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打到1951年春天,第五次戰役已經是志願軍跟聯合國軍拼得最凶的時候。這場戰役從4月22日開打,一開始志願軍推進得還行,到了漢江以南一帶。但聯合國軍那邊,李奇微當司令,用上了機械化部隊加空軍的戰術,速度快,火力猛,很快就把志願軍的一些部隊給分割包圍了。
志願軍第60軍180師就攤上了這麼個倒霉事兒,他們的任務是阻擊敵軍,掩護主力部隊和傷員往北撤。部隊打了好幾天,補給線斷了,糧食彈藥都不夠用,士兵們體力也快耗光了。
5月23日左右,敵軍從東邊和西邊包抄過來,180師的右翼暴露了,很快就陷入包圍圈。師長鄭其貴一看形勢不對勁,知道硬扛下去全師可能都得搭進去,就決定分批撤退,先保住師機關這些指揮核心。
180師這支部隊歷史不短,師長鄭其貴從1929年參加革命軍,經歷過長征、抗日和解放戰爭,算得上老資格。但這次戰役,敵軍裝備太先進了,坦克飛機輪番上,志願軍靠步兵和輕武器頂着,壓力山大。5月25日早上,鄭其貴把軍務科長張傑叫來,交代他帶師第二梯隊往馬坪里轉移。這個梯隊有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和直屬單位,總共440多人,都是部隊的骨幹。
要是這些人都保不住,180師就算沒了重建的底子。張傑也是老兵,作戰經驗多,鄭其貴對他挺信任。張傑接任務沒多廢話,就開始組織人手。他把隊伍分成四個連隊,每個連配上聯絡員,確保行軍時不散。還檢查了大家的裝備,只帶必需品,輕裝前進。原計劃是白天走,但張傑一看敵機飛得勤,開闊地容易暴露,就改成黃昏出發。這麼一變,其實是違了上級命令,但事實證明救了大家。
隊伍在天黑後從北培山附近起步,那天正好下大雨,路滑得要命,敵機的視線也給擋住了。聯合國軍地面巡邏因為天氣減了,這算是個機會。張傑在前頭用地圖和指南針帶路,隊伍保持間距,悄悄往馬坪里方向挪。路上碰上個受傷的護士長,叫張道華,腿傷走不了,張傑讓人用擔架抬着她一塊走。不能扔下同志,這是部隊的規矩。雨夜行軍雖說隱蔽,但困難多,有人差點滑倒,張傑提醒大家小心。
走了幾個小時,凌晨到馬坪里,找了個廢棄村子歇腳。戰士們擠在屋檐下,吃點剩乾糧,喘口氣。但沒多久,偵察兵報告敵軍靠近村子。張傑馬上召集幹部,決定自己帶十個人去引開敵人。他選了十個戰鬥力強的,帶輕武器,朝敵軍方向摸去。敵軍果然追他們,張傑邊撤邊打,故意慢點,把敵人拉遠。
主力藉機繞開,繼續進山。地形更複雜,大霧起來了,能見度低,大家用繩子連着走,防走散。有個戰士踩空摔坡下,腳踝扭了,張傑帶人下去找,背他回隊伍。隊伍走了40里山路,到一個小山村。天快亮了,張傑想歇會兒,但偵察兵又說敵軍近了。他讓隊伍分成小組,分散突圍,用聯絡兵傳消息。
到最後一道防線,有人踩斷樹枝,暴露位置。敵軍打照明彈,炮火跟上。這時遠處志願軍炮聲響了,是友軍支援。張傑抓機會,帶大家衝過去,終於跟179師536團2營接上頭。這次突圍從5月25日開始,到28日左右結束,師機關保住了,算是個小勝利。但180師主力損失大,超過5000人陣亡或失蹤。
鄭其貴和副師長段龍章因為指揮問題,後來接受審查,被調離崗位。這事兒在部隊里引起反思,主要是接應不力和情報不準導致主力被圍。話說回來,張傑的行動給180師留了條活路。要不是他隨機應變,師機關那些人很可能全栽在包圍圈裡。
歷史上看,保住指揮核心在戰爭中挺關鍵,二戰時盟軍敦刻爾克撤退,也是先救人,後反攻。180師這回類似,機關突圍成功,讓部隊有重建機會。1951年10月,180師補充了川東、川西、川南的基幹團,戰鬥力慢慢回升。到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180師又上陣,殲敵幾千人,擴大了陣地。張傑的表現在部隊傳開,他繼續干軍務工作。
這場突圍暴露了志願軍在第五次戰役中的問題。聯合國軍用磁性戰術,機動性強,志願軍補給跟不上,通信也落後。180師阻擊時,左右翼友軍撤得早,留他們孤立。敵軍坦克和空軍配合,志願軍反坦克武器少,陣地守不住。5月26日,主力試着突圍,向西北衝擊,但敵軍高地機槍陣地堵着,衝鋒多次失敗。
部隊用煙幕彈掩護,士兵往前爬,但炮火太密,傷亡加劇。部分小組繞過哨所,但主力卡在河谷。敵軍坦克沿江推進,志願軍火箭筒攻擊效果一般。陣地士兵挖防空壕,躲空襲。聯合國軍廣播勸降,志願軍保持紀律。山林轉移避開開闊地,敵軍照明彈亮夜空,行動受限。
5月27日,主力大規模突圍,敵軍加強搜索。志願軍分批沖,清除哨兵用手榴彈。敵軍巡邏多,行動得小心。部分士兵抬傷員撤,避搜索隊。敵機夜投彈,志願軍樹林分散。5月28日凌晨,剩部隊繼續,近距離交火。包圍圈縮,損失超5000。
師機關早突圍,避了最壞結果。張傑領導下,隊伍用天氣掩護,大雨霧氣幫了大忙。組織嚴密,四連隊聯絡好,輕裝減負擔。引敵、背傷員這些事,體現團隊精神。突圍後,部隊重組,吸取教訓,提高警惕。
抗美援朝整體看,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推進深,但後勤弱,敵軍反撲猛。180師教訓深刻,指揮需靈活,情報准。張傑例子說明,基層幹部關鍵時頂上,能扭轉局面。部隊後來調整戰術,挖坑道,防空襲。金城戰役,180師渡金城川,攻黑雲吐嶺、白岩山,殲敵多,陣地擴。戰爭結束,志願軍積累經驗。張傑事迹在軍史中記一筆,提醒後人,戰爭中智慧勇氣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