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如何重塑未來人居?這場論壇上,他們給出答案

新質生產力如何重塑未來人居?這場論壇上,他們給出答案 -

11月5日,以 “智慧空間重塑” 為主題的 “2025第二屆新質生產力賦能未來人居發展論壇” 在北京隆重舉辦,主旨對話環節備受關注。

他們跨越行業邊界,共同擘畫一幅“新質生產力”賦能下,未來人居場景化應用的宏偉藍圖。

中房報記者 李葉 北京報道

當“新質生產力”的浪潮席捲各行各業,我們未來的家與城市空間將如何被重新定義?

11月5日,以 “智慧空間重塑” 為主題的 “2025第二屆新質生產力賦能未來人居發展論壇” 在北京隆重舉辦。其中,以 “智慧空間重塑——新質生產力賦能未來人居場景化應用與實踐探索” 為核心的主旨對話環節備受關注。

該對話由騰訊科技資深專家、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王鵬主持,華潤置地科創與智數部副總經理陳振連、金茂綠建副總經理侯茂林、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行業總經理曲允瑞、萬華生態集團副總裁兼萬華生態新家裝集團總裁劉湘文等重磅嘉賓齊聚一堂,他們跨越行業邊界,共同擘畫一幅“新質生產力”賦能下,未來人居場景化應用的宏偉藍圖。

華潤置地陳振連:房子要像智能汽車以 “需求適配” 打造一體化智慧體驗

新質生產力如何重塑未來人居?這場論壇上,他們給出答案 -

華潤置地科創與智數部副總經理陳振連

“我們要打造的不是鋼筋水泥的房子,而是像智能汽車一樣的綜合智能產品,整合各類優質家居品牌,避免碎片化體驗,給業主提供一體化服務。”華潤置地科創與智數部副總經理陳振連直言。

他分享了華潤置地在多元空間智慧化建設與運營方面的實踐成果。

在購物中心領域,華潤置地打造的 “智慧購物中心” 系統已歷經多輪迭代。通過輸入 “客戶舒適溫度、CO2含量、營業時間” 等基礎條件,系統可通過算法自動控制照明、空調主機等設備的開啟、關閉與調節,實現精準節能。

“一個大型購物中心年耗電量約一兩千萬元,目前試點項目已實現10%~20%的節能率,對全國的購物中心而言,既是顯著的成本節約,也為國家節能降碳貢獻力量。” 陳振連說。

在社區與住宅領域,華潤置地以 “三好十二優” 體系為核心推進智慧化。不同於過往 “遙控替代手動” 的淺層智慧家居,當前更聚焦 “需求適配”:一方面升級語音控制,通過大模型與智能體提升設備交互體驗;另一方面挖掘剛需場景痛點,例如針對冬季熱水器冷水問題優化節能加熱模式。

在城市運營領域,華潤置地已擺脫 “掃地、運垃圾” 的傳統模式,依託數字化、智能化體系實現空間監測、自動識別、智能派單,極大提升處理效率,形成 “建設+運營” 一體化能力,也獲得了政府層面的認可。

海爾空調曲允瑞:智慧化生活空間需生態夥伴共同創造

新質生產力如何重塑未來人居?這場論壇上,他們給出答案 -

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行業總經理曲允瑞

“海爾已不是傳統的製造企業,而是物聯網生態企業。” 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行業總經理曲允瑞的開場白,直接點出了這家傳統製造巨頭在新時代下的轉型方向。

曲允瑞坦言,海爾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戰略轉型。如今的海爾空調,在內部被稱作“空氣產業”,緣何改變這一硬件產品的名稱?曲允瑞給出明確答案:“我們做的是改善空間場景中的空氣、能源和相關要素的解決方案,海爾已轉型為解決方案平台。”

曲允瑞詳細闡述了海爾空調的轉型路徑:“在B端戰略合作這麼多年,一直沿着集團戰略指導進行轉型,從產品智能化,向場景智能化以及生態智能化轉變。”

這種技術能力正是新質生產力在行業中的具體體現。海爾通過原創科技的持續創新,將傳統的空調產品升級為全屋空氣解決方案,實現了從製造向創造的轉變。

不過,曲允瑞也透露了當前行業合作中面臨的難題。“大多數地產商把海爾當成集成部件供應商,而並非完整解決方案平台。”

