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世界盡頭工作 生態錄音師曾奕晴:用音檔紀錄極地生態之美

分享本文


▲生態聲音探險家Sunny曾奕晴,勇闖西伯利亞Kytalyk自然保留區,錄得珍貴白鶴、楔尾鷗聲音。(圖/樹冠影響力提供,以下同)

● 金得心/樹冠影響力投資

「只要聽到聲音重現播放,我就能重回當下錄音的那一刻。」 生態錄音對曾奕晴Sunny來說不但像日記書寫,也像是採集時間、空間、生態物種和情感記憶集結而成的定格標本。

年僅29歲,Sunny曾奕晴大學畢業後走上「 生態錄音 」的旅程充滿豐富的奇遇。大學雙主修物理、森林系,一次偶然的機會看見「極地科學研究」計畫贊助資金前往西伯利亞進行生態研究,她毫不猶豫的把握。「我是個看到機會就很想要把握的人。看到有機會可以前往西伯利亞,看看世界有多大,我就開始思考自己能做哪些事,和別人有何不同之處。」

「Sunny you are so brave.」這是Sunny從西伯利亞做完研究後一路到蒙古、中國旅遊時最常聽到的話。Sunny的勇敢不僅是常常獨自一人行動,她的勇氣也包括對於不熟悉領域的奮不顧身。當時對於鳥類僅是有興趣,尚未開始真正學習認鳥的Sunny寫下了「北極苔原紀錄繁殖季鳥音研究計畫」,那時對於生態、野地錄音也才剛開始學習,她盤點過往的學習資源和興趣,將自己心中的夢想寫成企劃書,因此爭取到前往極地研究的經費!

西伯利亞小白鶴迷途 促成台俄「極地科學研究」

2014年12月,西伯利亞小白鶴遠道從俄羅斯而來,在新北市金山清水濕地停留,在台灣直到2016年5月離開。當年,西伯利亞白鶴在全球僅剩不到4000隻,是國際級的保育動物,台灣並不是此種白鶴避冬的路徑,因此這隻迷途小白鶴的造訪在台灣保育界引起熱潮,甚至吸引俄羅斯媒體特地來台專訪。

迷途的小白鶴起了個頭,台灣野生動物、自然農法等保育觀念和行動大大興起。2016年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和俄羅斯國家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和共同合作,開啟了「極地科學研究」計畫,將台灣生態觀察的疆界拓展到遙遠的北極。

Sunny就是在這個計畫裡,帶回了只有在廣袤苔原上才聽得到的特有聲音。

「Kytalyk自然保留區 ( Nature Reserve ) 位於俄羅斯薩哈共和國 ( Sakha Republic, Yakutia ) 東北方邊界,幅員廣闊,約三分之一台灣面積,對於鳥類以及生物多樣性的保存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對於目前瀕危的物種——西伯利亞白鶴。」這是 Sunny 寫下的筆記,她分享當時錄製鳥音的經驗,從申請開始就關卡重重,「進入Kytalyk自然保留區,需要俄羅斯科學院特別協助申請許可證,所有研究也必須受到喬庫爾達控管中心的嚴密把關,對於各國的研究者來說,都是個進入苔原的門檻。」

苔原上從氣候、食物、任何想得到的日常所需,每一樣都是限制。那裡沒有水龍頭,沒有網路或一般電話通聯訊號。說到天氣,一下攝氏20多度晴空萬裏,到了下午又變成陰天,氣溫降到十度以下。風大時又凍又寒,風小時蚊子飛來飛去。曾經只在地理課本上念過的永凍冰層,更是 Sunny 的日常。走路時踏出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留心泥地裡的步行技巧——舉足若輕、大步邁出,不然就會深陷泥沼碰到永凍層,難以動彈。

那裡的永晝讓Sunny忘記時間、忘記疲憊,一天可以工作十幾個小時。然而更值得的是,當年一隻西伯利亞小白鶴就可迷倒國際眾生,Sunny在此看到的是成群的白鶴,並錄下珍貴稀有的白鶴鳴唱和其他難得的生態聲音,如楔尾鷗和白嘴潛鳥鳥音。

讓 Sunny 印象深刻的是,到了北極,看到人與動物、環境的互動是很自然的。俄羅斯夥伴 Yurri 在抓魚的同時與白嘴潛鳥一唱一和,人與自然界的生物像朋友般互動,他們對彼此如此熟悉、親近,居然可以「一起」唱歌。而後只要聆聽音檔,Sunny 總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那時的氛圍——清澈湖水、乾淨空氣和人類與自然相依的真摯情感。

聆聽是自然 錄音是真愛 等待著屬於自己的錄音故事

「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小王子》

這是爭奪眼球注意力的時代,在各大媒體競相產出影片的同時,Sunny卻只對錄音情有獨鍾,甚至有毫不間斷的熱情和體力。「可能是因為我很需要獨處,很需要靜下心來聆聽。」Sunny思索著。對她來說聆聽是一種天生的行為,因此開始錄音也是自然而然的。「剛開始是興趣,漸漸發現錄音這件事是重要的。」Sunny錄下的音檔成為俄羅斯聲音資料庫的記錄,也是生態聲景研究裡寶貴的素材。

