX30。 記者陳威任/攝影

以EX30的定位來看,中階單馬達後驅增程版的Plus應該才是主力銷售車型,但如果對於性能表現有更多追求的車主,EX30 Twin Motor Performance以不到180萬可以換到先進科技及強悍動力,加上VOLVO向來讓人滿意安全科技及北歐設計,確實有望更進一步帶動品牌電動車的銷售表現。

VOLVO EX30。 記者陳威任/攝影
VOLVO EX30。 記者陳威任/攝影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