他進一步解釋說,海爾空調的智能化產品有自清潔、凈化、智慧風感等功能,在場景化方案中還有天氟地氟系統、五恆系統及全屋智慧空氣解決方案,但這些優勢在當前的集采模式下很難完全體現並發揮優勢。

這一觀點揭示了當前房地產供應鏈體系與新質生產力要求之間的不匹配。房地產行業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採購和評價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技術創新價值的充分發揮。

面對行業現狀,曲允瑞非常贊同戰略合作夥伴“共研共創”。他認為,好房子需要“更多的整合供應鏈來做綜合解決方案”,一起幫助房地產商解決用戶需求。企業不應再視自身為孤立的競爭單元,而應成為開放生態中的價值節點。

騰訊研究院王鵬:呼籲構建“人機友好無障礙”新標準

新質生產力如何重塑未來人居?這場論壇上,他們給出答案 -

騰訊研究院資深專家、正高級城市規劃師王鵬

“當前地產行業正站在城市與技術協同進化的關鍵轉折點。”騰訊研究院資深專家、正高級城市規劃師王鵬如是說。

王鵬認為,行業正從增量開發轉向存量運營,未來需依託具備感知、計算、決策能力的空間要素,以數字化實現資源的高效精準匹配。“場景是空間與技術結合的新平台,”他強調,“城市的空間正成為科技轉化的試驗田,需要技術企業、建造方與運營商共同協作。”

他進一步表示,人工智能與空間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顛覆“空間是固定不動產”的認知。以柔性建造技術為例,說明未來城市的區位、功能和形態都可能實現動態演化,城市將真正進入可編程、可重塑的發展階段。

然而,這一願景的落地仍面臨現實挑戰。王鵬表示,智慧空間的建設並非單點技術的突破,而是建築、社區、城市各層級分布式系統的聯動。他指出,目前行業仍面臨充電接口、數據協議等基礎標準不統一的現實問題,成為制約效率提升的瓶頸。他呼籲產業鏈各方打破壁壘,推動開放協同的生態構建。

面對未來城市中智能體(如服務機器人)大規模參與運營的趨勢,王鵬提出了一個頗具前瞻性的議題:“我們過去為人設計的空間,對機器人並不友好。”他以物業場景為例,指出輪式機器人常因台階等物理障礙受限,而雙足機器人雖能跨越障礙,卻因技術複雜、成本高昂難以普及。

對此,王鵬提出“人機友好無障礙”新理念,通過構建通用無障礙環境,既服務輪椅使用者,也為機器人規模化應用鋪平道路。“無障礙不再是公益訴求,而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路徑,”他解釋,“一個消除台階、平坦連貫的空間,能讓輪式機器人實現24小時跨樓層巡邏、保潔,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他現場發起倡議,呼籲地產、科技、設計等領域企業共同參與“人機友好無障礙社區”團體標準的制定,推動空間設計從“為人服務”向“為人與智能體共融服務”轉型。

儘管技術不斷演進,王鵬始終強調“好房子”是智慧理念落地的根本載體。他總結道,“智慧空間既是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平台,也是智慧城市的物理終端。唯有通過場景的持續開放與協同創新,才能讓技術真正賦能於人,重塑未來人居體驗。”

金茂綠建侯茂林:以“五衡”科技系統為核心 構建舒適綠色智能家園

新質生產力如何重塑未來人居?這場論壇上,他們給出答案 -

金茂綠建副總經理侯茂林

“‘好產品’的根基在於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通力協作,唯有將每個環節打磨至最優,才能回應時代對‘好房子’的呼喚。” 金茂綠建副總經理侯茂林分享了他在科技賦能住宅領域的實踐與思考。

侯茂林直言,儘管近年來市場環境充滿挑戰,但市場對於真正“好產品”的認可度依然存在。只要沉心打造優質產品、提供出色體驗,客戶依然願意為之買單。

金茂綠建作為中國金茂旗下科技研發與創新賽道拓展的前沿平台,為金茂的“金玉滿堂”系列住宅產品提供全套的“五衡”科技系統解決方案。在其多元化的業務版圖中,科技系統始終是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

