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監管難題破解:技術賦能下的智能化革新

2022 年 9 月,修訂後的《關於取保候審若幹問題的規定》正式發布,其中 “強化對被取保候審人的執行監管”“解決取保候審執行難題” 等內容,直指司法實踐中取保候審監管效率低、脫管風險高的痛點。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技術手段實現非羈押人員的精准管控,成爲公檢法機構推進 “少捕慎訴慎押” 政策的關鍵課題。

翰東自主研發的取保候審人員定位智能管控系統,爲這一難題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該系統融合計算機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前沿科技,構建起 “硬件 + 平台 + 服務” 的全鏈條監管體系。其核心在於通過防拆定位腕表實現對人員的動態追蹤 —— 這款腕表採用 “物理防拆 + 感應檢測防拆” 的一體式設計,一旦被強制拆卸或脫離佩戴,系統會立即觸發報警,從源頭杜絕脫管風險。

在功能層面,系統通過電子圍欄劃定活動範圍,實時監控人員位置與行動軌跡,一旦出現越界、進入禁入區域等情況,監控中心會第一時間收到預警。同時,心率監測等附加功能還能及時掌握人員身體狀態,兼顧監管安全性與人文關懷。對於司法機關而言,系統的 “軌跡查詢”“數據中心” 等模塊可自動整合人員活動數據,大幅減少人工記錄與核查工作量,推動監管模式從 “被動應對” 向 “主動預警” 轉變。

從實踐價值看,這套系統不僅讓取保候審管理實現了 “信息化、智能化、規範化”,更通過技術賦能降低了訴前羈押率,在保障刑事訴訟順利進行的同時,充分體現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人權的尊重與保障。


標題:取保候審監管難題破解:技術賦能下的智能化革新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