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歐亞時報報道稱,中國福建艦存在“致命設計缺陷”,其艦載機出動能力大概只有美國50年前下水的尼米茲航母的60%,筆者仔細研讀這篇文章的說法,並且報道追蹤到了在CNN的原文報道,結果發現福建艦確實存在這個問題,他們的報道還真沒瞎說!
印媒報道稱,福建艦9月22日公開了三型艦載機彈射視頻,分別是重型艦載機殲-15T和艦載五代隱身戰鬥機殲-35,還有艦載固定翼預警機KJ-600,從公開的視頻來看,福建艦的電磁彈射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在誇讚完福建艦後,印媒《歐亞時報》話鋒一轉稱他們援引前美國海軍上尉舒斯特的話,說福建艦的艦載機出動效率只有50年前尼米茲級的60%,理由是甲板調度糟糕、升降機數量少、斜角甲板角度特別。
可要是真懂航母設計的門道,就知道這不是缺陷,而是中國航母技術跨越式發展中一次大膽而明智的權衡。
首先得明白一個關鍵背景,福建艦從圖紙到下水,經歷了一次堪稱”乾坤大挪移”的重大設計調整,把原定的蒸汽彈射器換成了電磁彈射器。
這可不是簡單換個零件,相當於給一輛已經焊好車架的汽車,把發動機從柴油機改成了最先進的電動引擎,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為什麼要冒這麼大風險?
答案很簡單,電磁彈射比蒸汽彈射優秀得不是一點半點,用軍事專家張軍社的話來說,這直接讓中國航母的作戰能力實現了代際跨越。
從中國網2025年6月的報道能清楚看到,福建艦作為全球首艘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從2024年5月首次海試以來,動力系統、電力系統、電磁彈射系統等各方面測試都達到了預期效果。電磁彈射到底好在哪?
最直觀的就是能讓殲-15戰鬥機滿彈滿油起飛,達到最大作戰半徑,這是滑躍起飛根本做不到的。
以前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殲-15要想滑躍起飛,要麼少裝彈要麼少加油,戰鬥力大打折扣。現在有了電磁彈射,殲-15能以最強狀態升空,這對航母的遠海作戰能力來說意味着什麼,懂行的都清楚。
更重要的是,電磁彈射還能彈射固定翼預警機和無人機。KJ-600預警機上艦後,航母編隊的偵察預警範圍一下子擴大了好幾倍,制空制海能力呈幾何級提升。
而美國的尼米茲級雖然也能用蒸汽彈射預警機,但蒸汽彈射系統有個大問題——彈射力量調節範圍有限,沒法兼顧重型戰機和輕型無人機。
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就靈活多了,既能彈30多噸的殲-15T,也能彈幾噸重的無人機,這是尼米茲級50年前的設計根本想不到的作戰場景。
回到印媒吐槽的甲板布局問題。舒斯特說福建艦隻有兩個升降機,而且位置會干擾調度,比不上尼米茲級的三四個升降機。
可他沒說的是,電磁彈射本身的高效率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升降機數量的差異。蒸汽彈射器每次彈射後都需要重新充蒸汽,間隔時間長,而電磁彈射只要電力充足就能連續作業,彈射間隔比蒸汽彈射縮短了一半以上。
中國網的報道里提到,福建艦的電磁彈射系統達到了極高水準,這意味着即使升降機調度稍慢,彈射器本身的高頻率也能保證整體出動效率。
再說那個引發爭議的6度斜角甲板。光明網關於航母斜角甲板的文章說得很清楚,斜角甲板的角度通常在7-14度之間,角度太小會干擾彈射器,太大則增加降落難度。
福建艦選擇6度,恰恰是為了適配電磁彈射系統的布局。原來設計蒸汽彈射時,甲板角度可能按照蒸汽彈射的需求來定,但換成電磁彈射後,彈射器的長度、安裝位置都變了,斜角甲板角度自然也要跟着調整。
這不是什麼”自創”,而是根據新技術進行的合理優化。而且6度角雖然比常規角度略小,但電磁彈射的精準控制能力可以降低這種小角度帶來的干擾,通過技術手段彌補布局上的限制。
舒斯特拿福建艦和50年前的尼米茲級比,本身就不公平。尼米茲級從1975年首艦服役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十多次改進,後期型號和早期型號簡直是兩艘不同的航母。
福建艦作為中國第一艘彈射型航母,一上來就用了電磁彈射這種最先進的技術,相當於直接從功能機跳到了智能手機,某些局部設計需要磨合調整是很正常的。就像當年智能手機剛出來時,有人吐槽屏幕太大不好揣,但誰也不能否認這是技術進步的方向。
更關鍵的是,航母作戰能力從來不是靠單一指標衡量的。印媒只盯着升降機數量和甲板調度,卻忽略了福建艦在信息系統、隱身艦載機、無人機協同等方面的優勢。
殲-35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性能比尼米茲級目前主力的F/A-18E/F強得多,KJ-600預警機的雷達技術也比尼米茲級的E-2C/D先進一代。這些軟實力的提升,比單純的出動架次數量更能決定現代海戰的勝負。
從中國航母發展的整體脈絡來看,福建艦的意義不在於和尼米茲級比某個具體數字,而在於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
遼寧艦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山東艦實現了自主設計建造,福建艦則一步到位用上了電磁彈射,直接躋身世界先進航母行列。
這個速度和跨度,放在任何國家都堪稱奇蹟。張軍社專家說得好,三航母時代的到來,意味着中國海軍遠海防衛作戰能力不斷增強,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能力在提升。
印媒之所以盯着所謂”缺陷”不放,本質上是對中國科技進步的不適應。他們習慣了中國在高端製造領域跟在後面追趕,一旦中國在航母這種國之重器上實現彎道超車,就總想找點理由來貶低。
可事實就擺在那裡,福建艦的電磁彈射技術已經通過了海試驗證,各項性能達到預期,即將正式入列服役。等到三航母編隊形成戰鬥力,中國海軍維護國家主權和海外利益的能力將邁上新台階。
說到底,評價一艘航母好不好,不能只看升降機有幾個、甲板角度是多少度,更要看它能不能滿足國家的戰略需求,能不能適應未來的作戰環境。
福建艦用電磁彈射技術實現了作戰能力的躍升,用合理的設計權衡完成了新技術的整合,這不僅不是缺陷,反而是中國軍工智慧的體現。那些拿着放大鏡找毛病的聲音,終究擋不住中國航母駛向深藍的步伐。
參考資料:
駛向深藍!福建艦海上“首秀”高能瞬間:彈射起飛着艦一氣呵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