“在行業步入存量時代的背景下,金茂綠建正通過綠色能源技術與智能化系統深度融合,重新定義‘科技住宅’的內涵,致力於為客戶提供‘舒適’與‘綠色’兼備的高品質居住體驗。”侯茂林表示。

在舒適體驗打造上,金茂綠建整合多種技術,構建了一套綜合控制系統,能夠精準調控室內的溫度、濕度、噪音等環境參數,旨在為用戶提供差異化、極致的居住感受。在綠色節能領域,金茂綠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重點推廣地源熱泵、新型熱源塔熱泵、空氣源熱泵等新型清潔能源技術。

實現這一“舒適體驗”與“綠色效能”平衡的關鍵,在於智能化系統。在侯茂林看來,智能化是連接“能源端”與“用戶端”的關鍵紐帶。無論是主機的輸出功率還是水泵的運行頻率,這些關乎能耗控制的關鍵參數,都可以通過算法與物聯網技術進行智能調節,以尋求最佳平衡,確保用戶體驗。

“除了智能化手段,金茂綠建還整合應用了地熱技術、自研的空氣過濾技術,以及源端的自研熱泵產品等多項創新技術。”侯茂林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這種“多技術疊加+智能化”的融合模式,最終實現三重價值:在社會層面,踐行綠色節能,產生積極的環境效益;在運營層面,幫助主體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而最核心的,是為客戶帶來感受直觀、體驗出眾且遠超尋常的舒適居住環境。

萬華生態劉湘文:用綠色工業化定製整裝叩響未來家居之門

新質生產力如何重塑未來人居?這場論壇上,他們給出答案 -

萬華生態集團副總裁、萬華生態新家裝集團總裁劉湘文

當行業聚焦於空間內部的智能化時,萬華生態集團副總裁、萬華生態新家裝集團總裁劉湘文則將目光投向了更根本的維度——空間本身的生產方式。

萬華生態從MDI下游應用研發起步,核心業務聚焦於兩大板塊:綠色建材與綠色工業化定製整裝。

在綠色建材領域,萬華生態已是全球最大的綠色無醛添加人造板材生產商。

綠色工業化定製整裝的變革發生在十年前,萬華生態敏銳地預見到中國房地產將步入存量房時代,並精準捕捉到其中的核心痛點:“老房子的翻新裝修,核心訴求是要拆完能馬上裝,裝完能馬上住。”

這要求裝修過程必須滿足:極致環保(零甲醛)、無粉塵噪音、以及具備長生命周期的可拆卸與可維護性,傳統裝修方式顯然無法勝任。萬華生態通過十年投入巨資,構建了一個能鏈接C端消費者、設計師、生產製造商與交付服務商的數字化產業互聯網平台。

“我們把家拆解成12個大模塊,”劉湘文闡述其核心模式,“每一個模塊,如集成衛浴、整體廚房、卧室、客廳等,都可以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柔性設計和定製。”這種“樂高式”的裝配理念,依託於其在山東、河南等地布局的、產能堪稱全球之最的超級工廠——年產50萬套整體衛生間、45萬套整體廚房、30萬套牆頂地空間整家。

在城市與社區更新層面,劉湘文則分享了一個更具開創性的實踐。2023年,萬華生態聯合了綠色建造、家居、裝修、金融、運營及數字城市等六大產業的頭部企業,組建了一個 “城市更新產業聯合體”。

“在中國,規劃、建設、運營這些環節被拆得七零八碎,很難統籌,數據和協議無法打通。” 而這個聯合體,正試圖以市場化的力量,打破這種壁壘。他們圍繞一個具體的更新項目,從綜合能源改造、外牆翻新、內里肌理重塑,到基建乃至最終商業業態的運營,進行全鏈條打通。

從一個解決材料環保問題的綠色製造商,到一個用工業化、數字化手段重塑空間生產方式的革新者,再到一個試圖整合產業鏈、叩響未來城市之門的探索者,萬華生態在劉湘文的闡述下,展現出一條清晰的、不斷升維的發展路徑。

本次論壇由中國房地產報社主辦,中國城市與區域治理研究院、京東集團、36 氪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匯聚行業精英共探新質生產力與未來人居的融合路徑。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