聽覺有別於視覺,視覺易受光線、距離等因素影響甚至遮蔽,聆聽則可以涵蓋四面八方。而且加上視覺畫面的聆聽通常會讓聽者有一種既定印象,從而只專注在這個印象上,忽略了聲音在空間裡的豐富細節和立體層次。

生態錄音辛苦之處不只在於帶上那些繁瑣的器材——集音盤、錄音機、麥克風等多項設備,而是總要等到天時、地利、人和各項因素俱全,總要有那麼點運氣才能錄到心中期望的聲音。Sunny總是以熱愛和毅力等待著專屬於自己的錄音故事。

Sunny每年都會策劃一趟一個人的野營。那時在加拿大,她刻意選擇了沒有人跡的小山徑,處在黑夜、星空、靜謐之中,Sunny寫下一段文字:「把心、把身體都交託給周遭的山林,聽著自己的心跳,我悄然睡去。帳篷外的星空照著山徑裡這頂小小的帳篷,是否也照護著帳篷內那樣喜愛著自然、喜愛探險的錄音師。」

像是天道酬勤那般,深夜裡睡意來襲,忽然聽到美洲夜鷹(Common Nighthawk)俯衝到帳篷旁發出低沈的迴響聲。Sunny瞬間毫無倦意,更多的是興奮之情,立刻熟練的按下錄音鍵,以音檔記下她與山林、與夜晚、與美洲夜鶯共同醞釀的聲音。

喜愛聆聽和感受的Sunny錄下的不只有鳥聲,她在加拿大時,被廣闊的大地和原始自然環抱著,那裡的河水、湖泊之聲和人們對於一般水聲的想像很不同。

Sunny描述她耳裡河流的脈動:「我常常看著半冰半水的河流發怔,有時候想著現在這溫度正是水的固液相界線,為河裡的生命覺得冷; 有時候閉上眼聆聽河流流在冰層下的聲音,咚咚咚,和平常習慣聽見的河流聲很不同。我到的時間還早,這條河流還沒完全被冰封起來,白雪下的冰層還不夠堅固,冰層間的縫隙還未被填滿,而縫隙之中,我還聽得見潺潺流水的聲響。那聲音,聽起來像是流在血管裡溫熱的生命。」

Sunny造訪的冰湖是另一種意境,那些北方結凍的冰聲傳到她耳中「像有人在湖的另一頭開了一槍,而這槍聲就在湖底、與冰層形成的空間裡來回傳遞,像是低語、像是心跳聲。」她忍受著天寒地凍,在野外錄下這純淨的聲音。

在台灣等待漂亮的聲音 練習以聽覺感勾勒世界

Sunny因為疫情回到台灣,在家鄉又是不一樣的錄音體驗。有天趁著在拉拉山做鳥類調查的空檔,她像過往一樣在夜裡隨時準備好自己。那晚她半睡半醒,夢裡傳來幽微聲響,婉轉似貓,穿透空間的振動音波又似鳥鳴。Sunny立即警覺過來,把握機會按下錄音鍵,錄下她最心心念念的褐林鴞。

「在台灣找到安靜的地方真的很難。除非遠離都市到深山裡,在台灣很難錄到漂亮的聲音。其實在加拿大很簡單,你只要走到旁邊,大概十五分鐘,周遭完全沒有人沒有車。」這是Sunny因為疫情歸國,回到台灣錄音的感想,在那些沒有太多的人造音的地方,每個錄音都被乾乾淨淨的錄下來。

「有一本書《一平方英吋的寂靜》也提到,聲音聽覺是一個很常被忽略的感官。我們常常處在吵雜的環境,卻沒有意識到這件事。」Sunny 說。

在現代人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Sunny會建議我們如何練習?「我常常會問自己,現在聽到了什麼。」如果答不出來的話,表示剛剛那段時間沒有在運用「聽覺」這個感官。如果想要再刻意一點的練習,可以試著選定一個地方,在那裡停下來,閉著眼睛問自己,這裡有什麼聲音。日常中有太多令人分心的事,將眼睛關上,僅僅使用聽覺這個感官來認知周遭的環境,讓聲音真真切切的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也可以試試,聆聽你能找到的自然音檔,讓這些自然音引領著你,在腦海裡描繪、還原、勾勒那個錄製的片刻,那會喚醒你的其他感知,望見那不同於視覺的美好世界。Sunny是這麼說的:「一段段看似平凡的錄音,都是被賦予著故事的,你會聽得見的,如果你願意。」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專欄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標題:「她」在世界盡頭工作 生態錄音師曾奕晴:用音檔紀錄極地生態之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