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降低因應匯率波動的成本,擁有19兆元海外債券的壽險業近期由壽險公會召集籌組專案小組,已蒐集各家提案,將盡快討論如何降低避險成本。據了解,已有壽險業者提出至少三種以上的解決建議,例如將與會計師公會討論如何將匯率波動對AC(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項下的海外債影響降到最低,以省下避險成本來強化資本。
新台幣急升對壽險公司財報壓力沉重,即使匯率波動不大,壽險公司仍須每月付出傳統與衍生性避險工具成本,為了解決此問題,壽險業者紛紛提出解決方案給公會,其中較多業者針對AC項下的海外債避險提出建議。截至今年6月底,壽險業AC項下資產約新台幣19.02兆元,雖然因為以成本入帳而不受價格波動影響,但卻仍受匯率波動影響,使其資產評價在會計呈現上變化過大。
一家壽險業者指出,業界希望尋求解方,讓壽險業能長期穩定匯率風險,並降低避險成本。其中一項構想是探討能否在會計準則與公允價值衡量之間,讓AC部位的海外債不需每月因匯率波動進行評價。
業者認為,若能比照利率部位不需逐月評價的做法,將可減少因匯率波動所導致的損益變動,並反映在損益表上,如此一來,壽險公司可望減少運用避險工具換匯成本,主要降低傳統換匯(CS)和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NDF)的成本支出,進而將節省下來的資金充實於資本項下,強化公司資本。
另一家壽險高層說,從會計方式來看,AC項下資產無法以金管會6月發布的暫行措施之一「資本適足率匯率採半年均價制度」的方式計算,通常只能採單點匯率評價資產,因此,具體做法需與會計師公會協商,以符合會計規範。
此外,接軌新制後,AC項下資產還需進行重分類,屆時AC比例也會大幅從八、九成降低至四到六成不等,且由於每家壽險公司的狀況不同,另有業者提出其他至少二、三種降低避險成本的辦法,但細節仍須經討論,業者透露,將盡快先由專案小組與會計師、學者討論出調整方向後,再向金管會提案。
金管會保險局則回應,從保險局的監理角度來看,針對匯率避險方面,仍以監理壽險業的外匯避險成效為主,若業者未採取避險,則透過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彈性因應。至於未來若壽險公會提出具體建議,保險局將再評估其可行性。
標題:壽險公會降匯損 提三解方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