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在即,中方提前拒絕高市早苗,對日本新政府已不抱希望

再有四天時間,G20峰會就要在南京召開了,這是一場事關經濟的全球性重大會議,屆時中美日等多國領導人都將出席。

但在此之前,中方就已先發出一記重錘,明確表示不安排與日本領導人會晤。

可以說,這算得上近年來中日之間最直白的一次拒絕,不同於以往的模糊回應,這次措辭直接、​​態度堅決,顯然不是臨時起意。

那麼中方的強硬回應,是否意味著中日關係已經無可救藥?中國為何在峰會前就明確表示拒絕,不再留外交迴旋餘地?

高市早苗的玩火行為

10月31日,當時中美雙方會晤後,中方還同高市早苗有過簡短的會面,氣氛尚算平穩,然而僅僅一個星期後,高市早苗就在國內講話中,提及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不僅如此,她還暗示日本自衛隊未來或將介入台海局勢,在引發中方強烈反對後,她還是拒絕對這些言論做任何撤回。

這一系列表態,迅速點燃中國社會各界的憤怒情緒,王毅外長早前就警告過,借台海生事,就是給日本找事,但顯然,高市早苗沒有記住這句話。

高市的表態,可以說是踩了中國14億人的紅線,要知道台灣問題是中國的主權紅線,不容任何國家以任何形式乾涉。

但令人意外的是,就在高市言論之後,日本國內卻反響熱烈,據共同社民調顯示,高市的支持率飆升至69.9%,其中48.8%受訪者支持其涉台表態,這股右翼浪潮,正是她敢於不計後果的底氣來源。

一邊是政治加分,一邊是外交減分,這樣的路線日本還能走多遠?

中方反制多線齊發

面對挑釁,中方並未陷入情緒對抗,而是迅速部署了一整套組合回應,11月16日,中國教育部發布赴日留學預警,提醒學生審慎考慮赴日深造計劃,隨後文旅部也跟進,呼籲國人謹慎前往日本旅遊。

另外,中國駐日使領館發布安全提醒,強調近期中國遊客在日本多起遭遇不友好對待的案例,呼籲遊客注意言行安全。據統計,中國遊客每年為日本帶來數千億日元的消費,但如今中國這一波調整,日本旅遊行業預計損失超2.2萬億日元。

更具分量的是軍事層面,055型驅逐艦駛向日本近海進行巡航,黃海海域同步展開實彈演練,還有剛完成海試的四川號電磁彈射兩棲攻擊艦,也頻頻出現在東海方向,這些行動,既是演練,也是威懾。

與中方的清晰立場不同,日本政府顯得格外混亂,11月17日,日本外務省高官抵達北京,但他的情緒看上去很是低迷,而且也未對媒體透露任何信息。

這次訪問,在日本國內被包裝成協調舉措,實則並未帶來任何實質性讓步,他在會談中並未就高市早苗的言論做出道歉或澄清,所以中方對此並不買賬。

更糟的是,日本內部對華溝通渠道也在快速萎縮,此前一直充當溝通橋樑的公明黨,如今被排擠出執政聯盟,新政府的對華政策,越來越被右翼主導。

曾幾何時,中日兩國在經貿層面緊密合作,彼此互為重要市場,2025年6月底,中國剛宣布恢復從日本進口水產品,外界一度認為兩國關係正在回暖。

但高市早苗的上台,讓這一切發生逆轉,她不僅在涉台言論上不斷加碼,還公開為台獨分子授勳,激化矛盾,這些行為,已經不再是外交層面的分歧,而是觸碰了中國國家核心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0月日本資本市場已出現外資集中拋售,金額高達23億美元,日元匯率年內下跌近10%,顯示國際投資者對日本政策的不確定性越來越擔憂。

而在稀土問題上,日本的對外依賴極高,重稀土100%依賴進口,而中國掌握全球90%以上的精煉技術,如果中方決定出口限制,日本將面臨嚴重的製造業危機。

G20前傳遞的明確信號

11月22日至23日,G20峰會即將在南非召開,高市早苗準備藉此機會與中方高層見一面,謀求破冰,但中方已經明確拒絕。

中國在國際場合上越發堅定立場,不再容忍外部勢力對台海問題說三道四,通過這次G20前的拒見決定,中方也在向其他國家傳遞清晰信號:尊重中國核心利益,是合作的前提。

殺雞儆猴的戰略正在展開,中方希望通過對日本的強硬應對,震懾那些在台海問題上搖擺不定的國家,未來台海問題勢必將成為更高頻率的國際議題,但中方的底線從未改變。

而日本,如果繼續戰略誤判,仍堅持民粹路線,極有可能陷入經濟與外交的雙重困境,這不是中方願意看到的局面,但也不會為了避免衝突而犧牲原則。

結語

中方拒見高市早苗,背後是對日本新政府徹底失望的體現,中日關係已經下探至歷史低點,如果日方不調整方向,未來的衝突只會更頻繁、更激烈。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