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動車銷售前八個月掉25% 汰舊換新補助加碼更雪上加霜?


台灣今年電動車市場明顯降溫,掛牌表現下滑25.2%。 記者陳立凱/攝影

在今年台灣電動車市場似乎不再如同前幾年般火熱之際,加上近期汰舊換新,明定減徵優惠期限延長至2030年底,此外新購汽機車也可減徵貨物稅,2000c.c.以下的小客車汰舊換新,最高可減徵10萬元,看似好消息的情況下,對於前幾年銷售狂飆的電動車而言,則陷入相對剝奪感,後續是否有鼓勵購置電動車的方案,也要看到底政府的能率目標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累積至今年8月,台灣電動車掛牌數為18,240輛,較去年同期的24,400輛有多達25%的明顯滑落。其中有幾個品牌的下滑相當顯著,首先在國產陣營之中,之前身陷自製率危機的毫克,去年掛牌435台的MG4,但隨後就因為國產車自製率新制而應聲倒地,今年到目前為止MG4銷售依然掛零。

MG MG4 EV旗艦版。  記者陳威任/攝影
MG MG4 EV旗艦版。 記者陳威任/攝影

而去年成為台灣電動車銷售大躍進的話題車款LUXGEN N7,在首波熱度來得快的同時,退燒速度也相當明顯,去年同期繳出5,114輛的表現,今年截至8月掛牌數為2,341,年減幅度達到54.2%。近期雖傳出n5掛牌進行測試消息,但據了解只是鴻華進行測試的用車,嚴格說起來還是b的身分,要等到能夠變成Luxgen n5並正式進入市場,只怕今年都未必能夠等到。

全新LUXGEN n7 LR長程版。 圖/LUXGEN提供
全新LUXGEN n7 LR長程版。 圖/LUXGEN提供
鴻華先進Model B。 圖/鴻海Facebook
鴻華先進Model B。 圖/鴻海Facebook

豪華電動車部分,包含TESLA、BMW、Volvo及Mercedes-Benz等過往電動車銷售表現領先的品牌,今年不約而同都呈現下滑情況,而且這還建立在今年這些品牌都有電動車新車上市的情況下,但是各自面臨不同的問題。

以台灣市場最受歡迎的電動車品牌Tesla為例,雖然小改款Model Y的買氣看似不錯,但整體氣勢和之前已經有明顯差別,加上關稅議題讓市場陷入觀望情況下,也讓Tesla今年掛牌數到8月底為止下滑15.3%。而台灣特斯拉日前也特別發稿,除了針對煥新款車型做出最大車價優惠,但也強調Model Y維持柏林廠進口,目前沒有任何移產計畫、以及改款後漲價不少的Model S與Model X並沒不會因為關稅調整而做出降價動作。

Tesla全新Model Y。 圖/Tesla提供
Tesla全新Model Y。 圖/Tesla提供

Volvo今年2月在台發表的EX30,原本也被寄予厚望,但一來因為產能關係,首波發高階的雙馬達車款,加上直到五月初起才陸續開始交車,多少影響到銷售表現,截自8月底前,Volvo電動車掛牌數為550輛,較去年同期878輛有37.4%的下滑。

VOLVO EX30。 圖/國際富豪汽車提供
VOLVO EX30。 圖/國際富豪汽車提供

而8月份正式宣布推出單馬達版入門及中階版本後,將入門售價一舉降到139.9萬,是否能夠拉抬銷售表現將是後續關鍵。

其實相較於台灣這幾年電動車都處於明顯的成長趨勢,包含美國及歐洲對於電動車的需求都已經開始放緩,甚至也影響到車廠的布局規畫,不論是電動車的價位、消費者使用習慣、對於電動車的喜好及新鮮感降溫或是屢屢出現的電池起火新聞等,或多或少都影響仍在觀望的消費者。而近期三讀修正「貨物稅條例」部分條文,將新購車減稅對象鎖定在2000c.c.以下的小客車,對於純電車而言絕對是一大衝擊。

尤其是對於一般電動車品牌而言,要說服習慣駕駛開燃油車一輩子的消費者選擇換購電動車,本來就不算是容易的事情,在購置費用更高、又需要轉換使用習慣的情況下,現在又看著別人購買燃油車可能最多省10萬元的情況下,消費者換購電動車的意願將可能受到影響,如果後續沒有更多鼓勵使用電動車的補助,想要達到原先設定的電動化目標,無疑是緣木求魚。

當舊換新購買燃油車最多補助10萬元時,電動車買家是否會有相對剝奪感呢? 圖/資料照片
當舊換新購買燃油車最多補助10萬元時,電動車買家是否會有相對剝奪感呢? 圖/資料照片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