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作者:陳曦(商務部研究院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10日閉幕,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額達834.9億美元,比上屆增長4.4%,創歷史新高。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進博會自誕生之初便承載着非凡的使命,它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之勢而行,8年來成就一場場全球經貿合作盛宴,成為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並與世界共享市場機遇的莊嚴宣示與生動實踐。
11月6日,中國援莫農業專家組獸醫專家向莫桑比克農業研究所技術人員講解中國捐贈的試劑盒使用方法。新華社發
進博會是中國深化制度型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實踐前沿。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核心是制度型開放。為保障進博會越辦越好,中國政府在展品通關、稅收優惠、知識產權保護、市場准入等方面持續推出創新舉措,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改革成果。這些實踐為中國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壓力測試場”和“改革助推器”,加速了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的轉變,進一步提升了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進博會是中國鏈接全球資源、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平台。在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進博會發揮着關鍵的“穩定器”與“連接器”作用。通過引進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和先進技術,進博會有效彌補了國內產業鏈短板,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博會超越了商品交易場所這一範疇,吸引着全球頂尖企業攜帶最新技術和產品參展,成為知識、技術和理念交流碰撞的高地,為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注入外部動能,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11月7日,在第八屆進博會國家展斯里蘭卡館,展商(左一)推介錫蘭紅茶。新華社發
進博會是中國優化供給結構、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不斷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進博會匯聚全球“尖貨”與“優品”,從智能製造的精密設備到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從前沿的醫療科技到獨特的文化服務,它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商品和服務,也倒逼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進博會是中國宣示開放決心、凝聚全球共識的國際公共產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成功舉辦的一屆又一屆進博會,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和堅定決心。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之時,進博會依然規模不減、熱度不降,當之無愧成為全球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的“快車道”和信任中國開放政策的“試金石”。進博會也用實際行動駁斥了“脫鉤斷鏈”的雜音,體現了中國“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國擔當,成為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
第八屆進博會正值“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即將開啟,未來將是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五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地位更加凸顯、任務更加艱巨,進博會需更好地承擔起國際公共產品職能並發揮戰略支點作用,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倡議。
在戰略導向上,服務新發展格局,錨定開放新坐標。“十五五”時期,中國的發展將更加立足於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並依託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現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強大引力場作用。進博會需進一步發揮其鏈接內外循環的優勢,更精準地服務於國內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成為國內市場需求趨勢向全球釋放的“風向標”。
在制度創新上,對標高標準規則,塑造開放新優勢。“十五五”時期將是中國制度型開放邁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關鍵期。進博會應積極在數字貿易、綠色發展等領域進行風險可控的試點和探索,並展示和推廣國際先進標準,推動國內相關行業加速對標,促進國內外標準互聯互通。
在能級提升上,拓展功能內涵,構建開放新生態。為服務“十五五”時期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進博會應強化“展會+投資”功能,將商品展示與產業招商更緊密結合,加快推動展品變商品、參展商變投資商;拓展“展會+創新”功能,逐步成長為全球最新科技成果和產業思想的策源地、交流地;深化“展會+人文”功能,促進國家形象展示、文化交流與經貿合作相輔相成,夯實開放合作的全球民意基礎。
八載砥礪前行,進博會已從一顆創新的種子,成長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中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如今,“十五五”時期的宏偉畫卷正待鋪展,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我們也堅信,進博會這把“金鑰匙”,必將在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征程中,開啟更多機遇之門、合作之門,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動力,為變亂交織的世界貢獻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的華章。
《輕新聞報導》(2025年11月11日16版)
[ 責編:邢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