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開三個服裝店,連軸轉累得回家像灘泥,卻要站在廚房處理一堆蔬菜牛肉。婆婆頤指氣使只下指令,要她做番茄牛腩,她慢騰騰洗菜切菜,切菜聲叮噹響,被婆婆滿臉怒色指責“不願做就別做”。丈夫胡勇回來,柳葉讓他做飯,胡勇說“做飯是你的事”,接着打開電視看球賽,像沒聽見她的怒火。
後來婆婆出差,柳葉本想輕鬆幾天,卻記掛公公沒飯吃,端着炒好的菜下樓,果然看見公公在翻冰箱。公公接過菜說“柳葉,別太累,錢掙不完身體要緊”,她放下盤子上樓,忽然覺得公公在婆婆跟前的“隱形”里,藏着不聲不響的體貼。
婆婆回來指責柳葉“不管孩子和衛生”,柳葉反駁“這是我家”,婆婆愣了愣,坐下來講起過往:娘家三個女孩,她是老大,從小被人欺負,為了替家人爭氣才變得強勢,職場站穩腳跟成中層,可家裡公公心軟,只好自己當“惡人”拿主意。柳葉忽然懂了——婆婆的強勢不是天性,是為家撐起的外殼,裡面裹着的是怕家人受委屈的不易。就像知識庫看過的小美,從前怨恨婆婆的“醋意”,後來才明白婆婆的轉變是因為怕失去兒子;還有人說,婆媳隔閡多因“站在自己角度看對方”,一旦學會換位思考,那些不滿就成了理解。
之後柳葉試着體諒婆婆的疲憊,婆婆也放緩了語氣。丈夫胡勇開始搭把手做飯,一家人圍坐吃熱菜時,孩子在旁邊舉着玩具笑,柳葉忽然覺得,原來家庭從不是“誰該做什麼”,是你看見我的累,我接住你的軟,那些曾經劍拔弩張的矛盾,都在“我懂你”里慢慢化開。就像生活里的柴米油鹽,最暖的從來不是“誰贏了”,是彼此願意各退一步,把“我沒錯”換成“我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