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主題交易熱度有所回暖,電子布與反內卷主題走強,業績預增與PCB主題維持強勢,關注科技與供需格局改善方向。推薦:限產穩價/低空經濟/AI新基建/海洋經濟。
摘要
▶主題溫度計:交易熱度有所回暖,電子布與反內卷主題走強,PCB與業績預增板塊維持強勢。上周熱點主題日均成交額平均5.07億元,日均換手率3.63%,6月以來主題交易熱度整體回升。熱點主題結構切換加速,固態電池、跨境支付主題回調,而反內卷相關的鋼鐵、光伏板塊領漲,AI細分產業鏈中電子布主題大漲,PCB與中報業績預增主題維持強勢。銀行股獲得資金淨流入,而預虧和小盤股主題資金淨流出量較大。股市風險系統性下降利好下半年主題投資,而短期需重視中報季對結構切換的影響,關注科技與格局改善方向。
▶主題一:限產穩價。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工信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業企業座談會,強調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箭在弦上,格局改善周期品預期升溫。光伏產業產能與裝機量大增,累計裝機規模延續“兩年翻倍”增長速度,但產業鏈價格大幅下滑。上半年鋼價及原料價格走弱,供需嚴重失衡焦煤價格下跌是主因。推薦:1、產能集中釋放、低價無序競爭問題嚴重的光伏、鋰電產業鏈;2、供給側改善預期提升的鋼鐵、生豬養殖等。
▶主題二:低空經濟。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通用航空、無人駕駛航空、低空經濟等相關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統籌。發展規劃編制、航空器適航審定、市場監管和飛行運營監管等將成爲民航局後續工作重點。組織架構完善有望加速產業規劃出台、適航審定提速與應用場景落地,非管制空域的劃設爲低空經濟發展打开了物理空間,適航取證加速爲低空經濟發展打开了運營空間。推薦:1、低空飛行器核心零部件公司;2、空管系統、低空交通規劃與基建,通航運營等低空服務公司。
▶主題三:AI新基建。海外雲計算龍頭資本开支預期上修,國內智算中心投資持續推進。微軟2025第三財季營收701億美元,淨利潤爲25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同時微軟預計第四財季營收規模超預期,Azure雲業務增長率達到34%-35%。國內需求方面,我國智能算力規模保持高速增長,2026年智能算力規模有望達2024年的兩倍。推薦:1、受益海外雲廠商資本开支預期上修的光模塊、光器件龍頭;2、受益國內算力需求曲线提升的AIDC和國產算力產業鏈。
▶主題四:海洋經濟。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強調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要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等內容。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十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7.8%。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裝備、海洋電力和海洋旅遊增速領先。同時,我國在深海探測裝備領域基本實現國產化,但在海洋資源开發設備領域國產化水平仍低,存在較大自主化空間。推薦:1、海上風電、油氣开採和通信電力基礎設施;2、高端海工裝備與深海探測裝備國產化。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需求和關鍵技術商業化進程低於預期。
01主題溫度計:主題交易熱度有所回暖,電子布與反內卷相關主題走強,業績預增與PCB主題維持強勢
02,本期重點推薦主題:限產穩價/低空經濟/AI新基建/海洋經濟
1、限產穩價: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箭在弦上,格局改善周期品預期升溫
投資建議: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工信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業企業座談會,聽取光伏行業企業及行業協會情況介紹和意見建議,強調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光伏產業鏈產能和裝機量大增,累計裝機規模延續“兩年翻倍”的增長速度,而產業鏈價格大幅下滑。同時,上半年鋼價及原料價格均偏弱運行,其中供需嚴重失衡造成焦煤價格下跌。
方向一:產能集中釋放、低價無序競爭問題嚴重,受益反內卷政策催化的光伏、鋰電產業鏈;
方向二:需求不足壓制、供給側改善預期提升的鋼鐵、生豬養殖等。
2,,低空經濟: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架構完善有望加速產業規劃出台、適航審定提速與應用場景落地
投資建議: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通用航空、無人駕駛航空、低空經濟等相關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統籌。發展規劃編制、航空器適航審定、市場監管和飛行運營監管等將成爲民航局後續工作重點。空域管理優化和適航取證加速,有望成爲推動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非管制空域的劃設爲低空經濟發展打开了物理空間,適航取證加速爲低空經濟發展打开了運營空間。
方向一:低飛行行器整機制造與核心零部件公司;
方向2:空管系統、低空交通規劃和通航運營等低空服務與運營公司。
3,,AI新基建:海外雲計算龍頭資本开支預期上修,國內智算中心投資持續推進,看好光模塊/光器件/國產算力
投資建議:微軟發布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爲701億美元,增長13%,淨收益爲258億美元,增長18%,而服務器產品和雲服務收入增長22%,主要得益於Azure和其他雲服務收入增長33%。
方向一:受益海外雲廠商資本开支預期上修的光模塊、光器件龍頭;
方向二:受益國內算力需求曲线提升的AIDC和國產算力產業鏈。
4、海洋經濟:政策發力向海圖強,看好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與海洋能源資源开發利用
投資建議: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強調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要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等內容。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十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7.8%。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裝備、海洋電力和海洋旅遊增速領先。同時,我國在深海探測裝備領域基本實現國產化,但在海洋資源开發設備領域國產化水平仍低,存在較大自主化空間。
方向一:受益海洋能源資源开發的海上風電、油氣开採和通信電力基礎設施;
方向二:受益關鍵海工裝備、深海探測裝備國產化的海上鑽井平台和深海潛水器。
主題一:限產穩價—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箭在弦上,格局改善周期品預期升溫
事件:
1、2025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开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要認真落實黨中央部署,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推進合力。
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新華社公衆號)
