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方宣布緩衝期90天,台灣對美商品暫收10%關稅,仍積極爭取調降,但中經院昨發布報告直言:「別想太美。」院長連賢明指出,政府的理想底線根本不是零,而是15%起跳,甚至可能落在15到20%之間。
在關稅談判白熱化之際,這番話也被視為政府先放出風向,讓市場與民眾有心理準備。
中經院怎麼說?
不是10%、更別想零 美方想的其實是15%以上
中經院推估,川普政府內部設想的「地板價」是10%,但理想稅率其實是15%,甚至可能達20%,目的是填補減稅缺口,將對內少掉的稅收,從對外加稅補回來。
連賢明解釋,減稅4年會流失2兆美元,每年需要約5000億美元,若以3.3兆美元進口總額來算,關稅要課15%才能補足缺口。
換句話說,10%只是起點,是給盟友「談判空間」的數字,最終可能回到川普理想中的版本。
三大經濟情境曝:台灣若卡15%還算「賺到」?
中經院提出三種可能情境:
樂觀版:關稅維持10%,科技產品豁免,全年經濟可達2.85%
中性版:台灣關稅在15%左右,與競爭對手差不多,成長率為1.66%
悲觀版:關稅惡化、全球衰退,全年僅成長0.16%
也就是說,若最後談到15%,在中經院眼中已算不錯,因中國目前遭課高達145%,台灣若在15%到19%之間,相較之下「沒那麼慘」。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標題:台灣想談零關稅「不可能」…川普底線曝光?中經院:15%才是理想價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