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貴州省教育廳關於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號召,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11月22日,黔西南州晴隆縣在該縣第六中學召開“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暨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推進會”。全縣骨幹教師、教學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培養對象,以及教育數字化轉型領航團隊成員等200餘人蔘會,共同探討智能時代下的教育創新發展路徑。
據了解,本次會議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為核心,融合理論講座、課堂示範與實踐指導,全方位提升參會教師的政策理解與實操能力。
會議由試點工作推進會開場,隨後由專家黃繼良作《AI賦能教育:引領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與實踐》專題講座,黃老師從全球教育數字化發展趨勢切入,結合國內多地試點經驗,展示應用實踐案例,操作性與實用性強,切實解決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在示範課環節,興義八中教師何應琴與興義八中附屬小學教師洪激,分別展示了高中化學《電解池原理》與小學數學《觀察物體三》兩節人工智能融合課例。何應琴運用AI模擬技術,生動呈現電解過程,助力學生理解抽象概念;洪激老師則依託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組織學生實時展示觀察成果,有效提升了課堂參與度與教學實效。兩節課充分體現了數字技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互動效率方面的積極作用,為現場教師提供了可借鑒的“AI+課堂”實踐模式。
會議最後,晴隆縣教育局電化教育股股長岑天海以《聚焦數字素養 賦能課堂創新》為題,圍繞即將啟動的“晴隆縣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優質課大賽”展開指導。他說,技術運用與創新意識是本次大賽的兩大核心維度。在技術運用方面,明確要求參賽教師要充分運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資源,並將此項作為評分的重要依據,未按要求使用者將予以扣分。在創新意識方面,他表示要聚焦“數字化突破性”,避免技術堆砌,倡導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立足學科本質,推動AI與學科的深度融合,展現具有學科特色的數字化課堂新樣態。為全縣教師備賽與教學實踐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與明確的質量標準。
據悉,此次推進會不僅是晴隆縣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關鍵節點,更是提升全縣骨幹教師數字素養的重要舉措。下一步,晴隆縣將持續開展系列數字化教學培訓,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更多學校與學科中的應用,着力構建“技術賦能、師生共進、質量提升”的智慧教育新生態,為全省教育數字化轉型貢獻晴隆經驗。
特約通訊員 岑天海
編輯 陳茜茜
二審 廖波
三審 劉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