2、2025年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業企業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加快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聽取光伏行業企業及行業協會情況介紹和意見建議。
李樂成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關於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決策部署,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工信微報公衆號)
3、2025年6月29日,人民日報頭版推出金社平文章《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主動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內卷式’競爭。透明 政府有引導、行業有自律、企業有行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就能穩步推進、見到成效。(人民日報公衆號)
光伏產業鏈產能和裝機量大增,產業鏈價格大幅下滑。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4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了277.57GW,同比增長28.3%,相當於2010-2020年11年的累計裝機量。在累計裝機方面,累計裝機規模延續“兩年翻倍”的增長速度,平均2-3年累計裝機增加一倍。各環節產品價格較年初均較大幅度下滑,多晶硅、硅片、電池片降幅分別達到40%、50%、40%。2024年,中國具備投產條件的多晶硅企業21家,已具備投產條件的產能達到323.1萬噸/年,同比增加40.5%,產能增加主要來自於通威、協鑫、大全、東方希望、合盛等新建產线投產。預計2025年多晶硅需求量約爲160萬噸至180萬噸,可匹配700GW光伏需求,即使2025年無新增產能,以2024年323.1萬噸/年的存量規模判斷,2025年市場仍存在產能嚴重過剩、投資過熱風險。2024年,我國大陸地區硅片產能、產量增速均呈現放緩態勢。截至2024年底,我國大陸硅片產能約1348.8GW,同比增長41.4%,佔全球硅片產能的96.70%;產量約775.8GW,同比增長16.1%,佔全球硅片產量的96.61%,在全球硅片領域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上半年鋼價及原料價格均偏弱運行,原料跌幅大於鋼材;煤焦價格大幅下跌,是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而供需嚴重失衡是焦煤價格下跌的核心原因。據Mysteel數據,2025年上半年雙焦領跌,焦煤較年初20.1%,焦炭下跌31.6%,鐵礦石下跌9%。鋼材品種中,冷軋價格跌幅最大,爲14.4%,其次是螺紋鋼,跌幅爲8.6%,中厚板價格跌幅最小,爲5.1%。上半年焦煤期貨價格大幅下跌,主力合約最低跌至709元/噸,跌至2016年的水平,呂梁低硫主焦煤跌至1100元/噸。2025年1-5月,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累計爲19.9億噸,同比增長6.0%,其中山西原煤產量爲54174.5萬噸,同比增長13.6%。上半年,Mysteel調研523家樣本礦山國內精煤日均產量約75.05萬噸,同比增加5.4%;而國內247家鋼廠日均鐵水產量爲235.9萬噸,較2024年上半年增加3.6%,供需差導致焦煤過剩,上遊庫存大量積壓,礦山庫存、洗煤廠庫存、港口庫存等均處於偏高水平,貿易商出貨壓力大,焦煤價格大幅下跌。
主題二:低空經濟—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架構完善有望加速產業規劃出台、適航審定提速與應用場景落地
事件:
1,,2025年7月4日,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
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對通用航空、無人駕駛航空、低空經濟等相關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統籌,民航局於近日優化調整了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領導小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領導小組和民航局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民航局主要領導擔任,副組長由民航局副局長擔任,成員包括了相關主要業務部門。領導小組主要承擔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研究確定推進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發展重點工作安排,協調解決跨部門、跨央地問題等任務。同時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設立6個專項工作組,建立了相關工作機制。
下一步,民航局將聚焦發展規劃編制、航空器適航審定、市場監管、飛行運營監管、飛行服務保障、飛行服務調度平台建設及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等开展工作,促進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安全有序發展。(中國民航報公衆號)
2,,2024年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經濟發展司正式亮相。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低空經濟發展司是負責擬訂並組織實施低空經濟發展战略、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有關政策建議,協調有關重大問題等的職能司局。(新華社公衆號)
首批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頒發,我國低空經濟正式進入“載人時代”。億航智能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相關運營航司正式獲得運營合格證(OC)。2025年3月28日,廣東億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及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收到了由中國民航局(CAAC)頒發的全國第一批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這意味着中國低空經濟“載人時代”序章正式开啓,接下來市民和消費者可以在廣州和合肥相關運營點購票體驗低空遊覽、城市觀光及豐富多彩的商業載人服務。未來,運營商並將根據運營情況合法合規逐步开拓城市通勤等其他更多場景。首批OC的頒發,創造了低空經濟、城市空中交通的新裏程碑,也讓新質生產力釋放出更加強大的活力。(億航智能官方公衆號)
空域管理優化和適航取證加速,是推動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非管制空域的劃設爲低空經濟發展打开了物理空間,適航取證加速爲低空經濟發展打开了運營空間。低空經濟產業鏈長產業規模大,有望成爲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eVTOL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是低空經濟飛行器中的新品類,具備應用場景的巨大潛力。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了5,060億元,同比增速達33.8%,低空經濟市場規模中低空飛行器制造和低空運營服務貢獻最大。樂觀預計,到2026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達到10,645億元。
主題三:AI新基建—海外雲計算龍頭資本开支預期上修,國內智算中心投資持續推進,看好光模塊/光器件/國產算力
