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三千萬寵愛在一身的一汽-大眾,要完成一次從“大眾”到“出眾”的轉型升級,力爭2030年實現“五大領先”。】
撰文|李溯婉、編輯|禾 子
國內首家產銷突破3000萬輛乘用車企,這成為了一汽-大眾獨一份的標籤。
10月30日,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一汽奧迪A5L領航版在長春基地正式下線。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在儀式現場表示,這是我國汽車產業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承載着中德合作的深厚友誼,見證了共和國汽車工業奮發圖強、跨越發展的艱辛歷程與非凡成就。希望以一汽-大眾第3000萬輛整車下線為新的起點,政企攜手共建汽車產業新高地,攜手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攜手打造開放合作新標杆。
3000萬輛,承載了3000萬個夢想,凝聚着3000萬份信任。捷達、大眾、奧迪的三位車主,講述各自的故事,代表3000萬車主表達對一汽-大眾“與愛同行”以及“千金不換”的情誼。86歲的一汽-大眾第一任總經理林敢為也“回家”打Call,將這一格外有溫度的現場氛圍感帶向一個新的高潮。作為這家合資車企001號員工,林敢為說自己有兩個願望,一是一汽-大眾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市場,另一個是一汽-大眾要有自己品牌的轎車,如今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鏗鏘有力的聲音中滲透出一汽-大眾歷史的厚重、成長的印跡和發展的力量,他回憶了企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艱辛與榮耀,為見證企業跨越3000萬輛的重要時刻感到欣慰和自豪,希望一汽-大眾在新的起點實現新的突破、創造新的輝煌。
憶崢嶸歲月
10月30日,在長春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內,處處可見“3000萬”的字眼,這家中德合資公司,以這樣的方式憶崢嶸歲月,也宣示自己將邁向新的征程。在發布會現場的圖片牆上,從點點滴滴記錄下一汽-大眾成長的軌跡。
一汽-大眾緣起於兩個男人的握手。早在1987年10月,正在意大利一座小島上休假的正在意大利一座小島上休假的卡爾·H.哈恩博士(Carl Hahn)突然收到一個信息,他的好朋友基普告訴他,一汽向大眾汽車集團提出合作的申請。哈恩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他立即用休假別墅里的傳真機給一汽時任廠長耿昭傑寫了一封信。當年10月20日,履新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不久的哈恩博士第一次到訪一汽,於是和耿昭傑有了第一次握手。
雖然談判的過程存在各種波折與插曲,但這兩個男人始終堅定推動合作。在多方努力下,1991年2月,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我國首個按經濟規模起步的現代化乘用車生產企業。
次年7月1日,第一輛SKD組裝的捷達車在臨時總裝線下線。捷達投放市場後,迅速暢銷大江南北。1993年年初,一汽-大眾接到一筆訂單,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為村民一次性購買250輛捷達,耿昭傑親赴華西村,參加首批50輛村民買主交車儀式。這在當時引起極大轟動,同時也在釋放一個信號,原先被視為達官貴人身份象徵的轎車,逐漸變得接地氣。駛入尋常百姓家,這讓一汽-大眾在神州這片土地上有深深的根基,也是如今獲得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情感根基。對於許多人而言,捷達不止是一輛車,還承載着時代的記憶以及愛的延續。其中,一位年輕車主在現場分享的就是一個關於車輪上的傳承的故事,兩代人六台捷達。
從家轎普及到豪華車製造,一汽-大眾持續前進,一舉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領軍者。隨着中德不斷深化合作,奧迪從1996年開始被納入一汽-大眾生產, 一汽-大眾也因此成為當時國內唯一兼有普及型和豪華車兩種產品系列的合資企業。奧迪國產,不僅給一汽-大眾帶來豐厚的利潤,也促進了中德汽車更緊密合作以及中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
