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信掀開歷史疑雲,四十五載名譽之爭,一書信能否洗清烈士污名?

1980年深秋的北京,一位白髮將軍在晨光裡攥著報紙,粟裕的手指停在標題上,“劉疇西是叛徒”,這名字一出來,他眉頭就擰緊了,轉身抓起鋼筆,沒怎麼想就寫下,“此文不實,速報中辦”,秘書接過去時看見,將軍的臉色沉得不像平常。

二十天后,信到了中南海,誰也沒料到,這張發黃的紙,會惹出幾個月的檔案清查,外面開始問,當年紅十軍團垮了,當軍團長的劉疇西有沒有擔起責任,為什麼粟裕會這麼較真。

1934年冬天,皖南山區的風裡帶著硝煙,六千紅軍被王耀武的部隊逼得沒路可走,粟裕和劉疇西站在譚家橋高處,眼前是敵軍一個補充旅,尋淮洲說打快點,劉疇西卻非要用剛編來的本地兵打頭陣,他說我的兵我了解,槍一響,那些沒練透的戰士在平地上倒下,一千多人沒了,粟裕第一次沖劉疇西搖了搖頭。

一個月後,撤退路上矛盾更明顯了,粟裕說輕裝快走,劉疇西卻三次下令歇腳,戰士們實在撐不住了,他硬是停在雪地裡不動,方志敏趕來催,粟裕只說了一句,得趕緊走,沒人料到,這竟是他們見的最後一面,四天后,敵人合圍,方志敏被抓,劉疇西最後在牢裡開了槍。

指揮失誤是失誤,叛變完全是冤枉,粟裕晚年總這麼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反複查過檔案,確認劉疇西一句機密都沒說,可1980年那篇文章一出來,就像一根釘子扎在他心上,劉家後人等著烈士證明拿撫卹金,可谁愿意跟叛徒的家人來往呢。

最終文件下來時,粟裕正看著院裡的雪,他叫人把補助金趕緊轉給劉家,對記者一句話也沒說,老警衛員記得,那天將軍沒碰公文,一個人在雪地裡走了半宿,他大概想起了一九三五年那個清晨,劉疇西在刑場上最後喊的那句革命終會勝利,那時候的子彈,可不管誰對誰錯。

如今翻開烈士名錄,劉疇西的名字還是那幾個字,可那封1980年的信,讓這事多了一層意思,有些真相,得用一輩子去弄清楚。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