事件:
1、美國當地時間2025年4月30日——微軟發布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FY25 Q3)。財報顯示,截止到2025年3月31日:營收爲701億美元,增長13%(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15%);運營收入爲320億美元,增長16%(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19%);淨收益爲258億美元,增長18%(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19%);攤薄後的每股收益爲3.46美元,增長18%(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19%)。
智能雲服務營收爲268億美元,增長21%(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22%),以下爲業務概覽:服務器產品和雲服務收入增長22%(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24%),主要得益於Azure和其他雲服務收入增長33%(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35%)。(Microsoft資訊公衆號)
我國智能算力規模保持高速增長,2026年智能算力規模有望達2024年的兩倍。根據2025年2月13日由國際數據公司(IDC)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的《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2024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達725.3EFLOPS,同比增長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場規模爲190億美元,同比增長86.9%。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037.3EFLOPS,較2024年增長43%;2026年達到1,460.3 EFLOPS,爲2024年的兩倍。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算力市場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較2024年增長36.2%;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337億美元,爲2024年的1.77倍。另外,根據上述報告我國人工智能的行業應用滲透度較高的行業是互聯網、金融、運營商和制造行業。
主題四:海洋經濟—政策發力向海圖強,看好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與海洋能源資源开發利用
事件:
1、2025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开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議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
會議強調,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高效協同,更加注重產業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諧,更加注重合作共贏。
會議指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發展海洋經濟。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推動海上風電規範有序建設,發展現代化遠洋捕撈,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遊目的地,推動海運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海灣經濟發展規劃研究,有序推進沿海港口群優化整合。要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接續實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積極推進海域分層立體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匯核算。要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加強全球海洋科研調查、防災減災、藍色經濟合作。(新華社公衆號)
2、2025年3月12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指出:开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求是網公衆號)
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十萬億元,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裝備和海洋電力增速領先。據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10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9個百分點,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爲7.8%。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488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70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2849億元,分別佔海洋生產總值的4.6%、35.8%和59.6%。2024年,15個海洋產業增加值43733億元,比上年增長7.5%。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電力業、海洋旅遊業等均實現了9%以上的快速發展。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築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實現平穩發展。
依據海工裝備的應用場景,將海工裝備細分爲海工輔助船、海洋資源开採設備、海洋能源开發裝備和深海探測裝備。1、海工輔助船主要包括平台供應船(PSV)、用工作船(AHTS)、鑽井船、鋪管船起重船以及勘測船等;2、海洋資源开採是海工裝備的一個重要應用途徑,主要包括鑽井平台和生產平台兩大類;3、海洋能源开發裝備,主要指將風能、潮汐能、熱能和波浪能等新型海洋能源轉變爲電力的海工裝備;4、深海探測裝備指在深海環境下進行海洋科學研究、資源勘探和環境監測等活動的設備和工具,核心產品爲深海無人潛水器(ROV)。我國在深海探測裝備領域基本實現國產化,但在海洋資源开發設備領域國產化水平仍低。從國產化水平看,中國海洋鑽井平台的國產化率僅爲30%,其配套設備、關鍵設備、配件的進口依賴度高;深海探測裝備領域國產化水平整體較高,如中國成功研發的首台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載人型潛水器“蛟龍號”,並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等,其國產化率均達到90%以上。
03,風險提示
關鍵技術商業化進程低預期。產業政策和應用端推進節奏不及預期,關注科技領域技術成果轉化和商業化進程。
宏觀經濟需求不及預期。科技制造產業和大衆消費領域均受宏觀經濟景氣度的影響大。
注:本文來自國泰海通證券於2025年7月7日發布的《“反內卷”政策加碼,科技主題輪動加速|國泰海通策略主題風向標7月第1期》,分析師:方奕/蘇徽
標題:國泰海通策略:“反內卷”政策加碼,科技主題輪動加速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