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果然變臉了,美國對中國打出最敏感的一張牌

台軍售重啟,美台交易明碼標價,台灣成了談判籌碼

最近美國又向台灣出售武器,這筆交易金額為3.3億美元,主要用於維修F-16和C-130飛機的零部件,這件事聽起來並不新鮮,但時機有些奇怪,就在釜山會晤結束幾天后,特朗普政府便宣布了這項決定,此前幾個月美方一直對台施壓,限制其領導人過境、避免高層軍事接觸,甚至暫停了4億美元的軍售計劃,現在突然鬆口,顯然並非出於對台灣安全的考慮,而是另有其他意圖。

這其實是個老套路,去年夏天為了讓中美高層見面,美國把跟台灣的互動全都降低了級別,會談一結束,才過兩週,就馬上放行對台軍售,這種做法就像開開關關,需要的時候打開,不需要就關上,台灣那邊還以為關係變好了,實際上美國祇是按照自己的步調行動,他們不把台灣當作夥伴,只當成工具,想用就用,不用就丟在一邊。

更關鍵的是,這次軍售還帶著一筆大生意,從今年四月起,美國給台灣加了20%關稅,兩邊一直談不攏,最近美方提出一個數字,要求台灣承諾投資3500億到5500億美元,這數目比台灣的GDP高出好幾倍,而換來的回報只是修理飛機用的零件,美國公司比如洛克希德·馬丁就靠賣這些零件賺錢,整個供應鏈也跟著轉起來,說白了這不是在幫台灣搞防禦,根本是在幫自己的企業掙錢。

台灣在這盤棋中扮演的角色,算不上真正的盟友,更像是一個可以調整的籌碼,美國用它來向中國施加壓力,製造區域緊張局勢,順便獲取經濟利益,韓國和日本過去也簽署過類似的協議,但它們有國家財政作為支撐,台灣卻沒有能力承擔如此巨大的資金投入,美國對此心知肚明,他們並不指望台灣能拿出多少錢,而是想讓台灣一直處於欠下人情的位置,這樣才方便繼續控制局面。

這種做法越來越普遍了,特朗普那種行事風格還在延續,國際關係就像做生意,軍售是定金,投資是尾款,不講道德,只算成本收益,美國認為給台灣發一些武器信號,政治風險不大,經濟上能賺幾千億,台灣方面無論怎麼表態、怎麼配合,節奏完全掌握在美國手裡,不是因為台灣本身有多重要,而是美國要用它來和中國談條件。

我確實有些感慨,台灣地區一些人總覺得自己是美國的戰略夥伴,實際上美國祇把台灣當作提款機和緩衝墊,台灣這邊喊著要安全,美國那邊早就盤算好了,給台灣一些零件讓台灣覺得安全些,再逼著台灣簽下高價投資協議,這樣兩邊都能賺到錢,台灣的決策者要是真看不明白這一點,以後還會被反复壓榨,美國從來不在乎台海穩不穩定,他們要的是可控的不穩定狀態,讓台灣永遠離不開他們,永遠有求於他們。

說到底遊戲規則早就定好了,台灣不是玩家只是籌碼,軍售不是援助而是交易,投資不是合作更像敲詐,美國不缺朋友只缺能替他們扛事又能掏錢的小弟,台灣現在的位置說好聽叫戰略支點,說難听就是待價而沽的商品,誰相信美國真心在乎台灣安全誰就會輸。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