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躍局限,前兩艦難堪大任
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真是從頭學起,一步一個腳印。遼寧艦2012年9月入列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是里程碑,可它那滑躍式甲板,從一開始就讓人捏把汗。排水量才6萬噸出頭,搭載的殲-15戰機起飛得減重不少,燃料彈藥帶不全,作戰半徑就縮水了。
想想看,飛機勉強衝上天,效率低不說,還只能三架同時放飛,預警機也只能靠直升機湊合,視野窄得像管窺蠡測。山東艦呢,2019年12月服役,國產化了,排水量加到6.6萬噸,滑躍軌道弧度調了調,能多塞幾架飛機,總數44架左右,可本質上還是老一套,續航力弱,遠海一趟就得頻繁補給,菲律賓海域轉悠轉悠就得回家歇著。
![]()
美國的那些專家,逮著機會就敲打。像前太平洋司令部情報官員卡爾·舒斯特,2025年1月在RealClearDefense上發文,直說中國航母航空力量在前進,可遼寧和山東的這些毛病,擺明了在高強度對抗裡吃虧。他點名了放飛速率低,飛機配置少,實戰中跟美軍11艘核動力航母比,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其他智庫也跟著附和,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布萊恩·哈特就提過,前兩艘得依賴陸基支援,脫離不了近海圈子,第二島鏈那邊基本玩不轉。中國海軍自己也清楚,從遼寧艦練兵開始,就在南海東海反复磨合,積累經驗,可美日總愛拿這些說事,覺得第一島鏈還穩得住。
![]()
其實前兩艦的這些局限,根子在技術起步晚。滑躍式是蘇聯老路子,遼寧艦改裝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本來就帶點二手味,船齡一長,維護成本直線上升。山東艦雖是全新造的,但沒彈射器,重型飛機滿載出擊?門都沒有。
2025年6月雙艦在太平洋演習,靠近日本和關島,美媒大肆炒作,說中國戰機逼近日本偵察機,東京還發了抗議。可專家們私下里樂見其成,覺得這兩艘續航短、效率差,頂多練練手,美軍兩艘常駐航母就能壓住。
![]()
舒斯特在6月星報專欄裡寫,中國海軍在成長,但前兩艦的短板,讓美日還有迴旋餘地。接地氣點說,這就像你開輛老車上高速,別人開新款SUV,總覺得你跟不上趟,可中國海軍沒急著換代,而是先把基本功練紮實,遼寧山東這些年跑了多少海裡,官兵們摸索出多少門道,現在回頭看,都是寶貴的家底。
電磁騰飛,福建艦改寫規則
![]()
轉眼到福建艦,這艘8萬噸級的大傢伙,2022年6月下水,2024年5月首航,2025年5月第八次海試累計出海超百天,11月5日在海南三亞正式入列,標誌著中國海軍跨入三航母時代。排水量直奔8萬噸,甲板316米長,平直設計加三台電磁彈射器,這下子可不一樣了。
艦載機能上75架,實際配置殲-15T、殲-35隱身機、空警-600預警機,直-18直-20反潛直升機一應俱全。電磁彈射讓飛機滿載沖天,放飛效率蹭蹭上漲,不再限三架起步,預警機巡航2800公里,視野開闊得像換了雙眼睛。相比前兩艦的滑躍老路,這簡直是脫胎換骨,作戰半徑拉長,打擊力翻倍。
![]()
美國專家一看這陣勢,臉色就變了。舒斯特在2025年10月CNN報導裡直言,福建艦蠶食了美軍的技術優勢,他估算其作戰能力只到尼米茲級的60%,還挑刺說著陸區長、甲板角度窄,回收飛機空間小。可這話裡多少酸味,他自己也承認電磁彈射是關鍵突破,中國艦載機起飛方式追上來了。
其他媒體像紐約時報11月7日報導,福建艦規模和能力接近美國水平,啟動第四艘航母的動靜,更是讓五角大樓坐不住。布萊恩·哈特在新華網訪談中說,這艘能帶固定翼預警機,脫離陸基就能在第二島鏈撒歡,遠海部署不是夢。
![]()
三航母時代,太平洋新平衡
福建艦一入列,中國海軍就穩穩邁進三航母時代,遼寧山東加福建,輪換部署不成問題,2025年11月7日南海適應性航行就啟動,電磁彈射滿負荷測試,殲-35掠過浪尖。
未來看,本世紀30年代,四五艘航母不是夢,004型已在上海江南廠鋪龍骨,核動力呼之欲出。排水量續航全升級,艦隊規模追美軍11艘雖遠,但對中國周邊權益維護,夠用了。
![]()
美國反應呢,Fox News11月6日說,福建入列是北京軍改里程碑,挑戰美影響力,CNN酸道中國經驗少,可也得認,電磁彈射讓艦載機滿載出擊,太平洋力量再平衡。舒斯特在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11月11日訪談,點出福建前彈射長,飛機風險高,可他也寫,三艦齊上,美軍威脅減弱,五角大樓得重估策略。
![]()
未來呢,中國海軍光明,核動力一上,續航無限,艦隊4-5艘,太平洋東方聲音響亮。美日那些悲觀論調,站不住腳,舒斯特文章雖多,可曲線圖顯示中國躍升。 DW11月7日報導,中國閉差距穩,海軍現代化新章。總之,三航母時代不是吹,實打實的力量,讓美日最後一絲希望,灰飛煙滅。中國海軍揚帆,東方雄起,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