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許用美國技術的光刻機!中國:不許使用中國資源的光刻機

三國狠話炸場:光刻機成科技戰“核武器”

“含美國技術的光刻機,絕不准賣給中國!”2024 年1 月,華盛頓的禁令如驚雷炸響,荷蘭阿斯麥剛到手的中國訂單瞬間被吊銷許可證,三台價值數千萬歐元的DUV 設備被迫滯留港口。可話音未落,北京的反制令就讓全球半導體圈倒吸冷氣:“用中國稀土造的光刻機,別想流向美國!”

夾在中間的阿斯麥CEO 溫寧克徹底爆發,在歐盟峰會上拍著桌子怒斥:“這就是雙重標準!美國卡技術,中國卡資源,我們成了棋盤上的棋子!” 這場橫跨三大洲的博弈,讓芯片界的“軍火商” 一夜之間從行業霸主淪為“風箱裡的老鼠”—— 一邊是美國捏著光刻機的“心臟”(極紫外光源來自美國Cymer 公司),一邊是中國攥著“血液”(永磁體關鍵稀土由中國供應),阿斯麥的光刻機成了被雙向箝制的“囚徒”。

美國的霸權算盤:技術封鎖卻卡了自己脖子

華盛頓的禁令看似狠辣,實則早埋下反噬的隱患。為了壟斷高端芯片製造,美國不僅逼荷蘭簽三方協議捆死阿斯麥,還推出“美國人限制規則”,禁止美籍人才為中國芯片廠服務。可他們忘了,光刻機不是“美國獨苗”—— 其核心的永磁體部件,90% 依賴中國稀土,而全球60% 以上的稀土磁體專利都攥在中國手裡。

為擺脫依賴,美國砸50 億美元建稀土產業,結果一年過去產能僅夠滿足光刻機需求的7%,成本比從中國進口還高3 倍。更尷尬的是台積電的“替代實驗”:用美國稀土磁體組裝設備後,芯片良品率從98% 暴跌至82%,機器三天兩頭報警停機,單月損失超2 億美元。正如溫寧克所言:“把供應鏈當武器,最後會炸傷自己。”

中國的資源王牌:稀土反制戳中產業鏈命門

中國的反制沒有喊空話,而是精準打在“七寸” 上。光刻機的永磁體部件離不開鏑、铽等重稀土,而中國掌控著全球90% 的重稀土分離提純產能。 2024 年推出的“稀土最終用途追溯制” 明確規定:阿斯麥買稀土可以,但必須報備每台光刻機的流向,若發現用於對華封鎖,立刻斷供。

這招直接擊中歐洲軟肋。歐洲智庫急得跳腳,放話要“切斷阿斯麥對中國的DUV 維護服務” 逼中國讓步,可轉頭就被財報打了臉:2024 年阿斯麥中國區銷售額達101.95 億歐元,佔總營收的36.1%,其中90% 是DUV 設備訂單。一旦真斷供,阿斯麥將一夜損失四分之一收入,荷蘭200 多家供應鏈中小企業先扛不住—— 禁令生效後,這些廠子的訂單已暴跌四成。

阿斯麥的夾心困境:25 億歐元留不住“出走的心”

最慘的當屬被架在火上烤的阿斯麥。這家貢獻荷蘭1.5% GDP 的巨頭,一邊被美國逼得放棄中國訂單,一邊眼睜睜看著中國市場被本土企業蠶食。為留住它,荷蘭政府掏出25 億歐元升級電網、建保障房,還承諾放寬人才簽證,可溫寧克只冷冷回應:“我們要選能發展的地方。”

阿斯麥的求生欲寫滿了行動:2025 年在北京擴建維修中心保住存量市場,同時悄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新廠、跟法國企業搞合作,試圖“分散風險”。但這根本擋不住中國的自主突破:上海微電子的28 納米DUV 光刻機已量產,華為用SAQP 多重曝光技術,把普通DUV 玩出了7 納米芯片的效果。更讓阿斯麥慌的是“無稀土磁體” 技術突破的風聲—— 一旦成真,中國連稀土牌都不用打了。

全球產業鏈撕裂:沒有贏家的科技混戰

這場大戰早已蔓延到每個角落。韓國三星西安工廠想擴產,卻怕碰美國紅線不敢買設備,眼睜睜看著市場被中企搶走;荷蘭外貿大臣公開吐槽“不能美國說啥就是啥”,卻只能在禁令上簽字;歐洲車企更慘,依賴中國稀土造芯片,又怕美國製裁不敢用中企設備,陷入“停產等死” 的絕境。

最諷刺的是美國的“技術閉環” 幻想。他們以為禁了EUV 就能卡死中國,卻沒想到中國在成熟製程上突飛猛進,2025 年汽車芯片自給率已達60%。而阿斯麥的日子更難熬:2025 年中國銷售佔比從46% 跌至20%,研發投入卻因供應鏈分散暴漲30%。溫寧克的怒吼道出真相:“當一束光被強行分成兩半,照亮的只有彼此的傷痕。”

破局曙光:誰能重新定義遊戲規則?

如今的光刻機戰場,正從“封鎖與反封鎖” 轉向“創新競速”。中國一邊用稀土守住底線,一邊加速研發:上海微電子的14 納米DUV 進入測試,“無稀土磁體” 技術已申請12 項專利;阿斯麥則偷偷向荷蘭政府施壓,要求放寬對華出口,甚至暗示“再卡脖子就搬廠”;美國也鬆了口,允許向中國出口部分成熟製程設備,只是嘴硬說“不是妥協”。

這場博弈的結局早已註定:科技霸權擋不住資源主權,單邊封鎖贏不了全球協作。正如網友所言:“美國以為握的是鑰匙,其實是鎖鏈;中國守的不是資源,是底線。” 當阿斯麥的光刻機鏡頭對準未來,真正的贏家,必然是那些懂得“產業鏈從不是武器” 的國家。

分享你的喜愛