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受是,國漫的量和“質”可能已經夠了,但主題和元素太零散,沒有國漫自己的強大凝聚力。這也是中國動漫發展的正常現象,學習的效率非常強,在成長的路上跑得非常快,跑得方向非常分散。
我看番不重視畫質特效什麼的,只要你別太崩,更重視內容好不好看。而大部分國漫恕我直言,我看的時候不僅沒有打發時間的感覺,反而更覺得像是在浪費時間。很多國漫他的內容給我的感覺主要受眾就是面向未成年人群,你說你做的搞笑點吧,你那生硬的段子我看的只有尷尬,你說你做的熱血點吧,講真你那熱血片段比你的段子反而更好笑一點。
最大的問題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但我覺得還有兩個方面。
第一:先從版權意識來說,太多人把免費當成理所應當,不免費就要罵你,建議參考漫畫評論區,尤其嚴重。
第二:人們的思想觀念先不說大人對於動漫的看法,就對連很多喜歡看番劇的人來說,他們的潛意識就是國漫就是垃圾,和日漫根本比不了,導致國漫其實受眾真的不大。
第三:什麼的發展肯定要有充足的資金,離開資本,用愛談夢想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商業模式,有一套產業鏈,近幾年湧現出很多優秀的國漫,但低質量的多的太多,從現在動漫產業的就業工作崗位其實能選擇的不多,人才儲備也不夠,從聲優問題就可以看出來,頭部聲優把資源吃完了,頭部聲優有實力有流量,是個公司都想請他但個人精力有限,還有就是不可能每個國漫配音就那麼些人吧,不現實,導致很多聲優沒有發展機會,但聲優又魚龍混雜,不說低質量的聲優,一些有實力但沒有機會給他磨練的聲優就被現實給擊垮了,所以從這個方面就可以看出,頭部比重太大,底層又發育不起來。
其實國內可供選擇的原始內容多得很,網文也並不比輕小說差,已經改編的和將要改編的有很多,漫畫改編的動畫也很多,像是鎮魂街一人之下等等,遊戲少一點,目前只看劍網三改編的沈劍心,至於同人誌,最近出的仙王不就是同人麼?但這種爭議太大,最好還是不要做。總的來說,優秀的IP是非常多的,只是改編的質量達不到大家的要求而已。
有的國產動漫15分鐘5分鐘唱歌,3分鐘回憶,剩下7分鐘還有一半時間講啥都不知道,真是一言難盡。其實,道理大家都明白。中國人的動漫,除了借鑑,亦能順其自然地加入很多中國人的思維和中國人的傳承文化和自信。目前使用者的評價上不來,也很正常。原因是中國動漫市場的戰略正在面臨大的轉向,進度比較緩慢。根本在於,國漫發展和民族文化脫節很久了,跟潮模仿太多,反而失去了其文化層面的發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