34年來,一汽-大眾始終用國際先進的運用體系助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採用康采生產體系、奧迪特質量評審等先進體系,攜博世、福耀玻璃、寧德時代、華為等1900多家供應商和1500多家經銷商,將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好的產品源源不斷帶給中國消費者更佳體驗的同時,與用戶的感情也在不斷升華,終於迎來了與3000萬用戶雙向奔赴的時刻。
選擇一汽奧迪A5L領航版來迎接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一汽-大眾同時也釋放出新的信號。作為國內首款搭載華為華為乾崑ADS系統的燃油車,基於奧迪全新PPC豪華燃油車平台的一汽奧迪A5L,在智能、空間、動力躍級進化,開創了中德合資企業融合中國前沿科技的新範式,讓德國製造與中國創新加速更好地融合。
累計營金額超5.5萬億元、上交稅金超過7300億的一汽-大眾,有過多年的輝煌,也有近年來被比亞迪奪走國內年度銷冠的不甘。如今,這家合資車企在一汽和大眾雙向賦能下轉型升級,持續為中國用戶提供高品質出行體驗,努力將企業建設成為新時代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標杆。
出眾向新
帶着3000萬用戶一路相伴的深情厚愛,一汽-大眾邁向邁向智能網聯與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
至於如何實現出眾向新,中國一汽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總經理陳彬發布了公司未來發展戰略:一汽-大眾確立了“兩高一新”總體目標、“五大領先”具體目標和十大核心任務,正在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上加速前行。
在商品規劃方面,一汽-大眾將堅持“油電混共進全智”戰略,未來五年,將推出近30款全新商品,其中新能源商品超20款,全方位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在技術創新層面,一汽-大眾將依託兩國九地研發布局,持續保持年均近百億的研發投入,聚焦智駕、軟件等智能電動核心賽道,加速技術創新及應用。其中,聚力推進“電子電氣架構”科技創新, 由一汽-大眾與本土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中國區專屬CEA架構有助於提升集成度30%,降低成本40%;聚力推進“智能駕駛”科技創新,計劃2026年推出L2組合駕駛輔助,通過點對點領航輔助和多場景泊車輔助等智能技術進一步提高新車的競爭力。
在運營模式方面,一汽-大眾將積極探索捷達品牌本土化運營新模式,引入中國本土優勢資源,推動品牌、商品、生態、治理模式全面煥新。此外,一汽-大眾三品牌協同加速出海,實施“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三步走策略,實現國內國際雙輪驅動,塑造中國製造業高質量出海新形象。
一汽-大眾首批出口車輛已於2025年9月28日從上海港發往中東地區,共554輛邁騰、速騰車型,計劃於11月在中東上市。此次出口標誌着中國合資汽車品牌首次進入中東市場,也是一汽-大眾海外事業從“0到1”的歷史性突破。
此外,一汽-大眾還發布了“創·享之道”企業文化3.0:以“一汽-大眾,一起出眾”作為全新企業文化核心,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標杆”為全新願景,以“造價值經典汽車,創智慧出行生態,促人車社會和諧”為全新使命,以“誠信創造價值,尊重成就共贏”為核心價值觀,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長期主義、利他主義”的經營哲學,和合共生,一起出眾。
“在中國,為中國”,作為長期主義的一汽-大眾以真心實意獲得3000萬用戶的寵愛,這是不同於其他車企的榮耀,給予一汽-大眾底氣和力量,向新發力,向質前行。而個別自主品牌和新勢力或在銷量、或在一些智電技術上的趕超,激發一汽-大眾從“大眾”到“出眾”蛻變的鬥志,志在2030年實現效益領先、規模領先、研發領先、產品領先以及管理領先。
中國汽車工業史在合資與自主競合中不斷續寫新篇章。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日新月異。
點評
一汽-大眾是功力深厚但需要適應市場新規則的實力派。國內首家產銷突破3000萬輛的乘用車企,顯示出這家合資車企在華的根基深厚,國民認可度高,擁有歷經時間驗證的品牌信譽、強大的德系製造工藝和龐大的市場保有量。但是,在澎湃的電動化科技與前沿的智能化科技的新賽道上,一汽-大眾一時無法成為新汽車時代的領頭羊,不過,其在智電賽道上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並存在從“大眾”到“出眾”的可能性。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