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現在的世界形勢讓人脊背發涼,尤其是以色列和伊朗的衝突越來越升級,感覺隨時可能點燃更大的火藥桶。看看2025年的情況,以色列在年初就對伊朗核設施和軍事目標發動了一系列打擊,伊朗那邊也毫不示弱,直接回擊了好幾輪導彈襲擊。
舉個例子,6月13日以色列空軍出動上百架戰機,針對伊朗的福爾多和納坦茲這些地方進行轟炸,摧毀了部分濃縮鈾設備和導彈基地。伊朗馬上就用高超音速導彈反擊以色列的海法港,那裡的石油設施和船隻直接中斷運作了好幾天。
整個衝突從4月開始就沒停過,先是伊朗發射300多枚導彈和無人機回應以色列對大馬士革領事館的空襲,然後7月底以色列在德黑蘭暗殺了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伊朗最高領袖下令報復,導致10月又一輪大規模導彈交換。
10月26日以色列打擊了伊朗20多個軍事點,殺了4名士兵,還破壞了導彈工廠。國際原子能機構在5月底的報告里說,伊朗的濃縮鈾庫存已經超過9000公斤,其中接近武器級的部分有440多公斤,足夠在短時間內搞出幾枚核彈頭。機構檢查員因為戰火根本進不去那些地下設施,只能靠衛星和外部監測猜測裡面在幹嘛。
附近還檢測到放射性污染和小型地震,專家們大多覺得這是伊朗在加速核研發,而不是單純的設施損壞。俄羅斯和中國在背後給伊朗提供技術支持,美國則全力幫以色列,這不就是大國博弈的代理戰嗎?全球軍費開支在2024年就飆到2718億美元,比前一年漲了9.4%,創了歷史新高。
美國核支出一個人頂了全球一半,568億美元,用來升級導彈和轟炸機。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首次用金扎爾高超音速導彈實戰,速度10馬赫,能帶核彈頭,直接炸了基輔附近的倉庫。英國也下血本,6月宣布造12艘核潛艇,投150億英鎊升級核設施,還新建6家工廠生產遠程導彈,總共採購7000枚本土武器。
法國、德國、印度這些國家的軍費都漲了15%以上,中國核彈頭從2019年的250多枚漲到2025年的600多枚,包括部署東風-41洲際導彈。全球核支出2024年破1000億美元,2025年估計更高,因為大家都在擴充庫存。印巴衝突的例子告訴我們,兩個有核的國家打起來根本不講道理,隨時可能擦槍走火。
再來說說當前局勢和一戰二戰前的相似點,你知道嗎,很多專家都覺得現在跟那時候太像了。一戰前,英國作為老大面對德國的工業崛起,德國想分一杯羹,結果殖民地分配不均就鬧翻了。二戰前,美國大蕭條通過加關稅轉嫁危機,日本和德國為了資源擴張領土。
現在,美國覺得中國在供應鏈上太關鍵了,尤其是稀土和製造業,美國從2024年9月到2025年1月連續加征關稅,把平均稅率提到13-14%,想讓工業迴流本土。這不就是保護主義抬頭嗎?貿易戰讓全球經濟失衡,中國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4%,美國赤字堆積,大家都想自保,結果摩擦越來越多。
聯盟體系也固化了,一戰是三國協約對三國同盟,二戰是同盟國對軸心國。今天,俄烏戰場北約給烏克蘭砸了上千億美元武器,俄羅斯和伊朗共享導彈技術,中東以色列的行動美國全力背書,日本軍費連續13年增長,買F-35戰機突破戰後限制。亞太這邊,美國推動AUKUS聯盟,給澳大利亞核潛艇技術,刺激中國周邊緊張。
俄羅斯和中國加強合作,伊朗和朝鮮加入,形成一個反西方軸心,跟一戰前的中央同盟國差不多。軍備競賽更明顯,一戰前各國比海軍,二戰前德國重整軍備,現在美俄廢了中導條約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中程導彈隨便造。美國軍費快破萬億美元,俄羅斯在烏克蘭花的錢快速上漲。
霸權挑戰也一樣,一戰二戰都是新興國挑戰老牌帝國,現在美國覺得中國強大了就不安,雖然中國沒想取代,但美國總用自己的邏輯猜別人。冷戰後美國獨大,現在多極化趨勢讓它更焦慮,搞代理戰在中東和歐洲試探底線。印巴的核摩擦證明,擁核不等於和平,印度那種國家有核彈更讓人擔心無理開戰。
從X上的討論看,大家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擔心越來越實打實。有人說以色列和伊朗的導彈對轟已經像開端了,伊朗首都2025年6月多處冒煙,以色列大規模轟炸核和軍事點,殺了伊朗科學家和軍官。另一些帖子提到,如果中國動台灣,海陸登陸會損失慘重,但以色列伊朗衝突沒引發全球戰,俄烏也沒擴散到歐洲全境。
俄羅斯調整核政策,允許在盟友受威脅時用戰術核,北約圍着俄羅斯邊境,這不就是一戰前絕對賭注嗎?還有人指出,現在的聯盟更像一戰前的臨時聯姻,國家間合作不是因為共同價值觀,而是利益交換,比如俄羅斯伊朗朝鮮中國軸心對美歐日印。
全球民調顯示,美國和西歐多數人覺得十年內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俄羅斯緊張是最可能原因。專家報告說,2035年世界可能面臨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軸心挑戰西方,核風險上升,因為軍控機制崩了。
SIPRI年鑒2025版說,新核軍備競賽在興起,軍備控制弱化了。經濟上,美國中國貿易戰從2018年就開始,關稅互相加到125-145%,影響製造商和經濟增長,中國應聲放緩,美國中產受打擊。
歷史教訓是,貿易不均和保護主義間接點燃二戰,現在供應鏈中斷和脫鉤斷鏈讓情況更糟。俄羅斯烏克蘭衝突是美俄代理戰,背後歐盟北約利益糾纏,中東以色列侵略是美中俄在中東博弈,美國還慫恿日本擴軍,印巴開火,想在亞太圍堵中國。這些小衝突背後是大國和小國集團的利益共同體,跟二戰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